赏析美国华裔诗人非马的诗
鸟笼(一)
打开
鸟笼的
门
让鸟飞
走
把自由
还给
鸟
笼
剑厚读诗:
著名诗人非马的诗作〈鸟笼〉,寥寥十七字,凝炼与简洁,自不赘说。其内涵兼容哲学、史学和社会学的思考及价值意义。
笼,是鸟的小天地;天地,是笼的大空间。
鸟,渴望自由;笼,恐惧寂寞。
鸟,因笼而安逸,也因笼而忧郁。安逸,是外部环境(笼)的硬性束缚而致,是暂时的;忧郁,是因无法舒展飞翔的翅膀;飞翔,是鸟的本能;追求自由,是鸟的本性,是内心的恒常。
笼,林林总总。因为有鸟,笼才有以「鸟笼」的意义和价值存在,否则,笼,就是个笼,与「鸟笼」不搭界。
当鸟飞走获得自由之始,空空的笼里,其实是笼的满满的寂寞,还有鸟留下的它曾历经的所有的忧郁和悲伤。
鸟与笼,是彼此依赖的,又是互相排斥的。鸟与笼是两个统一的矛盾体。
鸟的自由,有两种获取方式:一是被放生,是施舍性的,有自由,没尊严;二是主动争取,是反抗性的,有自由,但有代价,甚至是生命!
笼的存在,也有两种方式:一是动恻隐之心,给鸟自由,保全自身;二是执迷不悟,或与鸟两败俱伤,或被破笼而出,粉身碎骨。
该诗除如上所述外,其结构与分行排列,亦颇具匠心!
别不多说。单若只将原诗,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就会感受到短短小诗,别有洞天,诗之意境大开!
大家不妨一试:
(一)
打开!
鸟笼的
门!
让鸟飞
走!
把自由
还给
鸟!
笼!
(二)
打开?
鸟笼的
门?
让鸟飞
走?
把自由
还给
鸟?
笼?
附:非马点评此篇「剑厚读诗」:有趣的读诗,特别是在原诗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也喜欢这句:鸟与笼是两个统一的矛盾体。
鸟笼(二)
鸟笼的门大开
鸟背着双翅
在笼里踱方步
然后抬头
看了天空
一眼
.
飞过了阴晴圆缺
春青夏绿秋黄冬白
现在它只想
用一双虚拟的翅膀
飞向
那虚拟的
天外
天
剑厚读诗:
当笼门大开的时候,作为笼中鸟,第一要务当是飞出去,哪怕不在长天展翼,也可以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和其它的鸟儿沟通沟通情感,交流交流思想,或者把枝头当作舞台,纵情地舞放声地唱,这都是正常的——除非病鸟!
它是病鸟吗?它竟背着双翅,在笼里踱方步!这一「背」一「踱」,将一只安逸的鸟悠闲的鸟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活灵活现,淋漓酣畅!更何况它背着的是双翅,踱着的是方步——这形象,我们怎么这么眼熟呢?如果它再衔一支烟——呵呵,鸟,不会吸烟的!
除却背与踱。抬头,它看了天空,一眼……好慵懒,好慵懒。难怪的,安逸,悠闲,慵懒,本就是同胞兄弟,它们的共性就是:惰。这一眼,或许也是对天空的不屑……
这,真的不是一只普通的鸟——普通的鸟,消受不起这般的安逸——最起码也要为最基本的生存而去觅点儿口粮!它飞过了阴晴圆缺,它曾经苦难,它曾经奋斗;春青夏绿秋黄冬白,苦难与奋斗的岁月,铸就了伟业辉煌……
天外,有天,那里是天堂,谁人不向往?可此时,它只是想,它也只能是想啊!用虚拟的翅膀,向虚拟的天堂飞,会很省力;飞往真的天堂, 路很远,如果背着双翅,镀着方步,那又会啥样?……
它,是病鸟吗?
望着这只鸟,我突然想起了点儿事情……那是关于一个个帝国由强大而衰亡的王朝和它们的王……
醉汉
把短短的直巷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
来
剑厚读诗:
「醉汉」,真的醉了……
把一条短短的巷,走成万里的长;把一条直的巷,走成曲折回荡的愁肠!
这愁肠,是家乡的米酒行走的路线,难道就不是游子的归途?!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十年,一个时代啊!每前行一步,就踏碎了太多太多的时光……绵软的脚下,会生风不?风,会长出一双翅膀不?……
母亲啊!你是站在岸边,还是立在村旁?你听到鬓毛已衰的儿,乡音无改的呼唤了吗……
母亲啊!儿醉了,但正努力,向您走来——儿会把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走成一条短短的直巷!因为,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再长的路,都会变短!
「醉汉」,真的醉了……可我真想再做你愁肠里的酒……
秋叶
生命中最初
也可能是最后的一次旅行
当然必须又高又远
又潇洒平滑
强抑满怀的兴奋
它们便在枝头
耐心地等待
一阵风过
剑厚读诗:
一枚普普通通的落叶,在诗人的眼里,闪烁着生命的亮色,也亮丽着诗人别样的沉甸甸的思索。
秋叶,是一个旅者。他必然经历生命中最初也可能是最后的一次旅行。他,普通,但这一次最初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的生命中的旅行,绝不平凡:目标要高要远,过程要潇洒且平滑。或许,他也知道,生命不单有苟且,更有诗意和远方。
秋叶,抑或是一个舞者。他强抑满怀的兴奋,在耐心地等待,等待一阵风过,会有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他舞出生命的壮美,也找寻到生命的归宿与再生的根。
草原
一望无际
心的原野
没有神秘的黑森林
也很少标奇立异的树
在这里
草与花与兔与鼠都知道
越接近地面
越生机蓬勃
连一向自命清高的风
都懂得
要轻抚大地情人的发丝
只有放低身段
温柔又温柔
体贴再体贴
剑厚读诗:
一望无际,是心中的原野,更是原野一样旷达的心怀!景境与心境水乳般交融,和谐,深邃,辽远。
镜头拉进。由远望而凝视:中景——没有神秘的黑森林,也很少标奇立异的树的遮拦,是对一望无际的诠释,更是对心的原野的延伸;近景——真真切切地感到草与花与兔与鼠的灵动……越接近地面,越生机蓬勃——这是草原所有生命的特质,是客观的物象,更是发人深省的哲思!
蝉鸣林愈静。草原的静谧,少不得风。草原的风一向是自命清高的,无林,少树,当然可以恣意。但,草原的风,又很细腻,亦极温情——都懂得要轻抚大地情人的发丝,只有放下身段!
绝妙!那离离原上草,竟是大地情人的发丝,而自命清高却甘于放下身段的风,竟是她的最爱!难怪温柔又温柔,体贴再体贴……
诗人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中突围,为我们辟开了一道别样的草原风景,直向远方,直向灵魂的深处…...
*刊于马尼拉《联合日报》2017年8月11日

转载链接: http://bbs.tianya.cn/m/post-shortmessage-173915-1.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