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曲同工的<场景>

(2016-01-26 02:07:42)
标签:

非马

張惠雯

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

美国诗人威廉斯

分类: 非马随笔及著作

收到休斯敦的華裔女作家張惠雯的电邮,说2013年5月我在休斯敦的專題演講中朗诵的那首美国诗人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的短诗<场景>(The Act),丰富的故事性与诗意久久萦回在她心头,终于促她写成了一篇也叫<場景>的短篇小说,刊发在今年第一期的《上海文学》上。昨晚我把她附来的这篇小说一口气读完,很喜欢她细腻的内心描写 ,同威廉斯的<场景>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别是结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温馨感觉。下面是我多年前翻译的美国最受欢迎的现代诗人之一的威廉斯所写的这首短诗:

 

 

玫瑰花,在雨里。

别剪它们,我祈求。

       它们撑不了多久,她说

可是它们在那里

       很美    

哦,我们也都美过,她说,

剪下了它们,还把它们交到

       我手中。

 

这首诗常被我引用来说明我对现代诗的一点看法。一首成功的现代诗,应该留给读者足够的想像空间。诗人的任务只是提供读者一个场景,一座舞台,让读者凭着各自的背景与经验,去想像,去补充,去完成。这样的诗是活的,不断生长的,因为我们的经验每人不同,每天每时每刻不同。剪下玫瑰花的她,是一个迟暮的女人,看不得别人美?还是抱着怜香惜玉的心情,要让盛开的玫瑰,在我们心中保有最美好的形像与记忆?而“我”为泪人似的雨中玫瑰求情,是纯粹的爱美,或是另有隐情,比如想到新交的情妇?如果是后者,那么女主角绝情的一剪,还把剪下的花交到“我”手中,便大有杀鸡儆猴的味道了。总之,短短几行,可能性却无穷。这便是诗,最好最丰富最耐读的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