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马先生的诗

(2015-05-30 00:39:52)
标签:

非马

资料库

伤城

评论

分类: 评论非马

非马先生的诗

 

伤城

 

 

把非马先生艺术世界的诗歌都看了一遍,有不同的感觉。

他的诗歌简短,有读绝句的味道。而读洛夫先生的诗歌,完全没有“绝句” 的感觉,——那是西化味更重的诗歌(像一个地道的西方人审视中国古典,有别样的目光。而“石室之死”的语言就有这种特征)。

我更喜欢洛夫先生后期的诗歌,生命的体验更浓厚,艺术更加纯粹,方式更加中国化。而非马先生诗歌保持一如既往的简明风格,语言抽掉了“传统”和“非传统”的东西,更趋“国际化”。

如以中国电影导演来比喻,非马先生为后期李小龙式的(从美国化、国际化来理解),而洛夫先生则是李安式的(体现着某种归)。

我以为诗人有时候就是一个良好的导演。文字是演员、道具,而语言则是灯光、布景,都供他驱谴。

艺术都有一个本质。你越想驾驭它,你越是驾驭不了它。你得服从它,不断理解它,只能做它的伴侣,或者奴仆。


无论非马先生、洛夫先生的诗歌,似乎都缺少那种与诗浑然为一的全部。我读他们,有时会有“距离感”。中国的新诗歌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品种还是太单一、不见丰富,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单一”的局面,于诗歌是不利的。尤其在诗歌这个尖锐的领域,任何的“循规蹈矩”都不免沦于“下”。非马、洛夫的两种诗风格,相得益彰,是汉语诗歌的新发展。

个人性大大增强。

汉语的新诗歌还有待新的认识,还有好多的诗人的价值没有去发掘,被掩埋。

没有一种诗能博得所有的人的口味,也没有一种诗能让人持续地欣赏下去,新诗之“新”,就是在于能给人体验一种新的感受。而古代的诗歌在我们厌倦这些的“新”的时候,却往往能提供非凡的享受。诗,不也是需要回顾?

读,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近来读非马先生的诗歌,获得很大的精致感,“去繁就简”,没有幻想。


我想将来的汉语诗歌定有新的发展,在“个人化”、“世界化”、艺术的纯粹的体验上,会出现新的境界。


十二月十九日五点钟

 

 

原载: 北美文学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