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非马双语短诗鉴赏:《黑夜里的勾当》
(2012-05-13 03:54:37)
标签:
转载 |
黑夜里的勾当
非马
仰天长啸
一匹
狼
低头时
嗅到了
篱笆里
一枚
含毒的
肉饼
便夹起尾巴
变成
一条
狗
UNDER THE NIGHT SKY
William Marr
A wolf
howling at the sky
smells
the bait
inside his fence
drops his tail
and becomes
a dog
[鉴赏]
“仰天长啸一匹狼:低头时,嗅到了篱笆里一枚含毒的肉饼,便夹起尾巴,变成一条狗。”这便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黑夜里的勾当》。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这是齐秦的《北方的狼》。
稍作比较,可知《北方的狼》,乃是真正的狼。而当狼为了一枚肉饼——甚至是一枚含毒的肉饼——而夹起尾巴变成一条狗的时候,我们自然要说:这,就是《黑夜里的勾当》。显然,非马先生是喜狼而恶狗的——恶狗的程度如何呢?有诗为证:
狗
非马
落了水的狗
不吠
是怕喝水
出了水的狗
不吠
不是嘴里有肉
就是忙着
咬你的腿
狗,无论是“落了水的狗”,还是“出了水的狗”,都保持“不吠”的状态——原因一:“怕喝水”(胆小懦弱);原因二:“嘴里有肉”(见利忘义);原因三:“忙着咬你的腿”(狗腿子)。“仰天长啸一匹狼”,“夹起尾巴变成一条狗”也就罢了,谁曾想,竟会变成这样一条狗呢?
在当代中国,似乎这样的《狗》愈来愈多,《北方的狼》却愈来愈少,正是因为有了《黑夜里的勾当》。而为何如此勾当呢?无非是为了“一枚含毒的肉饼”而已。
英诗散读:A wolf, howling at the sky, smells the bait inside his fence, (and) drops his tail and becomes a dog. 回译汉语:“仰天长哮之时,一匹狼闻到了篱笆里面的诱饵,便夹起尾巴变成了狗。”
比读汉英之间,可见出四处差别。其一,汉语“低头时”,英文缺失。仔细想来,汉语若没有“低头时”,则语感不畅,英语若直译出when he lowers his head, 则显冗余。省译,有时总是难免的。
其二,“一枚含毒的肉饼”对应英文the bait,可谓淡化出之。将“含毒的”省译,同时将“肉饼”(meat pie)改变为bait(诱饵)。如此变通,虽然简化,却未简化诗的内涵和表达的力度。
其三,“便夹起尾巴”对应英文drop his tail(而不是tuck his tail),大嘉。因为tuck只是“夹起,卷起,收拢”之意,而drop除“落下”(通向“夹起”)之外,还可表示“放弃”(通向由狼到狗之变,即通向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气节)。因此,如果说tuck是表层之译的话,drop却是深层之译;如果说tuck是文字之译的话,drop却是文学翻译。单词虽小,差别却不小。
其四,诗题《黑夜里的勾当》对应英文UNDER THE NIGHT SKY(夜幕之下),亦属佳译,读者自可体会。
从诗行诗节来看,汉诗三个诗节:3行加6行加4行;英诗亦分三个诗节:2行加3行加3行。即由汉诗的13行减少到了8行。这在非马先生的双语诗中,乃属常态。
(张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