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非马双语短诗鉴赏:《侏儒的形成》
(2012-01-09 11:49:30)
标签:
转载 |
侏儒的形成
非马
他从口袋里
掏出一大堆响亮的名字
奋力向上抛起
让它们
天女散花般
纷纷
在他自己的头上
加冕
就在他沾沾自喜
顾盼自雄的时候
那些非亲即故飘飘荡荡的名字
却一下子变得沉重了起来
空空空空
气锤般
把他锤压成
侏儒
NAME-DROPPER
William Marr
From his pocket he took out
a whole bunch of big names
and threw them up in the air
to crown himself
He was shocked
to find the old friendly names
come down real hard
and hammer him
into a midget
[简评]侏儒是如何形成的?题目一问,诗用两个诗节共一十六行来作答。若将之做散文排列,即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大堆响亮的名字,奋力向上抛起,让它们天女散花般纷纷在他自己的头上加冕。就在他沾沾自喜、顾盼自雄的时候,那些非亲即故飘飘荡荡的名字却一下子变得沉重了起来,空空空空气锤般把他锤压成侏儒。”生活中,这样人我们还见得少吗?比如我,动不动就提起美国的著名诗人非马先生,老是就把他响亮的名字奋力向上抛起,来给自己加冕,结果……。感谢非马先生提醒,我当努力把您忘记(虽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于英诗标题,非马先生注释如下:“英文name-dropper这个词,具体而形象,可惜一般英汉辞典找不到它。我手头的一本较详尽的英汉大辞典也没有相应的中文词,只解释成‘(在谈话中)抬出名人显要(暗示与之相识)以提高自己身价的人。’又未免嫌罗嗦了些。不然拿来当标题倒是挺合适。”意即:若有name-dropper简洁到位之中文对应词,非马先生则可能将其用作汉诗标题,来代替目前的《侏儒的形成》。英文单词name-dropper属-er类词,非英文纯熟者而不能运用自如,达汉语所不能达之意。有兴趣者,可参看笔者拙文《英语-er类词的用法分类及其翻译》(载《外语与翻译》2004年第1期)。
再来比读双语,汉诗十六行,英诗只有九行;“响亮的名字”,变成了big names; “奋力”、“让它们/天女散花般/纷纷”在英文中找不到踪影;第二个诗节更甚:“就在他沾沾自喜/顾盼自雄的时候”、“飘飘荡荡的”、“却一下子变得沉重了起来/空空空空(有着多好的拟声效果啊)/气锤般”等,在英文中也是“长恨春归无觅处”;英文诗中He was shocked和come down real hard等,乃从汉诗之深层含义化出。
总之,汉语重彩,英语淡墨;汉诗繁琐,英诗简练;正符合双语诗歌之各自特色;从汉到英,显有所失,而仔细品味,似又一无所失。然,译诗如此,能博得世间几人认可?非马先生曰:“无论是由汉文或英文写成的初稿,我都立即将它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我发现反复翻译的过程对修改工作有相当的帮助。当我对两种语言的版本都感到满意了,这首作品才算完成。在这里必须提一下,我的双语诗同一般的直接互译略有不同。由于是自己的诗,我拥有较多的自由,可照应到文化及语言上的差异,而不必太过于拘泥。”(《非马访谈:诗是我向社会的发言》采访人:木朵;采访时间:2011年11月。)(张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