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非马《尾巴》赏析
(2011-09-09 09:46:32)
标签:
非马现代诗赏析张海东今生我在原创文学网杂谈 |
分类: 评论非马 |
|
|
一个普遍的社会认识,无需再给以大容量的文字表达了。既然是不言而喻的,在诗歌。不妨作深 层的开掘。 了深度。 后”,多么富于勃发向上的自主精神,一个可感可亲的形象。“才发觉”突然醒悟的转折,作为 句子的顺接,语感与前后的真实表达十分贴切。“老天难看的脸色”,是结构的重要推进。文字 的表面呈现凝重感。“老天”是对立物,它的“脸色”是高高在上的压制与制约。“尾巴”与 “老天”的对接完成了诗歌的表层向深层的转换。口语化的直接性在于语言的表层的进入,象征 手法与高度概括性,在于语言的深层(现实)的进入。“尾巴”的形象是丰满的,“老天”的形象 是深刻的,在两者的对立中,表明了作品的创作倾向和深度。前者注入了同情与肯定,后者暗示 了疏离与否定,象征手法的联想效应,使语言方式的深层表达具有了现实穿透力。一个是富有生 命力的遭受压抑的扭曲的形象,一个是维护现存方式的制约着的形象。两者的对立,导入现实生 活的参悟和参照系数是十分宽泛的。 “非马”,各自的意义表达是明确的肯定了,如果联接起来呢?却是明确的否定了。全诗的末二 句,已经脱去了象征比拟手法的语言外壳,作者站出来表白,这当然是主题表达的主观急躁的反 应。如果看作是全诗的收束,并且仅仅看作是直接主题,这是不完全的。语言的应用是一个十分 复杂的现象。语言的多义性决定了语言应用的规定性和模糊性。语言的一般生活化属性和非一般 的社会属性,又决定了语言应用有时呈现特定的逆向的意义表达。这对诗歌的语言实验尤其如此。 把末二句放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辞典里,可以明显感受到语义的表达是逆向的否定,而不是语言意 义的表层传递。末二旬的语言应用本身是合理的,它同前面的过渡连接呈现表层的一致,但在语 言的深层,表达了积极进取的开创精神与自由欢畅的人性追求。末二句同开篇的第一句,同作者, 再同标题粘连起来,这是一个完整的线性排列,从语言的表层进入深层,你会获得一个怎样的感 觉与知觉呢?作为现代人,“还是夹着尾巴做人”?能够“最安全保险”吗?抑或其它什么的? 深度。(张海东) |
今生我在原创文学网:http://www.jxy197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