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诗韵成行——非马老师作品赏读自感

(2011-07-02 08:26:34)
标签:

转载

[转载]诗韵成行——非马老师作品赏读自感

 

 

 

 

诗韵成行

——非马老师作品赏读自感

 

(非马老师的诗歌,在诗歌界为众人耳熟能详,短小精干,实效鲜明,读者朗朗上口,寓意自浅入深,或是出深入浅,使我沉醉。

——题记)

 

文:银狐子溪

 

 

 

知道

所有

回不了家的

暗淡的眼睛

将彻夜不眠地凝望着她

 

她把自己

打扮得

又圆

又亮

——非马老师新作《中秋月》

 

这是一首非马老师的新作。

 

中国现代诗歌主要特指新诗,在文字题材中自成一体。诗人短短几行,浅显通俗,但质感顿现,这是大家才具备的手笔,好比巨作之所以能传世四方,读来朗朗,若要你自己落笔,纠结难断,需要深厚基本功。

 

“将彻夜不眠地凝望着她”,“朦胧”使意境更加唯美,符合诗人内心企图表述的一切触角,这感觉是温柔的,是含情脉脉的,是细细密密的,是丝丝缕缕,是只有男子心中才会流露出来的眷恋,跟深爱,但这情感中饱含着另一种情愫,或许可以说是一种“痛楚”。女子眼中男子汉永远该是顶天立地的,随时随刻,恰恰忽略了男子心中头顶上一样辽远空旷的天,他们的忧郁、他们的压抑、他们的苦楚、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他们的大笑,或是双眉紧皱,都与诗歌的气息唇齿相依。能走进文字中去的作品,首先要感动诗人自己。写着写着,落泪;写着写着,豪饮;写着写着,呆坐;写着写着,独步徘徊,与那些跳跃的诗韵深拥,亲密地睡去,于黎明之前,摆到世人面前。这是优秀诗歌需要的真性情。诗人幽深的思想,丰富而复杂,迷离且恍惚,如午夜飘摇在漆黑寒月下的栀子花香,你不必专注去寻,闭了眼睛去看,置身其境,一切事物卷土中来,太阳照常升起,诗人的言语峰回路转:

 

她把自己

打扮得

又圆

又亮”

 

正当读者心生哀怨感叹,瞬间美好如晨风迎面而来,带了绿草花香,带了露水朝阳,人们就看到了希望。好的诗歌读了让人心潮澎湃,是痛过之后的幸福感觉,似下江之鲸,起起落落,于是你记住了他,记住这些诗韵,记住这样的文字。

 

 

突然

光秃秃的

停止了

嗦嗦的抖动

有鸟声自远而近

龟缩的脖子

一个个

 

顿时我知道

就是这样的一条围巾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

莫的眼睛

迸出火花

把巴黎灰暗的天空

渲染成

万紫千红

——非马老师新作《日光围巾》

附注:

  1. 南方友人来信说: 今天我这里风和日丽,你那边还是冰天雪地吧,要不要我剪一匹阳光给你当围巾?

2. 画家莫迪里阿尼 (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 以擅画有优美颀长 脖子的画像闻名於世。

 

短小质朴、激情昂扬、温情单纯、优雅的哀伤,即使是爱上了,也那么空灵。

 

一直很喜欢风格迥异的诗作,长诗或是短诗,关键在于作品本身,真正优秀的作品一定出自能准确把握自我感知感觉自我情怀的诗人,这话说来简单,需要多年的经验跟锻造。从美学角度上赏析,在我脑海中闪现出的一个词,是“构造”。非马老师生活中还喜欢画画,作品唯美,线条独特。作画跟作诗,自古诗人兼而有之的特点,一个好的诗人一定深谙作画的奥妙,同样,一个好的画家能把诗歌以文字的形式跃然纸上,图文并茂是艺术的巅峰模式,以点代面,寥寥几笔却能面面俱到。

 

“突然

光秃秃的

停止了

嗦嗦的抖动

有鸟声自远而近

龟缩的脖子

一个个

长”

 

非马老师的诗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给读者带来清晰画面场景,像导演拍戏要控制全局,宏观调控往往于细微之处,诗人时刻注意要说些什么,想解释什么,企图把握什么,最后带给读者什么。词语本身的意义,很容易被有些作者忽视。非马老师的诗歌在每一个字的注解中,于文字原意中走来,带你走进诗歌境界,即使你不懂诗歌也无妨,丰富的情感在貌似平淡中娓娓道来。读着读着便会微笑,现代气息浓厚,诗歌不论如何开局,过程如何婉转,终归积极向上,把一种雅静明亮带了来,色彩如作画,在精准的修饰中获得圆满。

 

形象性、情感性、突发性,诗人在人与物的叙述中,生动传神,胸中有音乐升起,节奏感铿锵,只有诗歌才能表达出这种语言魅力,我习惯称之为“品味”。这首《月光围巾》,在我看见的第一时间,想起儿时童年,想起粗壮槐花树下步履蹒跚的奶奶,想起冬季严寒皑皑白雪的北方,想起被雪覆盖的朵朵忧伤,想到时光的残酷与无奈,想起故乡古老城墙土垛子上映照的那轮月光,想起即使是隔了半个地球,那一端的你,冰润温柔的目光……。不管白天或是黑夜,爱一直都在,涌动在世界四面八方,每一处不被人们注意的角角落落。有爱就有一切,仿佛看到诗人行走的姿势,看到诗人举手投足间栽种的太阳,看到了文字于诗歌中,东别灞桥,西去阳关,古道之外,羊肠石径,拿出一张地图去看,我们无非是咫尺天涯。

 

 

不忍看那双眼睛

彻夜不眠地

痴望着

天空

他用画笔

轻轻把它们涂掉

 

然后在原处

点开两口无形的小井

让她激的情思

汩汩冒出

漫過臉頰

融入

今夜温柔如水的

月光

——非马老师新作《月光少女》

 

读这首诗歌时,我屏住呼吸,生怕惊扰到作品中的女主角。悲悯情怀与敏感细腻,一直是诗人才具备的特质之一。以诗人的形式记录,似喃喃自语,实则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诗歌中两个小节所呈现出的是一组移动的镜头。诗韵在女孩密羽般的睫毛间游走,她们移动,她们无语凝噎,她们被诗歌指引,她们感受彼此认知你我,诗人的情感你以为是梦境,却把现实描绘地如此逼真。我甚至读出诗人心灵深处固执地坚守,跨越岁月,跨越沧桑,男子心头重重的关爱与叹息。记忆太厚,空空如也,站在白且空的天宇之下,回首往事——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还将继续。

 

新诗的共性包括“格调”与“神韵”,但归根结底要统一。性灵说,或是神韵说,或是格调论,都与诗人本身不无关联。好的诗歌首先是要基于事物的本身,勾勒揭示诗人自己想要表达的韵律,读者的感觉就是一种内心涌动,但若是人云亦云,或是东施效颦,或是做作刻意的夸张,则会与诗歌本质背道而驰。非马老师的诗歌许多时候貌似平实,实则抽象,更多强调时代背景与现实境遇下诗歌本身的意义,反而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力,于是才有了诗歌界非马老师如今的代表性地位。

看这首诗歌,再联系《日光围巾》,日月同辉是大家不约而同的期望。

 

钻—钻—钻—钻—

终于钻痛了

大地母亲的心

 

黑血喷涌

自大海深处

一个止不住的伤口

 

浑浊的海面上

一群悲天悯人的鵜鶘

正沐浴净身

把自己

塑成神圣的

祭品

——非马老师新作《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优秀的诗人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给世人启迪。

 

记忆其实是最不可靠的形式,历史跟记忆一样,完全由人类自己毁灭或者再造。人类在享受美好的同时,极少延伸想象这些倏忽之间的美好,即将荡然无存。人类是刽子手。

 

读非马老师这首诗歌时,我甚至在猜想诗人创作时的样子:

窗外,星沉海底,眼神波及之处,浩瀚之外,大雨纷纷落下,形成荒原。诗人的内心永远是寂寞的,这感觉跟孤独无关,好比宿醉也是醉,但不一定是喝酒喝多了。也许偶尔的玻璃碎裂,声音足以让诗人感知亲负,感受隐痛。我一直这样认为。想看清楚一个男人本来的模样,并不简单,想看懂一个真正的男诗人更难,还是寄托文字,与字里行间那些浅尝则止,那些低吟高亢,或许诗歌就是一种一直以来饱受争议的主题,拒绝喧嚣,拒绝凑热闹,拒绝投机取巧,拒绝催逼,拒绝卑微,拒绝猥琐,拒绝装腔作势装模作样,拒绝跟随,拒绝以旧换新……。

 

我忽然觉得我们很多时候,都被所谓的“记忆”调戏了。

 

荡涤自以为是的故事,心慌意乱地打捞,最黑暗的痛苦一直无声无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钻出来,咬你一口,那些曾经的伤口有血丝汩汩,恐惧重袭。这是一种悲哀。诗人以自己的声音拼死抗争,打出危险信号给世人警示,往往徒劳。你能读出诗人的痛。想起一位老师对我说的话,当一个男人总以笑脸示人,未必他真那么开心阳光。男诗人的忧伤更多时候表现的是一种“情怀”,透过现象究其本质,危险无处不在。人类容易被“梦”所吸引,载着猩红色罂粟花,诗人企喻一种“沉重的隐藏”,多么巨大的裂变,也无非是在一线之间。

 

这首诗歌的主观性极其突出,也是对现实自然的主观性强调,希望人类放弃沉浸于自我建造的“梦幻”,从现实中醒来,巧妙且耐人寻味。

 

以上几首非马老师新作,无论叙述、无论描写、无论虚实、无论技法、无论抒情、无论明暗,以静制动,或是动静结合;侧面正面,或是声色汇合;语言或是动作,生动高远。

 

诗歌中的景语就是作者的情语,情景相融,景象丛生,以景衬情,以情舒景。

 

诗人对于文字的感触与别的作家不同,视角或是思维方式,这有点像盲人对于声音的敏感度。仔细朗读咀嚼非马老师的新作,曾经有些缺损的文字印象渐渐满实,我以为早已遗失的记忆逐一苏醒,这些诗韵如江南丝竹,漫不经心,却实实在在抚摸着我。诗人动情地拉,我用心去倾听,这一刻,无疑是最幸福的。

 

上海现在的季节,闷热潮湿,我是一尾缺氧的鱼,周围所有的噪杂全逝去,只剩下文字的音符,于高空中飘荡……。

感谢非马老师。

 

 

(注:非马, 本名马为义,William Marr,1936年生于台湾台中市,在原籍广东潮阳度过童年。台北工专毕业,美国马开大学机械硕士,威斯康辛大学核工博士,曾在美国能源部属下的阿冈国家研究所从事能源研究工作多年。曾任美国伊利诺州诗人协会会长。著有诗集《在风城》《非马诗选》《非马集》《白马集》《非马短诗精选》 《非马的诗》 及 英文诗集 AUTUMN WINDOW 等十六种,散文集《凡心动了》及译著多种。作品被收入一百多种选集及教科书,并被译成十多种文字。主编《朦胧诗选》、《台湾现代诗四十家》及《台湾现代诗选》等多种。被美国评论家誉为芝加哥有史以来值得收藏的十位诗人之一。近年并从事绘画与雕塑,在芝加哥、北京等地及网络上举办了多次个展及合展。非马素以简洁纯朴的形式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著称。他的许多作品都充满了对人类及宇宙万物的悲悯情怀,强烈的生命感及隽永的哲思,常予读者以震撼,令人过目难忘。《非马艺术世界》是他自己营造的个人双语网站现居芝加哥。)

 


 

 

 

 

 

 



 

 

 

 

0

前一篇:十七年之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