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
(2010-08-24 09:51:04)
标签:
旧文读者来信基督徒杂谈 |
分类: 非马随笔及著作 |
1955年当我还在台北工专念书的时候,有一次参加《新生日报》副刊的青年节征文比赛得了奖,之后便在该副刊上连续发表了一些诗文,记得有时是替代当时一个有名的专栏作家的位置。其中的一篇,便是下面这篇<空虚>,是用笔名季斐发表的。不久便收到自称为“一个永不空虚的基督徒”的来信。我读了好像没受到什么感动,倒是我两位同班同学因此成了虔诚的基督徒。前天收到同学会的通讯,提到55年前这篇文章,一时好玩,从日记本里把这篇幼稚的文章及读者来信(不知当时为什么会想到把它们保存下来)找出来,打字贴上,博大家哈哈一笑,消消暑吧。也祝大家永不空虚!
空虚
季斐
许多时候,譬如在长时间的孤独以后,或者因无法得到想得到的东西、达到想达到的目的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心灵的压迫,一种捉摸不住的莫名其妙的情绪,起先是惆怅,渐渐地变为心灵的空虚。尤其在细雨霏霏,黄叶舞秋风的傍晚,这种情绪最易悄悄出现,恣意的啃啮着人们的心灵。
空虚是心灵的病症,知识越高的人越容易染上,所以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及学者们同时也大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就因为他们极想了解而实在无法了解这奥秘的宇宙与人生,因而感到人类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心灵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强烈的空虚感觉,于是不得不藉宗教的神秘来弥补。
我们平常人,空虚的程度或许不至於太激烈,但如我们不加以适当的抑制或治疗,却是件极危险的事,它不但会无形地瘫痪我们的意志,消耗我们的精力,更可虑的,它会使我们事事悲观,最后或竟厌世而自杀。
有些人,他们因受了空虚的压迫与刺激,而发愤图强地努力寻觅充实自己的途径,这是最可喜的现象,可惜能够这样做的人毕竟有限。因此,对于一般人,抵抗这心灵病症的有效办法,只有在我们感到心灵空虚时,立刻找一件我们往日认为有意义的工作专心一志地做,这样,我们会渐渐忘去这空虚的侵扰,而恢复原来的平静。从另一角度看,我们努力工作的结果,也可防止心灵病症的复发。
工作!我们都应该珍视各自的工作!只有工作,才能使心灵健康愉快。
1955年5月5日发表于《新生副刊》
不久我便收到一位自称为“一个永不空虚的基督徒”的来信:
季斐先生:
因着圣灵的引导,使我写了这封信给一位从未见面的人,亲爱的朋友!但愿全能的 神,赐恩给您,使您早日蒙到永生的恩典,使您“空虚”能得到满足。
您在五月五日的《新副》上所写的<空虚>使我回忆到以往未信主耶稣的时候。与您有同样的感觉,常常感觉得空虚且可怕,甚至有几度厌世,心灵中充满着愁烦、虚空、苦恼、无聊、忧闷对宇宙的奥秘、人类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都是一个“谜”。但如今这“谜”已得到解答,这奥秘也已得到启示,都因信了耶稣基督的缘故。悬挂在虚空中的心灵也永远满足了,正如我们诗歌第三十一首上所写的:
你的人生常感有所缺少, 有一需要,你尚莫名其妙;
你这需要,惟从耶稣得到:他能满足你心,除去你虚空无聊。
需要耶稣!需要耶稣! 人人都需要耶稣!
要免虚空需要主,要得满足需要主,
要使人生有意义,你需要耶稣!
金钱,学问,地位,名誉,才能都不能满足人生最深处的需要。像名闻全球的柯达克(制造摄影机),他因感到人生空虚,于是环游世界,想满足他的空虚,等到他游完了全世界后,仍旧觉得“空”,后来他所搭的轮船将抵纽约时跳海自杀了。朋友!这是事实。我在前些日子看到一段新闻,美国有一电影明星,她的财产约有百万美金,但她自杀了,后来大概被人发觉,有无救活我不大清楚。还有许多这些故事,我相信您所知道的比我更多,因为您是新闻界的人物。
神创造人的目的,就是要把他的自己赐给人,人被造的目的也就是为要装神,好似电灯泡的目的,为要装电。如果电灯泡不装电,就没有达到创造它的目的,那么电灯泡还有什么用呢?人若果没有接受神到他的里面,人生的虚空永远不能满足,人被造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除此以外难道人生的意义就是“饭桶”和“衣架子”吗?
亲爱的朋友,我恨自己说不出神的救恩是何等奇妙和伟大,但我最深处领会,我如今满足、喜乐、平安,就是说不出,但这是件事实,您可以问问许多真正信主的人,都有同样感觉,好像吃了冰淇淋如何甜美舒畅,但形容出来是不容易的。哦!朋友,神今天等着您来接受他,他能满足您人生的虚空,他能解决您人生的干渴!主耶稣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约翰福音七章32节)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约翰福音四章14节)。再见,祝您
平安
一个永不空虚的基督徒谨上,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