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塞遥的诗集《禁区》
(2009-02-11 09:44:18)| 标签: 塞遥诗集读后感文化杂谈 | 分类: 非马诗话及序跋 | 
 
象许多读者一样,我也特别欣赏塞遥那些晶莹透剔的短诗,这当然同自己平素喜写短诗有关。象卷二*寂寞天堂*里的《盆栽》之六:
 
容易感冒,咳嗽、头晕。
爱耍小脾气,小心眼。
撒娇,跺脚,赌气,嘟嘴。
 
短短三行,便把盆栽小家碧玉的小格局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如《老城街灯》:
 
连最挺直的
脊椎
也都学会了
睁
一只眼
闭
一只眼
既是传神的写实,又有令人深思的社会深层意义。
 
但塞遥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诗人,已有的成就显然无法满足他,而短诗固有的局限也让他在最近几年有意识地尝试着把小说、散文、戏剧以及电影等诗歌之外的因素与手法,带进他的诗里。在这方面,我自己在翻译欧美现代诗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发现与感触。象美国“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诗人勞倫斯.佛靈蓋蒂(Lawrence Ferlinghetti,1919-) 所擅长的機智、口語化、自然抒發、边走边谈的詩型;象法国加克.裴外(Jacques Prevert,1900-1977)一方面是个写实主义者,记录平凡的琐事,同时又是个超现实主义者,荒谬地扭曲并大胆地利用语言。其他如土耳其诗人納京.希克梅特(NAZIM HIKMET,1902-1963)以及希腊诗人卡法非(C.P. CAVAFY, 1863-1932)等,他们的诗里也都带有强烈的叙事性,却都不减其感人的效果。都是些值得我们借镜思考的好对象。
 
卷三
*《钟表店》* 
 
游客到此 
拒绝靠近握手拥抱或接吻
禁止大小便
 
便已精彩地描绘出禁区被霸占的风景。而带有乡土气息的《牛》,对忍辱负重、把苦难当成宿命甚至引以为傲的美德的牛,以及那些它的同病相怜者,诗人在同情之余,更有恨铁不成钢的愤慨,恨不得把手中的笔化为皮鞭,猛力一挥:
 
让牛飞起来是不可能的
可我多想啊在它伤痕累累的背上
再狠狠地加上一鞭!让它疼痛!让它怒吼!
让它从我泪水模糊的大地上,奔跑起来……
 
但我更喜欢他为儿子塞塞所写的日记, *第四辑:睡吧,天使*里那几首充满童心与童话,却不时喷发出诗趣的诗。这些诗,诗人写得轻松愉快,我们也跟着读得轻松愉快,即使其中有些地方也许有点零碎。同卷一那些略带流行文艺腔的“纯抒情诗”比起来,我发现这些朴实无华却感情丰沛的诗,更容易进入我的心。
 
 
2008。6。16 于芝加哥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