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风吹芦苇》连载第9章(2)冒死出生

(2023-09-08 15:15:26)
标签:

小说

分类: 原创小说《风吹芦苇》

   

     我的又一部长篇小说《风吹芦苇》以“节选”方式在这里发表。小 说用“第一人称”写一个从芦苇荡走出来的孩子,历尽各种劫难,不断向命运挑战的故事。

长篇小说《风吹芦苇》

  第9章:冒死出生(2)长篇小说《风吹芦苇》连载第9章(2)冒死出生

     

  这里说的“达生”既不是清代“亟斋居士”所著产科专书的《达生篇》,更不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达生》关于通达生命的论述,这里的“达生”,纯粹是崇明人习俗惯了的迷信。

    母亲躺在床上,九岁女儿雪囡在旁服侍。听到有人在门外在喊算命,雪囡好奇,恳求母亲同意算命先生为刚出生的婴儿算上一命。母亲是不信什么“达生”、算命的,但此时母亲身体非常虚弱,想想自己真是命苦,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怎么养得起,怎么养得活?如果算命先生说这孩子的命不好,那就趁势在“招数”里让他自生自灭便是,自己正好解脱——不受良心谴责——尽管不信算命,但借算命来宽慰自己,能转嫁“罪孽”,也可以试试。想罢同意算命先生到灶头间(产妇房间是不能进的)算命。

姐姐抱出婴儿到灶头间,大概是肚子饿得慌,哭得发急,奇怪的是,本来眯着的眼睛,突然张开,立即了停止哭声。

盲人算命先生先也看不清婴儿的面貌,便问出生时辰,然后在自己手指上掐来掐去,嘴里念念有词说道:此子怀于兔年,生于龙岁,诞于卯辰,正是红日冲破黎明之际,迎来彩霞沐浴之时,好命、好命!接着又眨了眨瞎眼,仰面翻了几下白眼珠子,开始胡诌道: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吉人面相。手相生命线、事业线,虽有曲折之纹路,但跨过曲折,前面却是一马平川,未来虽有劫数,但每能逢凶化吉,命大有福,是大吉相,是大吉相也!我敢保证,孩子的母亲到六十岁时,一定能享受到这个孩子回馈的福报!

一个盲人算命,居然能看面相、手相,还讲了一大套“相词”,真是滑稽,这也只有欺没有文化的农村人听不懂了。

     母亲当年四十三,到六十岁时,孩子就是十七岁,十七年间,风云变幻莫测,世事无常难料,这个算命先生的“保证”,不管是否兑现,都不用负责了。但好话说在当天,算命钱就分文不少。

    再说,真能六十岁享福,也是脱离苦海,苦尽甘来,何不借他吉言,信他一次?

    母亲将信将疑,本来希望借算命先生的口转嫁“罪孽”,但现在说命好,就不能再下狠心的了,退一步想,如真能托算命先生的吉言,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呢——这一念转变,救了孩子一命!雪囡听到命里尽说好事,完全信了,高兴地说,我就喜欢这个小弟弟,带孩子的任务全包在我身上。这样,“三方合力”,终于救下了这个频临死亡边缘上的苦命孩子。还有神奇的是:用生锈的剪刀剪断脐带,居然能侥幸没有得破伤风,放到今天你敢做吗?你敢信吗?这不是命大又是什么?

   其实,高水平的算命先生固然掌握《周易》中的“风水”、“卜卦”之术,但那只是一门学问而已,真要灵验,他自己怎么穷得叮当响?又不能逢凶化吉、荣华富贵呢?所以,算命的关键与其它行业差不多——都有“套路”。通过“套路”,能套出你的心思,套出你的家史,说到你心里,感到很准,才是本事,其它都是大同小异,什么“五官端正”、“地阁方圆”?相书上都有,这都是抓人眼球的讨好话。还有一种情况:大凡算命先生,不管失明与否,对当地的民情和重大事件都十分关心,消息灵通,他们知道,一旦有大事发生(如红白喜事),肯定有人找上门来算命。今天这个算命先生是得知张家又添新丁,才主动上门“做生意”的。不过,话还得说回来,若算命都蒙不准、猜不准,还有谁从事这一行业?还有谁去相信它呢?世上许多未来之事,不一定都靠“专业水平”说的准,靠推理、判断、瞎蒙也能中的一二。所以,还真的感谢这位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的算命先生,赶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决定孩子生死命运的时候,偏遇上了一个救星,这不是天数又是什么?正是有了他这一句“六十岁享福”预言,母亲才转变观念,这个婴儿长大后才有履行了一辈子不变的庄严承诺。

这个婴儿,就是现在的我——乳名“荡狗”——意思是芦荡里出来的狗。取这个名主要目的是为“好养”。当地人都有叫“腻猫、三猫、阿毛、阿狗”、“大郎、腻郎”名字的。我大哥就叫“汉郎”。当然,乡下人没有文化,想不出那些寄托于未来荣华富贵和前程锦绣的吉利名字来。

我是母亲的“奶没头”(最后一个出生的孩子),母亲一共生了六个子女,此时,除培囝病故,雪妹被虐待致死外,尚有三男一女。

    这段经历,也成为雪囡——我姐姐她长大后逢人必唠的话题,特别对于我,每次见面,都会津津乐道提起这段经历,显得很有自豪感和前瞻性,又多少带一丝善意的“埋怨”——为了我她才辍学,否则,以她一年级能跳三年级的聪明,我辈中的大学生可能就是我姐姐了。幸亏有姐姐的“唠叨”,否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一段出生入死的经历。我从姐姐的话语中感到,她才是真正救我一命的亲人之一,因为,即使没有算命先生来,她也会竭力保我一命的。为了我,她放弃上学,为了我,她把童年、少年、芳华的全部岁月都无私地放在带我身上。可以说,她用不应该由孩子来承当的责任抚养我成长壮大,我要终生感谢她。这倒不是有意回避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自从出生我之后,为了养活一家,每天又去三光镇朱家——外婆家帮忙做家务,以致不得不留下还在吃奶的我在家,白天吃不到奶,只能由姐姐冲泡糖开水用棉花条给我吮着吃,那情景是悲惨的,婴儿吃不到母亲的奶意味着什么?而此时的父亲,更是上海(打工)、崇明(农忙回来)两头忙,为了这个家,父亲、母亲都顾不上孩子,顾不上家,大哥在上海裕大袜厂当“跑街”,小哥在平安镇一家商铺当学徒,家里只能姐姐带我,衣服也是由大传给小,穿的都是破衣裳,后来小哥送给我一双婴儿袜子,当时舍不得穿,一直保存到我18岁那年外出当学徒。为了省下每一分钱,全家所有人的头发都是由母亲剃的。当时用不起肥皂,只能用石碱,先用热水把头发浸湿,然后用石碱反复搓,搓到头发发软,再用剃刀刮,每次剃头,刀刃贴着头皮逆向剃头发根,每次要刮出血来,我都忍着。没有办法呀,穷有穷的活法、做法。我清记得,在我18岁之前,袋里从来没有放一分钱,即使“捞鱼摸蟹”卖到的小钱,都要全部交给母亲。

     到了一年后的1941年,日本鬼子在崇明奸淫烧杀,无恶不作。那一天,母亲抱着我到麦田里干活,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枪响,一阵奸笑,一队鬼子朝这边走来。母亲见势不好,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不受遭殃,立即抱起我奔跑,鬼子哪里肯放过?一边狂笑一边猛追过来。母亲虽然害怕,心却不慌,只往“陆家宅”方向跑,心想,到了陆家宅可以先躲进房子里再说。但母亲力气小,裹脚的小脚根本跑不快,怀里抱着我更加的走不动,不一会便被鬼子追上!鬼子狞笑起来,握着步枪,明晃晃的刺刀不断晃动,一步一步逼近,眼看无处可逃。就在这时,一个男人突然闪出来挡住鬼子的去路,笑嘻嘻地点头说:“皇军,那个女人有孩子,没有粮食,我家里有粮食!”说罢,为防止鬼子听不懂,一把抓起麦穗抖了抖,向鬼子示意了一下。

     有粮食送上门,鬼子十分得意:“你的大大的良民!”

     趁鬼子注意力转移,母亲抱着我,猫着腰,就着麦田的淋沟,迅速向远处的芦苇荡奔去,到了芦苇荡,鬼子失去了追踪目标。说也奇怪,当时只有一岁不到的我,居然没有啼哭,否则,等鬼子缓过神来,听到哭声,还能逃得了鬼子的魔掌?

    这个用仗义把鬼子挡住,又用牺牲自家的粮食来换我母子生命的人,就住我家对面(隔一条小横河)的邻居陆华清!

    这个智勇双全把死亡的风险留给自己,把逃生的机会让给别人的陆华清,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到今天依然值得赞美,值得发扬。同时也衬托着我母亲在邻居中的威望和威信,否则,对于一个毫无人缘的的女人,又何必要用自己的生命危险和粮食来替她挡刺刀?那时,日本鬼子要杀人是不需要理由的。

所以,陆华清也是我家的救命恩人,但我从来没有回报过,至少他家被鬼子抢走的粮食应该及时(当时陆华清家里属于中等富裕,而我家根本拿不出半点粮食)补偿,但没有,当我长大懂得报恩从部队探亲回乡时,他已过世,他的后代也迁往别处。现在只能把遗憾放在心里,永远记住他的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