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地上求安稳包月阳的清水斋2022-11-15发表于北京
(2022-11-17 17:49:53)分类: 功友的文章 |
【按:本文原发于2020年1月29日,本次重发时我重听了当时的录音,做了补充和订正。那时疫情初起,万众瞩目武汉,现在疫情仍未结束,转眼已是三年。人生苦短,敢不努力!】
》》》
年三十(指2020年1月24日),我和明东等一众学生陪老师吃年夜饭。老师边吃饭边讲如何练意识,以下是老师的讲述。》》》
有人说:老师,我“这儿”什么都不想了。我跟他们说,那只是个安静,暂时没念头。其实我们脑子里有很多时候处于没有念头的意识状态。但没有念头,还说不上是内向运用意识。现在很多人连个内向都做不到。
内向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把很多的杂念,游移不停的杂念集中起来,这样,杂念少了。现在很多人顶多做到这一点了。
另一个意思是:没有杂念了,然后再回归“自身”去。到回归自身的时候,那个才是真正的内向!有的人连这个没有杂念还都做不到。
做到(真正的)内向,很不容易的!所以,这个内向性修炼,练功,不是这么简单!
我跟好些人讲过日本白隐禅师的故事。
白隐禅师是日本很有名的禅师。他那个寺院在一个村子里。寺院旁边一户人家,有个年轻姑娘。姑娘跟村里一个小伙子私下好上了,怀了孩子。那时的日本社会,女孩子未婚先孕是了不得的事。这对年轻人怕父母责罚,商量以后决定把责任推给白隐禅师。
白隐禅师是大德啊。姑娘的父亲听到女儿说是白隐禅师让女儿怀了孩子,气愤地去找禅师算账。白隐禅师听罢,淡淡地说道:有这事?
姑娘的父亲报了官。大概是白隐禅师名气太大,官府也没有怎么责罚禅师。
过了几个月,姑娘把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白白胖胖的男婴。姑娘的父亲抱着婴儿找到白隐禅师,说,这是你的孩子,你养吧!
白隐禅师还是淡淡地说:有这事?就接过孩子,真的养起来了。
一个出家的僧人养个婴儿,当然很不容易。白隐禅师抱着孩子挨家挨户求人家给喂奶,要吃的,大家都讨厌他,因为他做了那么丢人的事嘛!历尽千辛万苦,白隐禅师把这个男孩抚养到两三岁。
孩子的爸爸妈妈看到孩子慢慢长大,长得很健康,心生悔意,就跟双方父母说了实情。两人正式结了婚,又去找白隐禅师,想要回自己的孩子。白隐禅师还是淡淡地说:有这事?就把孩子还给了这对年轻夫妇。
》》》
这个故事,老师给我讲过不下三次,但解读的不多。这次讲完,老师说:
白隐禅师,那是修行非常到家了。遇到那样奇耻大辱的栽赃,没有辩驳,没有表白我怎么怎么着。人家把孩子扔给他,他没有怨言,还把孩子养起来,喂了两三年。
这时明东接过话头说:白隐禅师他真的是没有我执,没有私字儿了。
老师说:第一,私字儿没有了。第二,虚荣心没有了。
白隐禅师是一点儿虚荣心都没有了。你说有(事儿)就有,你说没有就没有,反正我这儿(意识里)没有。他就是什么都任其自然,各种环境下都是任其自然。不要说任性发脾气搞什么事了,连遇到这样(屈辱)的事情都不去辩驳,不去说别的东西。当然那个时代的环境也可能有所不同。
老师接着说:练功到了不同阶段,就有练功的不同内容。白隐禅师,他是面对自己的心地,来求自己的安稳。要不他能什么道理也不去讲,只是一句:有这事儿?
》》
今天是正月初五(指2020年1月29日),俗称破五。恰好我今天经历了思想的跌宕,晚上悟到“破五”其实是“破吾”,于是把老师这段话整理出来,分享给有缘的朋友。
》》》
白隐慧鹤(1685-1768或1686-1769),别号鹄林,谥号慧鹤,骏河国人(今天日本静冈县中部及东北部)。禅师、艺术家、作家。生活在江户时代中期,是日本临济宗中兴祖师。参信州饭山的正受老人而大彻大悟。
》》》
【今日箴言】
无相颂
唐·慧能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录完六祖慧能这首明白晓畅的诗偈,发现其中融合了儒家“仁义礼智孝悌忠恕”等诸多理念。可见唐代的儒和禅(应该还包括道)融合是相当深广的。这也是老师说的中华文化的融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