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做事业,是让你行善原创包月阳的清水斋
(2022-10-21 14:43:23)分类: 功友的文章 |
周六中午,陪老师吃饭,特意请教了担起与放下的问题。
包:老师,我前两天在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一篇短文,内容就是您几年前说过的一段话。有个学生来看您,说“我放下了”,您就问他,你放下什么了?你有什么可以放下的?要放下的话,先得担起来!您还记得您跟我说过这个事儿吧?应该是2016年。
我把这段对话写了一下发出来了,结果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给我留言的很多。其中也有一些对这个观点不太认同的。他们说,我们修行、练功,就是要放下这些名利的东西、世俗的东西啊,老师让我们不要轻易说放下,“先要担起来”,难道是让我们追求名利吗?
老师:你干事,你是为了事业还是为了名?应该是追求实至名归。
你真做出事业来了,有了善行,那不好吗?如果这样的善行你都不要,你还要什么呢?
善行不要,就走向恶去了。
包:就是说,您说的做事情,是去做善的事情。
老师:你是去做善事。从内心里边来讲,你是要去行善!这样,你就努力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不是为了名。为了名这个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有心为善即是恶”嘛。对你来说,你如果有这个(求名的)心,你就到了为这个名上去了。
你为了名做善事,你可能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
包:就是说,如果是为了做善的事情,怎么做都没有毛病。因为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所以,做事业也是应该做的。
老师:哎,就是啊。
包:如果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和利,那怕做很小的事,它也可能不是好事。
老师:哎,你如果有名利心,就算不做什么事,它也是不正确。
包:哦,出发点很重要。追求的目标很重要。
老师:为什么说中国的文化很早就讲这个心学啊?要从这个心,从意念发动的那儿,从那儿去下功夫,去做事情。
》》》
【今日箴言】
1.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周敦颐《通书·陋》
译文:圣人的学说入于耳,内化于心,蕴涵于自身则成为德行,付诸实践则成为事业。那些学习圣人之道仅仅停留在学习他们言辞的人,就太浅陋了。
2.儒者之学,务为经世。……随其力所以,在家仁家,在国仁国,在天下仁天下。——明·王龙溪
译文:儒家做学问,目的是做好世间的事务。根据自己的职责和能力,在家就爱护好、协调好家庭;如果治理国家就以仁民爱物之心治理好国家;如果治理天下,就以胸怀人类的大爱之心治理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