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从根本上着眼哪!----包月阳

(2022-07-12 10:50:03)
分类: 功友的文章

〖明师传习录〗

      按:本文原发于2019年3月28日,现补充修改后重发。

      前些天(注:指2019年3月)去看老师,说到不久前《中华心学沿革简述》读书会的情况。老师说:读这本书,要把它的内容跟练功联系上。我说,这次读书会,大家就是主要讨论从功夫论、从练功修行的角度如何理解这本书。


      老师:练功,关键是练什么?就是练意识和气。不是简单光从动作上练,从事上去练,要从根本上去着眼哪!这样(练意识和气),练功就不仅是祛病健身的问题,还是我们终身修养的问题。林兆恩不是说过学圣人之学吗?圣人之学,那就是修炼我们的心态、心性。既然我们修炼圣人的境界都可以达到,那么这个病啊,不健康啊,自然而然不就解了吗?

      别人不是问林兆恩吗?你搞圣人之学,为什么先治病呢?他说,因为现在病人最需要的就是治病啊!

》》》》》》


      我理解,老师的意思是说:林兆恩是教导弟子们修行圣人之道的,是着眼于根本的。但由于许多人身心有疾病,他也就从实际出发,从为众人治病入手推广他的圣人之道。


      林兆恩(1517-1598),明代儒家心学学者,福建莆田县人,潜心研究宋儒和王阳明的“身心性命”之学,主儒、道、释“三教归一”说。老师书中多处引用林兆恩的观点。林兆恩创立了独特的修身炼性方法——“九序心法”。时瘟疫流行,他带领弟子传授“九序心法”为百姓治病,传说还曾为戚继光治病。


》》》》》》


      老师接着说:理是一个,事也是一个,就是你这个心放的大小的问题,放的对象的问题。你练这个功的时候,意识里边你把它放在什么层面去,去弄什么去,就解决什么层面的问题。它是这么个问题。因为我们这个心学讲的是最根本的,最本质的(东西)。为圣之学,到最后,要成圣,说这个圣人,他品质高尚,智慧超群,各方面能力很强,他都很高。他怎么高起来的呢?他是在心的体和用上,去把它健康起来。这样一健康,那些东西(超凡入圣)都可以达到,那么你现在身体这些不健康东西的祛除,就自然而然带着过来了。这是一个必经之路嘛。
      我问:就是说,圣人是一个身心很完善的人,是吧?修圣人,就是向完人方向发展,他的身体最终应该是没有病的,是吧?
      老师点头。


》》》》》》


      《近思录》辑录的二程语录里有这样一句话:

      不学便老而衰。(原载《二程遗书》卷七,不知是程颢还是程颐所说。又《程氏粹言》卷一载:学而不自得,则至老而益衰。意思差不多)


      译成白话文就是:人如果不学习,到了老年就会气衰。

   

    二程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人老气衰,只有学以明理,以理养气,这样才能虽老而气不衰。说的也是从意识上修养、用功是根本。

      元代学者姚燧解读这句话说:年有少、壮、老之不侔(不同,不等),气有明、昏、惫之殊致(大的差异)。故为善于少壮之日则易,而自立于衰暮之节则难。唯学则一而已矣。

      翻成大白话就是:一个人在年轻时候过得舒服自在是容易的,而到了老年的时候想做到自己照顾自己都很难。只有学道有所成就,才能到老年时保有与年轻时差不多的自主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