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05
  • 关注人气:20,0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脸盲?34岁前你还有机会

(2011-01-07 12:55:52)
标签:

杂谈

脸盲的人总是需要不停地向别人解释,自己是脸盲,而不是故意不把别人放在心上。不少童鞋都有这毛病。难道脸盲就真的无药可救,只能不停地向别人解释,否则就要错过美好的友谊或者恋情吗?
以往的认知发展研究主要把目标锁定在20岁以下和55岁以上的人群,来自哈佛大学的 Laura T. Germine 和 Ken Nakayama 以及达特茅斯大学的 Bradley Duchaine 偏偏不走寻常科研路。他们雄心勃勃的找来44,000名年龄在10到70岁之间志愿者参与测试。
不是那种看到就头晕的一摞数学语文题,而是貌似欢乐的看脸记脸题。参与者有20秒钟的时间记住目标脸,脸的 pose 包含正面、右半侧面和左半侧面三种。然后在屏幕上出现的三副面孔中选出之前看到的那张。记过六张脸之后,难度升级,目标脸可以是前六张脸的任意一个。最难 的“通关前大障碍”是在三张被模糊处理的脸孔中进行选择(测试中包含面孔的都由电脑合成)。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识别面部的能力在10岁到20岁之间急速上升,20多岁的时候缓慢的进步。到30和34岁之间达到顶峰,平均能达到83%的正确率。
会不会因为小孩子不善于辨认成人的面孔呢?在后续的实验中,研究者们将电脑合成的面孔换成了小孩子的形象,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三十多岁的人识别脸的能力最强。认脸能力不仅增强得很慢,衰退速度也很慢。65岁的老人的认脸能力和16岁的年轻人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者需要完成一些其他的智力测试项目,比如记名字。这些项目的统计结果显示,这些表现最好的还是23、4岁的那帮人,与已有的众多研究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这些参与者都是些正常人,其他方面的记忆力和正常人一样。
识别面孔的能力之所以呈现出与其他认知能力如此不同的发展趋势,很有可能只是“唯眼熟尔”的道理。回想一下一天内一般能见到多少人,从亲密无间的室友伴侣,到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路人,十个指头怕是不够掰的。每天这么锻炼下来,认脸成绩想不变好都难。
Germine指出:“我们掌管面部识别的脑区很有可能需要这样的延展期,以便在成年早期帮助我们认识和认出大量的不同面孔。”
这个研究似乎在告诉我们,三十多岁之前,对人脸的识别能力都是具有可塑性的,即使到了三十岁以后,这种能力下降得也不快,所以,脸盲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努努力,还是可以有所改善的。

来源:哈佛大学网站12月21日报道、《认知》12月3日论文摘要
果壳网“心事鉴定组”主题站
想分享科技新鲜事,跟大伙儿谈论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却懒得写长文章,或不知怎么参与?现在可以编译短文或写原创小文章,投稿给资讯频道,与大家共享信息。 详情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