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2021-05-29 08:31:32)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中国旅游
2021年5月我第一次回老家河南许昌鄢陵,在亲友陪同下,于5月20日抽空到许昌著名的灞陵桥景区一游,时值下午4点多,即将闭园,游兴匆匆。(本文作者李辛海)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灞陵桥景区的入口,这里60岁以上免票,对于我们这些退休的确实是不错的优待。
景区介绍:灞陵桥景区又称关公辞曹处,由三国胜迹灞陵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及古典园林组成,是《中国文物古迹游》三国战略旅游线上的著名景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征徐州,败刘备,伏关羽,礼之甚厚,羽虽受新恩,但不为利禄所动,忠桃园之义,辞曹归刘。操甚惜之,率众追至灞陵桥,赐金赠袍,以示丹诚。羽立桥上,以刀挑袍,长揖而去。开始了千里单骑,过关斩将的壮举。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大门上的匾额,郭沫若题的“关公辞曹处”。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景区旅游图(上北下南),上面大号的红色数字是我走过的景点,比景区标注的要少。1号是大门入口,2号是铜铸《关羽辞曹丞相书》,3号是雕塑,4号青梅亭,5号曹冲称象,6号青梅园,7号灞陵桥,8号灞陵古渡口,9号原八里桥旧址,10号关帝庙,11号戏楼,12号三官庙。下面的红线是古官道,现在的灞陵桥是新建的,所以古官道应该是从渡口转向9号八里桥遗址过河,那里的水面最窄。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一进大门是一个小广场,中间有块青铜铸的《关羽辞曹丞相书》的原文(旅游图2号位置),旁边介绍说:此文源于明景泰年间《关王辞曹操之图》碑,传为关羽离许昌时留给曹操的一封信,信中表达关羽重情守义的信仰和离曹归刘的决心。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广场后面高台上是一块红砂岩石雕,刻着关羽(右)与曹操(左)拜别(旅游图3号位置)。
《关羽辞曹丞相书》(其实碑文中为“关王辞曹操书)全文为:“窃以日在天之上,心在人之内。日在天之上普照万方;心在人之内以表丹诚。丹诚者,信义也。某昔受降之日有言曰:主亡则辅,主存则归。新受曹公之宠顾,久蒙刘主之恩光。丞相新恩,刘公旧义。恩有所报,义无所断。今主之耗某已知,望形立,相觅迹。求功刺颜良于白马,诛文丑于南坡,丞相厚恩满有所报。每留所赐之资,尽在府库封缄,伏望台慈,俯垂照鉴。关某顿首再拜丞相府下。”用词十分谦逊。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过了小广场,来到了一处石桥,旁边立石,上刻“望梅桥”,桥名出自曹操“望梅止渴”故事,过了此桥就进入了以青梅为主体的园林。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青梅园里古典园林的景致。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里有个亭子,路边石碑刻着“青梅亭”(旅游图4号位置),里面有曹操和刘备二人的塑像,情节取自青梅煮酒论英雄。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讲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指建安四年,袁绍和曹操官渡之战前,曹操以酒宴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最终被刘备巧言瞒过的故事。一是说明刘备的机敏,一是说明曹操的疑心甚重,天下岂容二雄。
故事如下: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青梅园里的青梅,已经长得挺大,据亲友说很酸,直到秋天有些发黄了,才有些甜味。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青梅园里新辟一个小型跑马场(这里应该是6号青梅园的位置,景区为了效益改建了),围挡上弄了一个红色仿古城门,门额上书“虎牢关”,反正都要和三国挂上钩。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过了青梅园就来到了灞陵桥(旅游图7号位置),在桥头有一尊关羽骑马提刀的石雕,介绍说:灞陵桥(又名八里桥)始建年代不详,因关公辞曹挑袍,千里寻兄的故事而名扬天下,桥上现存明嘉靖年间复刻唐吴道子关公挑袍图碑(不是此碑),明末大将左良玉手书“汉关帝挑袍处”碑(左良玉手书值得商榷)。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关羽雕像的另一面,有些玛雅艺术风格,呆萌。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旁边有大清光绪黄自元书“忠义神武”石刻一块,上款:题许昌灞陵桥。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光绪年间,任河南道监察御史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左良玉“汉关帝挑袍处”碑,左上角残缺一块。上款:“重修灞陵桥,周国主施银十两。”下款有残:“……兵挂平贼将军印援剿总兵官后军都督府都督左,施银十两。……年岁次庚辰中秋吉旦。”
左良玉(1599~1645),字昆山,东昌府临清州(今山东省临清市)人。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宁南侯。据载:崇祯十三年(1640),督军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拜为平贼将军,而且左良玉长期驻守许州,此碑应该是明崇祯十三年或以后所立。
但是何人书丹却是不详,《明史·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六十一》载:“(左良玉)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看来左某目不识丁,字是其他人写的。古人题字一般都有下款:×××书,这里只记施银十两,不合古制。立此碑就是左良玉挂平贼将军印后给自己扬名树威。但是景区却认为是其本人所书,“国内保存甚少的左良玉手迹,……李岚清曾到此赏阅,给以(应为给予)了很高评价。”误导啊!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里还有一碑,但不是介绍说的明嘉靖年间复刻唐吴道子关公挑袍图碑(此碑在春秋楼景区),而是明景泰年间《关王辞曹操之图》碑,就是一进景区那个青铜铸文的出处,景区工作太草率。由于此图是单线阴刻,年代久远而不清。内容大致是:图正中为关羽骑马横刀在一孔石桥上,马头朝右,关羽回首向左,刀头向左。左下有一人骑马(应该是曹操),仰视关羽,桥下波涛汹涌,背景有山云和城郭。
关于关公挑袍的故事《三国演义》是这样说的,曹操不但不准部下杀关公,而且还亲自率领部将赶到灞陵桥头给关羽赠袍送金,为其饯行。云长恐他有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并勒马回头称谢曰:“蒙丞相赐袍,异日更得相会。”遂下桥望北而去。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碑中图上文字就是景区一进门那个青铜铸文《关羽辞曹丞相书》的内容,但是标题不对,碑文上款是“关王辞曹操书。”碑额有字,但是实在不得辨认。图中和文中均无年代,不知“明景泰年间”有何依据。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就是新建的灞陵桥,其实这个灞陵桥只是个讹传。百度载:霸陵,是汉孝文帝刘恒和窦太后合葬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许昌这里的古桥原来叫八里桥,原址也不是建在这个地方。
关于八里桥,清乾隆年间的许州知州甄汝舟作《八里桥》怀古诗,云:“野水洄堤浸柳条,道边残碣记前朝。长髯勒马横刀处,万古英风八里桥。”清代时已经对灞陵桥做出更正。甄汝舟修编了乾隆版《许州记》。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座灞陵桥为1990年建造,桥总长一百二十余米,单拱结构,下面由两组柱子支撑,在汉代是否有这样的桥呢?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在网上找到汉代画像砖中一张拱桥的图片,可以看到拱桥下面似乎是有两个细细的立柱支撑,也许这个新建的灞陵桥还算是有根据。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在新建的灞陵桥旁边还有一座钢架平桥(旅游图9号位置),据我的亲戚说,这里是原始的八里桥遗址。这座桥始建于何时无考,据介绍,这座石砌三孔拱桥于1962年毁于洪水,1991年,文物部门对原桥遗址进行挖掘清理,发现桥基为元代构件,上部为明、清建筑。现该桥的残件已经移到了关帝庙内的后花园处,重新拼建起来。(参见后面关帝庙中的图片)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景区中间、灞陵桥下的青泥河(旅游图中有示)。
这里的八里桥如何就成了灞陵桥呢?有考证:最早在三国中提到灞陵桥的是,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本的《三国志评话》(现藏日本),里面提到:“却说曹相引败军回长安,请关公赴宴。曹操说颜良之威。”这里把许昌说成是长安(今西安),于是有了后面的“先使军兵于霸陵桥两势埋伏。”的说法。在明代嘉靖壬午(1522)本《三国演义》中延续了元本的说法:“关公约回数十步,立马于霸陵桥上望之。”包括左良玉的碑刻都说这里是灞陵桥。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在灞陵桥的旁边是灞陵古渡口(旅游图8号位置),新立了一个石牌坊,上书“灞陵古渡”四字。
灞陵桥的说法到了清代有了变化,毛宗岗得《三国演义》古本,对罗贯中原著进行删改,即成120回本,它取代旧本广为流行。他发现灞陵桥的名字用得不对,将其隐去了。说:“关公曰:“便是丞相铁骑来,吾愿决一死战!”遂立马于桥上望之。”不提桥名。其实在清代已经对于灞陵桥的错误有了广泛认识,在关帝庙“修建八里桥关帝庙记”碑(大清康熙六十一年)中有明确考证。(详见后面)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从码头上看灞陵桥,码头旁边有一个亭子,这叫待渡亭,这是为等船的商旅防风避雨的。
现在既然已知这个灞陵桥是错误的,为什么还叫呢,无非是为了旅游,而且历史上确实这样叫过。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从古渡口接着往里走就看到了关帝庙(旅游图10号位置),前面有两块碑,这个关帝庙是全国文保单位,级别很高。左面石碑正中刻着“许昌关帝庙”,下面是国务院2013年3月公布。右面石碑刻着“关帝庙简介”:关帝庙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进院九殿一阁,是全国与关羽真迹有关的八大关庙之一。庙中文物展示了后人对关羽“忠、义、仁、勇”精神的崇敬,尤其是大殿内把关羽与曹操同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关帝庙前面的金水河和金水桥。中国古建与现代建筑的理念唯一不同的就是风水。古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并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所以重要的寺庙和宫殿前面都要有水。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关帝庙山门的匾额是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题的。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第一进院子,里面左右两块古碑,中间十字形过道高出地面,下面有很多排水孔。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山门廊柱的柱础,这种高高的圆柱础还是很少见的,一般都是鼓形的扁圆形柱础。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第一进院子的两侧是钟鼓楼,为高台上四角攒尖重檐亭式建筑。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前院的两块古碑,这一块字迹已经涣漫不清,前面还罩着塑料板,更是影响观察字迹。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一块是《关帝诗竹》碑,碑额“关帝诗竹”,中间是两竿细竹的图案。左方一竹,竹茎从半腰向右斜,竹叶下垂,似经雨淋,人称“雨竹”;右边一竹,竹茎挺直,竹叶倾斜,如风吹拂,人称“风竹”,因此又称关帝诗竹为“风雨竹”。各地关帝竹诗碑的图案大致相同。
竹子叶拼成一首五言诗,“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并将原文刻于竹子的左下角。竹子右下角有小字:“弘治二年(1488)十月十八日,扬州淘河获出环钮,共重二斤四两,其文曰汉寿亭侯之印”。竹子右上角有一个角杆,挂着一方大印。至于明代出土关羽大印,至今是个传说,不再细说各种传闻。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关帝诗竹》碑的局部图。
相传竹诗图为关公所作。刘备在徐州战败和关羽失散,关公在下邳城外土山被围,为保护刘备家眷并伺机寻找刘备,于是有了“土山约三誓”。带了两位嫂嫂“降汉不降曹”。在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决心去找刘备。当关羽向曹操辞行时,曹操不愿让关公离去,装病不见。关羽无奈,只得挥笔作了一幅丹青竹诗图,以竹喻志,以画藏诗,表明心志,托人送给曹操,作为辞行之信,挂印封金,千里寻刘备去了。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院子的二道门,也称仪门,即礼仪之门。仪门在古代称为桓门,宋代避钦宗(赵桓)讳,改称仪门。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二进院子的古碑,一共有四块。这块碑是《创建关帝挑袍碑记》,落款:康熙二十六年(1687)岁次己巳冬十二月吉旦。由河南道御史常翼圣撰文,侯选学正田生玉撰额,候选县丞王维新书丹。碑文记述许州太守甘文炳巡视中,有感乡绅王弘道“施财值(置)地”,在灞陵桥西创建关帝庙的善念,发动众人支持,并命令王弘道督办此事,终使关帝庙落成于灞陵古道边的经过。看来灞陵古道就在关帝庙前。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这一块碑的碑额:“圣迹万古”,上款:“修建八里桥关帝庙记”,下款:“大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岁在壬寅夏五?(字不清,估计是“日”)”。奉直大夫知许州事后补部郎王逾曾撰文。前文赞扬关公,然后说“……岁在癸巳,莅任许昌,过关公挑袍之所,遗迹犹存,……(王逾曾遵父命想要修缮此庙)又虑善之不可以一人独为也,复帅僚佐绅士,以逮商旅居民共勠之,于是庙貌巍然,焕然而一新。……霸水本名滋水,经镐京,秦穆公复命名焉,彰霸功也。兹献帝都许昌,非秦地也,霸陵无可考,故系之曰八里桥,乃许誌云。”最后是一些官名和人名,字小不清。
这块碑已经考证了灞陵桥应为八里桥的理由。滋水源于陕西蓝田境内灞源乡,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改名为灞河。文中说“献帝都许昌,非秦地也,霸陵无可考。”所以此桥应该是八里桥,许昌誌书是这样说的。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这一块碑是《许州八里桥重修关圣帝君庙碑记》,落款:雍正十年(1732)岁次壬子仲夏上浣。知直隶许州事翰林院庶吉士董思恭撰文。碑文中对于关羽一生事迹进行评价,高度推崇关羽的忠义精神。记述了左副都御史张建德捐资倡导重修关帝庙一事。这时均称八里桥,而非灞陵桥。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块碑是《重修壩桥、关圣帝庙、增建文昌帝君阁记》,落款:乾隆五十一年(1786)岁次丙午孟冬月之上浣。许州知州李炜撰文并丹书。碑文记述河南巡抚毕沅巡视途中在许州暂驻,知州李炜奉毕沅命重修关帝庙,并增建文昌帝君阁。工程历时三月,于当年十月完工,使关帝庙形成了文昌帝君(文)与关圣帝君(武)二圣并祀的格局。这里又称“壩桥”,反正大家知道怎么回事就行。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武财神殿,门前的牌子上写着“武财神与许昌”,内容简述如下:关羽“博学经书,擅长算学”,在辞曹时“创设账簿”,把曹操所赐钱财按“原、收、出、存”附一账册,这种记账方法对以后的商业记账法产生深远影响。他的信义清白之举,构成了“仁义”“公正”“义中求财”的价值观,后人把他视为别于赵公明、比干的“武财神”。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在武财神殿门口地上嵌了一个算盘,旁边有文解释:传统珠算有一种算法为“孤雁离群”,最后面的一和前面的九九九八间隔三档,像一只离了群的孤雁而得名。传关羽辞曹时,将算盘拨成“孤雁离群”的样子置于案上,向曹操表明自己像奋力归群的孤雁,义无反顾。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二进院子正中的拜殿,为清代卷棚顶硬山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廊高4米。其实它和后殿的屋顶为勾连搭结构。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正殿,碑额为“汉寿亭侯大殿”,建于清康熙年间,殿内把关羽和曹操同祀。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殿内的关羽塑像。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殿内一侧的曹操像,有士卒举着华盖,两个侍从跪地举着托盘,上置金锭和战袍。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侧面可看到拜殿和正殿的屋顶勾连搭在一起。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这是第三进院子后面的春秋楼,有月台。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春秋楼一层供奉的是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不知此像是新塑还是旧像新髹,有游客反映手中的书太小。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二楼上的塑像,介绍说:关羽死后,历代帝王为昭彰关羽忠义神勇,逐代加封,由王而帝,由帝而圣,成为法力无边的关圣帝君。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春秋楼两侧还有配殿,一侧是议政殿,一侧是五虎堂。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这是关帝庙后面的花园,有一潭水面。水边回廊的墙上镶嵌着很多残碑,说明这里历代都是众人朝圣,烟火兴旺。
其中有“创建关帝行宫碑”刻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大意是:千百年来崇祀、思慕、感慨者皆有,独于此未见行宫,今于灞陵桥右,以捐俸之资,由乡耆王弘道创基督成关帝行宫。这是创建许昌关帝庙最早的记载。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这是春秋楼的后背。
还有一方石刻“移集呈稿”,原嵌于关帝庙山门内东山墙,刻于清同治十年(1872)冬,记载了八里桥集市几经迁徙,由衰致盛的过程。商人们秉承关帝仁义为本,买卖公平,信誉第一的信条,使得集市繁荣昌盛。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从青泥河八里桥遗址上移来的八里桥,由残件和新件组合而成。有说明牌:灞陵桥原貌,始建年代不详,清代遗留桥长21米,三孔,砖石结构,青石雕八仙望柱,及辞曹书、挑袍图等,为国内独有。1962年桥毁于水,此桥为原桥部分遗存修复。桥上的廊庑是后加的,破坏了原始状态,成了廊桥。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栏板中间的碑刻,文字已经漫漶不清,上款勉强可辨“……辞曹孟德书”应该就是辞曹书的内容。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这是网上的八里桥历史图,可以看到三孔石桥还很完好,引桥较长,但是河道淤塞严重。栏杆仅余一半,中间有碑,上置石顶保护,可以看到桥上没有廊庑。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桥上的老栏板,上刻浅浮雕双牛图,左面是卧牛回首仰天,右面是立牛低头吃草,栏柱上刻八仙人像。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关帝庙对面是戏楼(旅游图11号位置),隔着古官道。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布局就是在寺庙前建戏楼,唱戏不仅是与民同乐,也是唱给神仙和佛祖听,祭祀的一种方式,但是皇家的戏楼另当别论。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戏楼介绍说:戏楼通高13.1米,位于关帝庙中轴线最南端,是关帝庙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复合式歇山顶建筑。不知何年始建。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灞陵古道上的石牌坊(游览图10号与12号之间的位置),介绍说,此名曰:“始出五关牌坊”,为三间五楼不出头式青石建筑,位于庙前古官道上,与灞陵桥相呼应,是关羽千里寻兄始发地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新建的,刻工十分新鲜。最上面是“灵佑”二字,下面横梁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下面额匾“协天显威”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牌楼背面,上面额匾是“神勇”,下面额匾是“始出五关”。牌楼下面的大道就是古官道(游览图下面的红线位置)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在牌楼的西侧,与关帝庙隔壁,有许昌三官庙一座(游览图12号位置),为许昌市文保单位,由于刚到关门时间,没能进去看看。介绍说:三官庙与关帝庙西侧毗邻,据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施茶碑记载,万历二十九年(1601)三官庙重建,占地十余亩,为道观。从游览图上看只有一进院子。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这是三官庙前面的金水河,与关帝庙共用。
三官庙旁边还有一块介绍:据《许昌三官庙施茶碑记》记载,自明代开始,每至夏季,附近村民便于庙前官道旁结社施茶,虽是凉茶一碗,却是向善为善,助人之心使然。由此可知,当年官道上定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人流不息,加上寺庙戏楼,热闹繁盛景象可见一斑。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到了闭园时间,景区里游人了了,却是十分静谧安逸,令人慵懒恬静,真想来壶清茶,在傍晚的清风中小坐一刻。我们沿着青泥河返回景区出口,河边上有曹冲称象的石雕(游览图5号位置)。
许昌灞陵桥(八里桥)景区
青泥河上还有个河心岛(游览图上有示)。我们一路溜溜达达,没有再发现什么重要的景点,大约下午5点半出了景区,灞陵桥景区一游匆匆而就。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