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堡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中国旅游 |
2020年12曰19日,随户外平台组织的游古堡团到蔚县来玩,坐大巴从北京到这还挺远,3个多小时。我们今天的计划是看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的白家庄连环堡,最后看的是白中堡。(本文作者李辛海)

这是白家庄六个连环堡的位置图,方位是上北下南,黄色方框中显示的是古堡的形状和范围,而不是整个村子。白南场堡和白中堡中间有个慈严寺。旁边有条古河,叫沙河,六个堡子择水而居,不过现在地图上已经没有这条河的标注。白后堡和白中堡在六个连环堡的最北面,两堡紧挨。
白家庄连环堡一共有六个村堡,分别是白南堡、白宁堡、白南场堡、白河东堡、白中堡和白后堡。据《蔚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大约在辽金时期(907~1234),此地开始建有一村,名为白家庄,也就是今天的白后堡村,后来又陆续分出5个村子。白中堡村是由白后堡村分出来的村子,它的建村时间不详。但是它的村堡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最初的堡名叫“白家庄北中堡”(见后面门匾记载)。
据说,这个村子是由白后堡苏姓和毕姓分出来建的,后刘姓从南方迁到此地定居,现在村里仍然是以苏、毕、刘三大姓为主。从门匾记载中也能看到,有六个苏姓人名刻在上面,也印证了白后堡以苏姓人为主,在当地是个有钱有势的大家族。

堡门门匾上款双钩阴刻楷书:“正德十六年(1521)造”。中间双钩阴刻楷书大字:“白家庄北中堡” 。大字上面阴刻单线小字 “大明国”。大字右下阴刻单线小字竖排:“蘇杲、蘇福、蘇禄、蘇祉、蘇祯、蘇?”落款单线阴刻:“乾隆四十七年(1782)孟夏月重造”。四周有单线阴刻花边。
梅花鹿是中国古代瑞兽之一,“鹿”与“禄”谐音,所以象征着富裕。白鹿能活千年,五百岁始其色变白,常与寿星为伴,代表长寿,寓意永享禄寿。
2016年11月,白中堡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这是关帝庙对面的灯影楼,比一般戏楼小,坐南朝北,硬山卷棚顶,面阔一间,进深一间,总高4米,1米多高的台子四周没阶梯。有文载:此楼建造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也许当时只是个小戏楼,后来改为灯影楼,因为灯影戏是光绪年间才传入的。听老人讲,以前村里唱戏听戏都在灯影戏楼,所以说一楼两用。
灯影戏,也就是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据载:蔚县灯影戏是由两个不同区域先后传入融合的。一种是明万历年间,由冀东的滦州一带传来,落户于蔚县东七里河村,当地人称为“皮影戏”,也叫“东路影”。另一种是清光绪年间,由陕西大荔一带延传而来,落户于吕家庄村,因为表演是以纸窗为幕,借光投影,所以称其为“灯影戏”,也叫“西路影”。清末至民国初年,这两种影戏相互搭班、学习借鉴,同时吸收了蔚县大戏、蔚县梆子等剧种的唱腔和大量的民歌小调,形成了具有蔚县特色的傀儡戏曲剧种。
那时,村里没有其它的娱乐活动,灯影戏的到来,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经常是身兼数职,一边用手操纵着傀儡人物,一边还得唱着,旋律高亢激昂,旁边有小乐队伴奏。白中堡村的灯影戏在蔚县周边地区很有名气。

灯影楼里有古碑一方。碑额为双龙戏珠,中下方刻“万古流芳”。上款“重修堡门楼碑引”:“盖闻周公营洛,百步一楼台子。论城备其置堠,是堡门之制,固村坊防盗之要务也,可不急…..,中堡地势偏小,介南北两堡之间,然南北两堡门楼坚固,独此村敞村旧日,筑土为户,难免…..,故于今岁春季,因有素日便卖树钱若干。共议重修。或用人力不妨农业,或需资时不……,楼橹闳闬,焕然一新。后又重修关帝庙、观音殿。门楼之上,则此乡之中,不特万目改观,亦足千家增瑞矣,美哉。何异勾践备吴而有飞翼,魏击陈旅而有丽谯,吴飨戍刚而有落星,齐警昏旦而有却敌哉。工程浩大,不日告竣,特以志云。蔚州儒学生员,苏存心撰文书丹”。下面横排:“泥、石、木、画。”下面一个“匠”字。“(泥匠)李源,(石匠)张尔儒,(木匠)段根,(画匠)史远。经领人,….苏照先、苏耀先、戈希顺、梁文冬、刘尚礼、宋国隆”。落款:“大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岁次孟冬糓旦立”。碑文四周有复杂的花饰。
从上文中可以看到:建堡置堠是“固村坊防盗之要务也”。白中堡置于南北两堡之间,“地势偏小”,就是在白后堡和白南场堡之间。但是“南北两堡门楼坚固,”只有本村敞村多时,就是堡墙塌毁,筑土为门户,难免如此,于是在今年春季重修。
这是从堡门楼上看白中堡的真武庙,后面高大的门楼是白后堡的。
我看完了白家庄六个连环堡,大致把一些历史信息整理了一下,供读者参考。
1.白后堡,建村大约在辽金时期(907~1234),建堡:明朝弘治与正德之际(约1488~1505),明天啟叁年(1623)重修,原名白家莊西関堡(见门匾)。
2.白中堡,建村元代,建堡明正德十六年(1521),乾隆四十七年重造。原名白家庄中北堡(见门匾)。
3.白河东堡,建村元代,建堡:明嘉靖元年(1522),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见门匾)。
4.白南场堡,建村:元至元年间(1335~1340),建堡:明正德十五年(1520),清道光三年(1823)月重修,原名白家庄中堡(见门匾)。
白南堡,建村:明成化年间(1465~1487),建堡: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原名正南堡(见门匾)。
白宁堡,建村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建堡:明弘治十四年(1501),原名白家庄堡(见门匾)。
全文完。
前一篇:白后堡
后一篇:水西堡(水涧子西堡)、西小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