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宁堡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中国旅游 |
2020年12曰19日,随户外平台组织的游古堡团到蔚县来玩,坐大巴从北京到这还挺远,3个多小时。我们今天的计划是看白家庄连环堡,第一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的白南堡村,第二站就是白宁堡。(本文作者李辛海)

这是寺院山门,全部青砖砌筑,十分精美,各种装饰,眼花缭乱。门洞上是一券一伏,上出伏檐。两侧各有一个雕花门簪,两侧置垂莲柱,加内外雀替,垂莲柱上接雕花额枋,额枋上置七朵一跳斗栱,而且还有朱砂彩绘,极尽奢华。

在倒座寮房中有一块石碑,此碑被人打磨过,字迹不是很清楚。大致辨认,上款:“金(大约是“髤”的异体字)佛像油洗禅房卧碑记”。落款:大清道光五年(1825)岁次乙酉七月毂旦立。后面有捐款人、经领人、油匠、石匠等人名。
“髤”同“髹”,《周禮·春官·巾車》:“髤飾”。徐廣曰:髤,漆也。《前漢·趙皇后傳》:“殿上髤漆。”《註》師古曰:以漆漆物謂之髤。总之,“髤”是给器物上漆。碑记标题的意思大概是,给佛像上金漆,重新粉刷禅房的碑记,卧碑就是横着放置石碑。
据《蔚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大约在辽金时期(907~1234),此地开始建有一村,名为白家庄。后来在村北建起第一个堡子,取村名为白家庄后堡(今白后堡村)。随着村子的扩大,又陆续在村东、村南、村中分出了5个村子,一般都在明代建了村堡,由此构成了白家庄六个连环堡。这种建筑格局主要是用于防御北虏和匪患的侵扰,一方有难,四方来助。

这是白家庄六个连环堡的位置图,方位是上北下南,黄色方框中显示的是古堡的形状和范围,而不是整个村子。白南场堡和白中堡中间有个慈严寺。旁边有条古河,叫沙河,六个堡子择水而居,不过现在地图上已经没有这条河的标注。白宁堡挨着白南堡的北面。
魁星,通奎星,也是中国古代星宿名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即有“首”、“第一”之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即称作“魁”,祭祀魁星以求考取功名。
梓潼庙供奉的是梓潼帝君。道教的梓潼帝君源自于三国西晋时四川梓潼县一带的一个地方神信仰,元明年间道士将其引入道教,宋元之间屡受敕封,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明代亦以“文昌”名其宫观,并于学宫皆立文昌祠,文昌祠则祀梓潼帝君。由此“梓潼帝君”与“文昌星神”合二为一,成为科举功名的守护神。

这是堡门上的匾额和门簪、瑞兽。匾额文字为“白家庄堡”,双钩阴刻楷体。落款为“弘治十四年(1501)秋月。”这块门匾年代较早,明代的。门簪做的有意思,三个门簪,中间是方的,两边是带棱的圆柱,每个门簪四面有花瓣衬托,像是破蕾而出。门匾两侧各有一方瑞兽砖雕,左面像是麒麟,右面像是狮子。
据《蔚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白宁堡建村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后由白家庄宁姓家族建一堡,原名白家庄堡,后改名白家庄宁堡,简称白宁堡。从门匾落款年代看,弘治十四年(1501)应该是建堡时间。
据查:“皇清”是墓碑上对清朝的正式尊称,与清朝皇家无关。所以这块碑应该是墓碑,但是规格很高,这么大的块头,还有碑额雕龙,不是一般人家。

堡门内侧匾额,双钩阴刻两字“阜安”,无上下款和花边。“阜安”是富足安宁的意思。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明张居正《陈六事疏》:“节俭省用,与民休息,行之数年,百姓阜安。”
古堡内主要街道为东西走向,西头关帝庙、东堡门及堡外的古戏楼都在一条线上,遥相呼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