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南堡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中国旅游 |
2020年12曰19日,随户外平台组织的游古堡团到蔚县来玩,坐大巴从北京到这还挺远,3个多小时。我们今天的计划是看白家庄连环堡,第一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的白南堡村。(本文作者李辛海)
据《蔚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大约在辽金时期(907~1234),此地开始建有一村,名为白家庄。后来在村北建起第一个堡子,取村名为白家庄后堡(今白后堡村)。随着村子的扩大,又陆续在村东、村南、村中分出了5个村子,一般是在明代都建了村堡,由此构成了白家庄六个连环堡。这种建筑格局主要是用于防御北虏和匪患的侵扰,一方有难,四方来助。
蔚县古称“蔚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是北方游牧文化与汉地农耕文化的过渡带,这里地形开阔,土地平整,有“京师肘腋,宣大喉襟”之称。尤其到了明朝,北方游牧部落经常突破长城,袭扰内地,蔚县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由于无险可守,明代最初在这里建立了军堡,屯兵驻守,于是各村百姓也纷纷学着都建起了村堡,以求自保。数量庞大的蔚县古村堡成就了“长城脚下,还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是河北蔚县的古城堡(罗哲文)。”的赞誉。

这是白家庄六个连环堡的位置图,方位是上北下南,黄色方框中显示的是古堡的形状和范围,而不是整个村子。白南场堡和白中堡中间有个慈严寺。旁边有条古河,叫沙河,六个堡子临水而居,不过现在地图上已经没有这条河的标注。白南堡就是因为地处白家庄连环保最南面而得名,取名白家庄正南堡,简称白南堡。
关于白南堡建堡时间,据《蔚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明成化年间(1465~1487),又在白南场堡的南面建了两座堡子。白家庄宁姓家族建一堡,取名白家庄宁堡,简称白宁堡。另一堡就是白南堡(旧名正南堡)。也有资料说白南堡是嘉靖年间(1522~1566)建堡。我认为是成化年间建村,嘉靖年间建堡,乾隆十四年重修。

从小屋低低的入口看里面的景象,前后墙之间插了很多木杆,左右墙上有比较深的凹槽,对面墙上有一个气孔,我以为是烧窑用于烘干陶坯(未成品)的房子。两边的凹槽是放木板的,由于木板太长,放了陶坯容易下垂,所以加了木杆支撑。上面的气孔是烘干时放水汽的。
白南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堡内传统建筑众多,有建于明代的堡门楼、古戏楼、关帝庙、魁星殿和梓潼殿等。2016年白南堡村被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三类古村堡的标准是:基本轮廓尚存,古迹遗存明显。
道教的梓潼帝君源自于三国西晋时四川梓潼县一带的一个地方神信仰,元明年间道士将其引入道教,宋元之间屡受敕封,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明代亦以“文昌”名其宫观,并于学宫皆立文昌祠,文昌祠则祀梓潼帝君。由此“梓潼帝君”与“文昌星神”合二为一,成为科举功名的守护神。
白南堡不大,这是从堡门楼上俯瞰南北主街对面的信义宫(也是关帝庙)。
白南堡不大,转了一会就赶快去看白宁堡,今天要看九个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