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诺斯镇(Avanos)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世界旅游 |
2019年10月,我们一行八人来到土耳其开始26天的自由行,于10月17日晚来到阿瓦诺斯镇(Avanos),住进了阿德诺斯·科努克·艾维老旅馆(Adanos
Konuk
Evi)。由于我们租了车,所以住在这里好几天,把周边的景点都玩了一遍。住在这的好处就是便宜,由于有车,所以不在乎距离景点远近。

这是进入阿瓦诺斯镇之前要经过一条河,土语叫克孜勒马克(Kizilirmak)河,Kizilirmak意为红色,所以也称其为红河,当然各种译名都有。由于因为沿岸有红褐色土壤,河泥中富含氧化铁,颜色偏红而得名。这种红土是适合制作红陶的粘土,所以从赫梯时期(前17世纪~前8世纪)开始,这里就是陶器的重要制作中心之一。
格雷梅(土语Göreme,英语Goreme)这个地名,在土耳其旅游点中还是非常著名的。一是因为这里198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质和人文特色十分独到,一是在这里乘热气球观光也是世界闻名的。


这条红河,也成为了日本漫画家筱原千绘于1995年创作的《天是红河岸》一书的故事背景,讲述了日本少女铃木夕梨,被古老的土耳其王妃,从21世纪带到了公元前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希塔托帝国(赫梯帝国),与三王子凯鲁·姆鲁西利共同冒险的故事。

过桥以后是一个三岔街口,中间立着一座小钟楼,形成一个环岛 。这座钟楼建于2015年,上面的陶瓷雕刻和四个角上的陶罐,都代表着小镇的特色。左面是老城区,我们住的老旅馆就是往左走,上一个山坡,老旅馆在山顶上。往右走是小镇的商业街区,商店林立,比较繁华。

这是老城区的公共水池,有些拜占庭时期的风格。两个拱门上面有块牌子,刻着一句话:“Alaaddin Cesmesi Badegul Ozer Hayrati”(土语字母上的一些零碎我去掉了)。我用百度翻译了一下,是这样的:“如果他们死了,他们会很开心的。”这句话不知出于何处。
阿瓦诺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赫梯时代。赫梯人曾把这个城镇命名为“祖瓦尼斯”( Zu
Wanes),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时期成为“威尼萨”(Venessa)。几个世纪以来,阿瓦诺斯地区一直在生产陶器,其中一些制陶手法保留了古老的传统技艺。
阿瓦诺斯的老城盘桓在远离小镇的山丘上,像一个荒凉的迷宫,里面有一些旧石屋,有些已经修复,有些则被遗弃在历史的阴影中。在一些废弃的房屋中,可以看到传统古罗马和奥斯曼式建筑的特征,以及古代的装饰图案和壁画。
远处天空一半晴一半雨,想起了古诗“道是无晴却有晴”,傍晚的余光把阴云染成橘红色,颇为壮观。
对面坐着的是老板娘,两口子大约有50来岁,据说用了他们自己的积蓄,买下了这座荒废的老宅,把它装修成很有中世纪特色的老旅馆。
整个院子有一种中世纪的味道,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和建筑材料。
托钵僧旋转舞源自伊斯兰教苏菲派(Sufi
Muslims)的苦行修士会,最初作为宗教仪式在教派内流传,并不对外,直到2008年,托钵僧旋转舞被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才被广为流传。
苏菲派的苦行修士会于1273年在土耳其的科尼亚(Konya,也译康尼亚)创立,属于梅夫列维教团(Mevlevi
Order),这个教团是以他们的创始人梅弗拉娜·塞拉莱丁·伊鲁米(Mevlana Celaleddin-i
Rumi,1207~1273)命名的,并从那里传遍奥斯曼帝国。
科尼亚(Konya)是土耳其的“圣经地带”(指宗教信徒比例很高的地区),它在历史上非常重要,这里曾经是旋转舞托钵僧的故乡,也是苏菲派领袖、伟大的诗人鲁米(Mevlana
Celaleddin-i Rumi,1207~1273)终老之地(墓地),又是塞尔柱文化的高地(塞尔柱大学所在地)。
梅弗拉娜(梅夫拉纳)·塞拉莱丁·伊鲁米(Mevlana Celaleddin-i
Rumi,1207~1273)被誉为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他是伊斯兰教苏菲教派、倡导追求热情与狂喜是天人合一境界的创始人,他被许多历史和现代文学家视为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诗人兼哲学家。
在鲁米逝世八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3月宣布,2007年为鲁米(Rumi)年。
苦行僧(托钵僧)是苏菲穆斯林的一个乞讨宗教组织,旋转的苦行僧仪式(Whirling dervishes
ceremony),俗称托钵僧旋转舞,也称塞马(Sema),是梅夫列维教团创始人、梅弗拉娜·塞拉莱丁·伊鲁米的灵感来源,也是科尼亚土耳其文化、信仰和历史的一部分。
苦行僧是苏菲穆斯林的一个乞讨宗教组织的成员。他们崇拜一种让人恍惚的仪式(塞马Sema),仪式在巨大圆形的房间举行。在仪式中,穿着白色裙子的男人们不断地旋转成圆圈。这个旋转仪式代表了人类通过爱、发现真理和达到“完美”的精神升华的神秘过程,一种旋转的上升,它象征着一个完美的神秘循环(扬升-米拉克
Ascension -
Mirac)。然后,他成为一个成熟和更完美的人,从这段精神旅程中回来,以爱服务于整个造物,服务于所有生物,而不分信仰、阶级或种族。
苦行僧(托钵僧)戴着他的帽子(他的小我的墓碑(his ego's
tombstone))和他的白裙子(他的小我的裹尸布 (his ego's
shroud))。当他脱去黑色的斗篷,他通过塞马(Sema,即旋转舞)的各个阶段,向灵性成熟迈进。在塞马的开始阶段,他交叉着双臂,代表着第一,并证明了上帝的统一。当他张开双臂旋转时,他的右手指向天空,准备接受上帝的恩惠,注视着他的左手转向大地,将他所得到的给予穷人。他从右转向左,围绕着心脏旋转,用爱拥抱着全人类和所有的造物。
据说,舞蹈者要在一处修道院中接受1001天的隐居式的训练,训练时要先禁食数小时,旋转者开始以左脚为支撑,用右脚作为动力,先做短暂的旋转。旋转者的身体应该是柔顺的,眼睛睁开但不能聚焦,然后再不断增加旋转时间。除此以外还要通过祈祷、宗教音乐、诗歌和舞蹈,学习伦理观、行为准则和信仰。学成之后,他们仍是教会中的一员,回到他们的工作和家庭中,将世俗生活与灵性结合在一起。
据说,这里的托钵僧旋转舞仪式一般在冬季18:00开始,夏季21:00开始。整个仪式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仪式结束后,还给观赏者提供一种宗教饮料“塞尔贝特”(Serbet)。
我们在阿瓦诺斯住了三四天,但是每天白天都在各处奔波参观,所以对这里的印象比较粗浅,没时间好好细转,只能大致介绍一下。我们的下一站是安塔利亚(Attaleia)的卡莱伊奇老城区(kaleici)。
全文完。
前一篇:倒马关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