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中国旅游 |
2019年8月4日,随户外平台组团到蔚县看古堡,这天来到蔚县的祁家皂一游。我们是顺着109国道来到这里,下面是祁家皂堡的位置图。(本文作者李辛海)

地图中左上角是109国道,也是我们下车的地方,我们顺着村中的道路走小巷拐到祁家皂堡,祁家皂堡和老村居于祁家皂新村的南部边缘。听当地老人说,祁家皂老村分东堡和西堡,我们穿过的是西堡,所以我在地图上大致标出了东堡和西堡的位置,这里应该是老村的旧址,新村一大片主要是往西北发展,那边没有山谷沟壑,适于村镇发展。
祁家皂明代初期最早是个军马场,逐渐成村,明成化年间建军堡,当地老人称其为“寨”。建国后属北大坪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后为祁家皂乡,1996年乡镇合并,现归西合营镇管辖。由于这里曾经是乡政府所在地,所以是个大村子,祁家皂堡和老村居于这个大村子的南部边缘。
有网友发现一块碑,碑的正面写着“祁家皂”三个字,碑的背面有简单介绍:明成化年建村,因祁姓人主居而得名,且曾为屯兵之地,1986年11月蔚县人民政府立碑。
据网友说,在羊圈堡墙外也发现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祁家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为屯兵戍边而建。”经过蔚县地方史学家证实,羊圈堡和祁家皂军堡都建于大明成化年间,但这块石碑埋错了地方。
由上面石碑的内容看,先有的村子,村名是以祁姓人主居而得名,后建的堡,以村名定堡名。祁家皂堡的始建年代为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建堡较晚,但是它是军堡,“为屯兵戍边而建”。
祁家皂军堡位于鳳凰台的西南边,建在陡峭的台地上,堡墙四面临崖而建,堡下面是古道。这些都符合军堡的特征,一是建在险要之处,二是土堡不大,不适于人口的发展,三是扼守要道。祁家皂堡和西大坪堡是姊妹堡,相隔不远。
关于上文中所说“凤凰台”,也叫四十里坪台,位于蔚县西合营镇东北约2.5公里处,俗称四十里圪垯,或四十里坡,是一块长度约四十里的平坦的台地。
百度解释“台地”: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

这是凤凰台(四十里坪台)的大致位置(我的理解),西面紧挨着壶流河流域。红圆点是祁家皂堡,红1是西大坪堡,红2是羊圈堡,红3是任家庄堡,红4是小枣堡。有文说凤凰台上有五个军堡,分别是西大坪堡、祁家皂堡、小枣堡、任家庄堡和羊圈堡。这几个堡都在图上列出,供参考。由此也能看出明代军事人员的防卫布局意图,这些军堡分布在高台地北面的突出部。
据乾隆年间刊印的《蔚县志》上记载,凤凰台(四十里坪台)上有六座村堡,目前仅残存五堡,凤凰台台地的位置坐落在蔚县通往宣化的谷地(也是古道)中间,战略位置重要。
这里也是蔚州八景之一的“凤台新雨”所在地。凤台即指这里的凤凰台,俗称四十里圪垯,四十里坪台。据说,每值春雨迷蒙之中,远望凤凰台,俨若一座城池,楼阁影影绰绰,雉堞依稀可辨,故旧日人们称之为“凤凰城”。
祁家皂堡位于凤凰台的西南边,这是一个保存较好的军堡。该堡建在陡峭的山岭台上,堡墙四面临崖而建,只有东边留一小堡门,通过羊肠小道才能进堡,土堡下面则是古道。
关于蔚县地名中的“皂”字的含义,《蔚县之窗》发文解释:以“皂”为名的地名,最初当为明代初期。明初,在蔚县北部边地建有许多军马场,这些军马场附近水草丰美(壶流河流域),利于放牧,而这些养马场则称之为“皂”。
百度中“皂”字的释义:6.
养马奴隶。古代对养马奴隶的称谓。春秋时列为”人有十等”的第五等,皂为马厩而有员额者,因其衣皂色得名,后泛指从事贱役地位低下的人。
从上文中得知,祁家皂最早在明代初期是军马场驻地的名称,后来才因战略位置重要建立了祁家皂军堡(明成化年间)。从下面残墩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这里确实面临壶流河流域的河谷平原,水草丰美是一定的,符合考证的要素。
我从深沟一直往北走,没有从原路返回,走到深沟的顶头,有新砌的石条台阶通向台地上面。
全文完。
前一篇:西大坪堡(西大神堡)
后一篇:开阳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