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祁家皂军堡

(2019-09-08 07:26:35)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中国旅游
2019年8月4日,随户外平台组团到蔚县看古堡,这天来到蔚县的祁家皂一游。我们是顺着109国道来到这里,下面是祁家皂堡的位置图。(本文作者李辛海)
祁家皂军堡
地图中左上角是109国道,也是我们下车的地方,我们顺着村中的道路走小巷拐到祁家皂堡,祁家皂堡和老村居于祁家皂新村的南部边缘。听当地老人说,祁家皂老村分东堡和西堡,我们穿过的是西堡,所以我在地图上大致标出了东堡和西堡的位置,这里应该是老村的旧址,新村一大片主要是往西北发展,那边没有山谷沟壑,适于村镇发展。
祁家皂军堡
这是祁家皂村的俯瞰图,最下面(南面)山谷里的不规则长方形就是祁家皂堡(红圈处)。
祁家皂明代初期最早是个军马场,逐渐成村,明成化年间建军堡,当地老人称其为“寨”。建国后属北大坪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后为祁家皂乡,1996年乡镇合并,现归西合营镇管辖。由于这里曾经是乡政府所在地,所以是个大村子,祁家皂堡和老村居于这个大村子的南部边缘。
祁家皂军堡
这是村里的门牌号,果然有西堡和东堡之分。
有网友发现一块碑,碑的正面写着“祁家皂”三个字,碑的背面有简单介绍:明成化年建村,因祁姓人主居而得名,且曾为屯兵之地,1986年11月蔚县人民政府立碑。
祁家皂军堡
这是网友发现的“祁家皂”碑,但是看环境不像是祁家皂,也许这里是羊圈堡和那个错埋的祁家皂碑。
祁家皂军堡
这是老村的土坯房,一片萧条。
据网友说,在羊圈堡墙外也发现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祁家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为屯兵戍边而建。”经过蔚县地方史学家证实,羊圈堡和祁家皂军堡都建于大明成化年间,但这块石碑埋错了地方。
祁家皂军堡
土坯的院墙,原木枝杈搭的棚子,阴阴的天气,更显凄凉。
由上面石碑的内容看,先有的村子,村名是以祁姓人主居而得名,后建的堡,以村名定堡名。祁家皂堡的始建年代为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建堡较晚,但是它是军堡,“为屯兵戍边而建”。
祁家皂军堡
老房院子都没了,仅余院门孤零零的矗立着,表明这里曾经家境兴旺。
祁家皂军堡位于鳳凰台的西南边,建在陡峭的台地上,堡墙四面临崖而建,堡下面是古道。这些都符合军堡的特征,一是建在险要之处,二是土堡不大,不适于人口的发展,三是扼守要道。祁家皂堡和西大坪堡是姊妹堡,相隔不远。
祁家皂军堡
老村到处是残垣断壁。
关于上文中所说“凤凰台”,也叫四十里坪台,位于蔚县西合营镇东北约2.5公里处,俗称四十里圪垯,或四十里坡,是一块长度约四十里的平坦的台地。
祁家皂军堡
这是老村西堡一个50~60年代的戏台,梁架尚存,但已经破败,由此可见,当时这里曾是祁家皂村的中心位置。
百度解释“台地”: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
祁家皂军堡
这是凤凰台(四十里坪台)的大致位置(我的理解),西面紧挨着壶流河流域。红圆点是祁家皂堡,红1是西大坪堡,红2是羊圈堡,红3是任家庄堡,红4是小枣堡。有文说凤凰台上有五个军堡,分别是西大坪堡、祁家皂堡、小枣堡、任家庄堡和羊圈堡。这几个堡都在图上列出,供参考。由此也能看出明代军事人员的防卫布局意图,这些军堡分布在高台地北面的突出部。
祁家皂军堡
这里的老房子真是适合拍历史电影,不用搭假布景。
据乾隆年间刊印的《蔚县志》上记载,凤凰台(四十里坪台)上有六座村堡,目前仅残存五堡,凤凰台台地的位置坐落在蔚县通往宣化的谷地(也是古道)中间,战略位置重要。
祁家皂军堡
我们来到了村子的南缘,这里沟壑纵横,正前方就是祁家皂堡。
这里也是蔚州八景之一的“凤台新雨”所在地。凤台即指这里的凤凰台,俗称四十里圪垯,四十里坪台。据说,每值春雨迷蒙之中,远望凤凰台,俨若一座城池,楼阁影影绰绰,雉堞依稀可辨,故旧日人们称之为“凤凰城”。
祁家皂军堡
我们从西堡边缘的陡崖上生切到谷地,穿过老乡的垃圾堆,然后爬上军堡北面的一条土梁向堡子进发。
祁家皂堡位于凤凰台的西南边,这是一个保存较好的军堡。该堡建在陡峭的山岭台上,堡墙四面临崖而建,只有东边留一小堡门,通过羊肠小道才能进堡,土堡下面则是古道。
祁家皂军堡
这是队友工藤无人机拍的古堡俯瞰图,方位符合地图,可以看到古堡四周都是深沟,左面有古道一条。
关于蔚县地名中的“”字的含义,《蔚县之窗》发文解释:以“皂”为名的地名,最初当为明代初期。明初,在蔚县北部边地建有许多军马场,这些军马场附近水草丰美(壶流河流域),利于放牧,而这些养马场则称之为“皂”。
祁家皂军堡这是古堡北面的土梁,自然形成的土墙笔直,赶快拍了一张。
 史载:明代大同镇除13万驻军外,还有战马5万余匹,因此需要选择许多草旺水丰的地方建立军马场。一个军马场有若干管理人员,由一负责人(类似于弼马温的角色),以此人姓氏命名马场,如咱们县的祁家皂、下元皂(原名为袁家皂)等等。
祁家皂军堡
这是在古堡边上回望上来的路线,左面是祁家皂西堡,我们从那里下到沟底。其实在这条沟的顶端有新砌的台阶通往谷底,估计是为了方便参观古堡而新修的,我返回的时候就是从那里上到台地,位置在西堡和东堡的中间。
百度中“皂”字的释义:6. 养马奴隶。古代对养马奴隶的称谓。春秋时列为”人有十等”的第五等,皂为马厩而有员额者,因其衣皂色得名,后泛指从事贱役地位低下的人。
祁家皂军堡
古堡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残余建筑,就是靠北面有一个高台遗迹。
从上文中得知,祁家皂最早在明代初期是军马场驻地的名称,后来才因战略位置重要建立了祁家皂军堡(明成化年间)。从下面残墩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这里确实面临壶流河流域的河谷平原,水草丰美是一定的,符合考证的要素。
祁家皂军堡堡墙上掏出的窑洞,也许是放羊人暂栖之所。
祁家皂军堡
这是网友发现的碑座(蚨座),非常古朴,绝对明代老物,民间石匠的手法,象形而不拘细节。
祁家皂军堡
这是古堡从里面看东门,非常低矮,恨不得要趴着进出,不知当时的堡门有多高,也许是为了好防守。堡门做的向外突出了一大块倒梯形,堡墙与堡门不在一个平面上。
祁家皂军堡
这是从古堡外面看堡门,从通道的底部看,这个堡门原来就不高,下面没有多少堆积物。
祁家皂军堡
这是古堡外面(东侧),左面有一个夯土残墩,估计是防卫用的。右面是堡门,可以看到向外突出了一块倒梯形门框。
祁家皂军堡
这个残墩前面是一马平川的壶流河谷,守在凤凰台的边缘,下面两边都是深谷,防止敌人迂回到古堡后面。上文中说这里曾是军马场,符合目前的实际景象。
祁家皂军堡
这是古堡东面的深沟,右面就是祁家皂堡。
祁家皂军堡
这是西堡的堡墙,也是分段夯土而成,较军堡堡墙规模要小。
我从深沟一直往北走,没有从原路返回,走到深沟的顶头,有新砌的石条台阶通向台地上面。
祁家皂军堡
上到台地上我又往东堡去看了一下,没走太远,这是东堡的房子。这里的大门都做得十分讲究,不惜工本,也许这是门脸,象征身份,所以做的十分精心。
祁家皂军堡
废弃的老屋深藏在深深的茅草中,在凄风苦雨中默默忍受。
祁家皂军堡
从东堡回来又路过那个破戏台,发展了新村,老村就任其自生自灭。
祁家皂军堡
这里有人居住的小院,还在种着各种蔬菜,在一片死寂的荒凉中仍然坚守着星星点点的生气。我们匆匆看完,还要赶到下个古堡,没能和老乡多聊聊,实在遗憾。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