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阳堡(上)

(2019-09-17 18:27:52)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中国旅游
2019年8月3日,随户外平台组团到河北看古堡,今天来到张家口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村的开阳古堡一游。我们中午先看的泥河湾古人类遗址,下午顺着456县道,穿过开阳新村来到这里。(本文作者李辛海)
开阳堡(上)
我们的大巴车穿过开阳新村,来到开阳堡,高大的夯土墙立在面前。据测量,开阳堡城墙东西长305米,南北长232米,墙基宽6米,原高将近10米。
开阳堡(上)
在新村与古堡之间有个小广场,这里立着一尊雕像:安阳君-赵章。
赵章(约公元前32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武灵王长子。赵章原为太子,因赵武灵王宠幸吴娃,改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将赵章封于代郡,号称安阳君,置安阳邑,治所在今开阳。秦朝时,仍置安阳邑(参考百度)。开阳村也许就是当时的治所,所以立了赵章的雕像。
开阳堡(上)我们打大巴车穿过新村,开进古堡北面的豁口,整个古堡一片土黄色,没有多少新时代的痕迹。
代国原为东周诸侯国之一,公元前475年灭,战国时期属赵国,赵武灵王置代郡,郡治代县(在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秦时代郡辖境相当今山西阳高至河北蔚县一带(参考百度)。
开阳堡(上)
这里还居住着不多的老人和孩子,年轻力壮的几乎不见。老乡看到我们拍照,背过脸去。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开阳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治所。西汉置为东安阳县,治所即开阳(百度)。由此看来,开阳从战国时起,就是当地的行政中心。据说,现在的开阳堡始建于唐朝(根据玉皇阁疑似唐代建筑推断)。
开阳堡(上)
我们到老乡的院子里看看,这是他家的院门,原始的独轮车还在使用。
据专家认为,开阳堡最宝贵的价值在于保留了千年古城的整体风貌,为研究唐代建筑(玉皇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06年4月,开阳堡村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被国家住建部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3月,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中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单,开阳堡村位列其中。可惜没有进入全国文保单位。
开阳堡(上)
院子里没有一点其他色彩,一片土黄色,所有房屋都是泥糊的,由于没有杂草,还能体现出有人居住,没好意思进屋看看。这里的荒凉和原生态,怪不得赢得众多摄影爱好者,被誉为“北国古邑”、“关内楼兰”。
开阳堡(上)这是发现开阳堡“灵龟探水”的那张航拍照片。
据说,2009年,北京新影联和盛世华锐准备投资一部、以农村题材为背景的黑色喜剧、牛年贺岁片电影《牛村规则》, 开机前到全国很多地方选景,是他们从飞机上发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村落布局——灵龟探水。最终选择在阳原开阳堡村为外景地,于当年 5月22日在河北省阳原县举行了开机仪式。
开阳堡(上)
这是开阳古堡一带的卫星图,我用红字表示了周围地理位置。
古堡像个“灵龟”,那么“探水”的水从何来呢?我从卫星图上发现了古堡的东面曾有两条古河道汇聚在古堡前,最后注入西面的桑干河。卫星图左面还有个开阳水库(冬日结冰成为白色),就是在河道上截流而成,说明这条河道曾经流量不小,现在河道干涸,当地人称之为:“海洼沟”。
开阳堡(上)
这是开阳古堡的卫星图,村里老人们解释:开阳堡像个乌龟,龟头是南门(全堡仅此一门)向外伸出的一块高地,龟身是城堡,龟头两侧的高地(原来建有西龙王庙和东龙王庙),这是灵龟的两只前爪,在古堡北面城外两侧建有黑塔和白塔(现已无存),这是灵龟的两只后爪。
开阳堡(上)
这是今天我们队友工藤用无人机拍的古堡俯瞰图,确实有些灵龟探水的意思。
老人们说:堡内街区,一改传统南北中轴线大街的格局,而采用南北两条较对称的大街,形成“井”字型结构,把整个堡内街区分为九块,称之为“九宫街”。除中心的中宫外,其余八块(八宫)均按八卦卦形设置小巷。现在西北角和西南角仍就保留着“乾三连”和“坤六断”的格局。这个九宫街的图案犹如灵龟的龟背,所以灵龟探水的说法更是有鼻子有眼。
开阳堡(上)
这是开阳古堡内的古迹分布图(我所知的)。最下面的南佛殿也称弥勒殿,玉皇阁建在南城门之上,三官庙在东墙外,仅剩遗址。地藏庙也称阎王殿,玄帝庙也称真武庙。
我认为当初的城市布局未必有那么玄乎,没有中轴大街是因为只有一个南门,没有北门,所以中轴街就不成立。另外城堡比较大,用“十”字街还是会使很多住户出入不便,所以用了“井”字街(其实那两横也不明显),这样人员流动更快捷方便。我觉得老乡讲的“九宫街”就是为了像乌龟背而牵强附会。
开阳堡(上)
这是网友制作的灵龟探水示意图,其实它显示的是把灵龟钉死的示意图。
老人们又说,由于“灵龟探水”的风水而带来了古堡的繁荣昌盛,由此引来了一位南方的术士,叫方官成,他算计到这里要出真龙天子,会给当今圣上带来不祥,于是联合官府,建了这么多的寺庙,把灵龟给钉死了。如上面图中所示:佛祖(弥勒殿)压顶,关帝(关帝庙)和戏台把关,玉皇(玉皇阁)卡脖,城隍(城隍庙)坐正(阵),东西龙王庙(已无存)镇前两爪,黑塔、白塔(无存)镇后两爪。从此开阳堡日渐衰落。
开阳堡(上)
这家就没有人住了,院门锁着,棚顶已塌。
从上文可见,这座古堡里的庙宇确实是以道教为主,也许这就是那个方士的功劳,也就是一个唐代佛教盛行的年代,为什么会出现一个了道教为主的古堡,这些蹊跷也算是有个合理的解释。
开阳堡(上)
为了方便和新村通行,在城墙上掏了洞,这个老乡的独轮车倒是用了铁车架,还有塑料桶,有些时代感。
开阳堡(上)
古堡里百分之六七十是废墟,萧条、凄冷,估计常住人口也就不到100人。
开阳堡(上)
这是南门前的小广场,对面是南城门,上面是玉皇阁,左面是关帝庙,右面是戏台。
开阳堡(上)
城门洞上的石匾:开阳堡,双钩阴刻,无款,四周有花饰,为原始老物。
开阳堡(上)
这是玉皇阁的背面,建筑还真有些唐代遗风,挑檐上翘深远,斗拱精致,但是没有唐栱的粗壮浑厚。
开阳堡(上)这是玉皇阁的正面,建筑等级很高,这是第一等的单檐庑殿顶。故宫太和殿是最高等,重檐庑殿顶,中和殿是个方亭式建筑,四角攒尖顶,保和殿是第二等的重檐歇山顶。玉皇阁屋顶铺琉璃瓦,以及七踩斗拱都是高等级建筑的特征。尤其在这荒僻的古堡有这样的建筑,还真是凤毛麟角,就那黄绿相间的琉璃瓦,估计也是重金所购,千里运至。
开阳堡(上)
2013年网友拍的玉皇阁内景,还能看到当时玉皇阁内侧金柱下面还有木门槛。由于建在城门上,玉皇阁开间不大,面阔三间,前廊缩在山墙里面,正门(门槛处)到后墙进深两间。
开阳堡(上)
大殿的梁架结构完好,能看出四椽栿五架梁的架构,只打底漆无彩绘。
开阳堡(上)
这是殿内的七踩斗栱,彩绘等级太低,只是简单的几何图案,只有青、绿、黑三色,可能是后来重修的结果。
开阳堡(上)
栱眼里的墨画。
开阳堡(上)
前廊的柱础也是比较粗略。
开阳堡(上)
殿内有一块残碑,字迹比较清晰。上款:大清国北直隶宣化府西宁县开阳堡建立,玉皇阁碑序。落款经理人(很多),龙飞同治十年岁次辛未。这是一个重修碑,内容为重修的意义和捐资事宜等等。
这里的西宁县就是阳原县。明代为阳原县,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名为西宁县。民国二年,为避免与甘肃省西宁府重名,将西宁县改回阳原县。
开阳堡(上)这是玉皇阁的前脸,前面有铁栅栏封着,留一小门可进。由于是七踩斗栱,所以殿檐伸出较远。
开阳堡(上)
城门上的吐水嘴,做工比较粗糙。
开阳堡(上)
这是前廊柱穿插枋的榫头,雕成了龙头的形象,很是生动精细,颇有功夫。
开阳堡(上)
这是殿外檐下的重昂七踩斗拱,漆已脱落,没有一丝留存,原木裸露,很是古朴。
开阳堡(上)
这是玉皇阁四角的角科斗栱上的耍头(也称蚂蚱头),雕成象头的样子,十分形象,长鼻的鼻头还往上卷了一个花,创意美化。
为什么在四角要雕出象头呢?《易·系辞上》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里一位叫刘元的老人也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四角雕出象头的样子,城市布局也是根据九宫八卦实施的。其实这里的四象应该是天象中的四个方向,不多述。
开阳堡(上)
这是玉皇阁后檐中间的平座斗栱,上面的三个耍头雕成龙头的样子,惟妙惟肖,连龙须都历历在目。而且都是透雕,一块整木,镂空雕出,难度更大。
开阳堡(上)
这是玉皇阁庑殿顶侧面,可以看到垂脊上黄、绿、白三色交加的花饰琉璃板,精美漂亮。
开阳堡(上)
这是南门的门洞,城门全部用条石砌筑,非常坚固,也是没有被破坏的原因之一。如果是砖砌的,早就把砖刨了盖房子。
开阳堡(上)
门洞里巨型石板铺地,千百年来已经被的人们踩得光光溜溜,油光瓦亮。
开阳堡(上)
俯瞰玉皇阁前面的小广场,对面是弥勒殿,坐南朝北。左面是戏台,坐东朝西。右面是关帝庙,坐西朝东。据这里老人刘元讲:原来小广场有围墙,弥勒殿两侧由钟鼓楼,戏楼在关帝庙对面,一般是在祭祀关帝的时候唱戏,给关老爷听。
开阳堡(上)
弥勒殿为尖山顶硬山建筑,面阔三间,灰瓦铺顶,里面已经空空如也。梁柱上的彩绘已经剥落,只剩下彩绘图案的底稿痕迹还在,上面还有龙纹。
古建彩绘有一套程序,先用牛皮纸画墨线大样,大样绘完后用大针在木构件地仗上扎谱,针孔间距2、3毫米左右。然后用粉袋逐孔拍打,使色粉透过针孔印在地仗上,则彩画的纹样便被准确的放印出来。上面图中的痕迹就是这样产生的。
开阳堡(上)
这是弥勒殿正脊上的砖雕花饰,中间有“天地”二字。这不像是佛教的用词,像是道教的用语。
开阳堡(上)
这是小广场西侧的关帝庙,也称老爷庙,是个面阔一间、尖山顶硬山小庙。据村里刘元老人讲,原来还有一块“古今一人”的牌匾,后来被毁了。
开阳堡(上)
这是队友拍的关帝庙内景,由于门口封住,很不好拍全,这张就算是很好的了。可以看到不大的殿内,上半部为悬塑,还是比较精致的。(悬塑是彩塑艺术的一种,是悬插在壁面上的彩塑。百度)
开阳堡(上)
这是2013年网友拍的关帝庙,前门没有封上,后墙还完好无损。
开阳堡(上)
这是现在的关帝庙后墙,岌岌可危。文物部门保而不护,宁愿维持,也不维修,也是这里的文物没有评级,所有资金都在用于脱贫了。
开阳堡(上)
这是南广场东侧的戏台,面阔三间,卷棚顶硬山建筑,不知为什么用石块把台口给砌上了,整个建筑保存尚好。
据村里老人讲,以前,每年都在祭祀关公的时候在这唱戏。
开阳堡(上)这是戏台前额枋上的木雕,精细的透雕真不容易,一是木头要好,二是那么细的枝条雕的柔软圆滑而不断,真是功夫。
网上流传这么一段:据《阳原县志》载:“在光绪年间曾经停办,至宣统元年复举办……所演之腔,乃山西北路梆子,有时亦演孩子腔,略近昆曲……”虽然没头没脑,但是也能一窥这里民间戏曲的端倪。
开阳堡(上)
小巷前面蓝色铁皮护板的建筑是观音庙,面阔三间,尖山顶硬山建筑,由于塌的厉害,怕伤到人,给围起来了。
开阳堡(上)
这是网友多年前拍的观音庙,那时还没有用铁板围着。
开阳堡(上)
我凑到铁板缝里拍了一张,全是废墟,除了梁架结构还撑着,没啥看头了。
开阳堡(上)
这是几年前网友拍的观音庙侧面。
开阳堡(上)
这是清晨拍的开阳堡南墙和玉皇阁等庙宇。
开阳堡(上)
昨天晚上下了小雨,清晨的空气潮湿而清新,朝阳努力在浓厚的云层中挤出一丝丝霞光,衬在玉皇阁的背景中,宁静而悠远。
开阳堡(上)
这是在西龙王庙的遗址上,有信仰者自建了一个小庙,以示缅怀和膜拜。
本节到此,下节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祁家皂军堡
后一篇:开阳堡(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