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澍鹫寺

(2019-08-31 06:50:38)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中国旅游
2019年8月3日随户外平台组团到河北看古堡,下午来到澍鹫寺一游。澍鹫寺位于张家口市阳原县白家泉乡窑儿沟村西南方的半山的台地上。(本文作者李辛海)
澍鹫寺我们坐车在456县道有鹫峰寺的大牌子前下车,这里旁边是原阳县揣骨疃镇小盐厂村,如果导航,这个村子是个点。我们下车后沿着鹫峰寺牌子边上的村路往南走。
澍鹫寺
这是位置图,红1是下车的地方,红2是澍鹫寺,红3是窑儿沟村。我们顺着红1到红3中间的村公路往南走,中间有一条岔路再拐向西面,这时高高的寺塔就能看见了。百度和高德地图显示的澍鹫寺是塔儿寺,开车定位的要注意了。
澍鹫寺
向西拐的路上旁边有个养殖场,队伍中一些心急的队员从这里爬山,朝着寺塔直切过去,我们觉得是有寺庙就有路,于是继续往西绕过养殖场再往南拐,顺着小路去找,不远高高的寺塔就能看到了。
澍鹫寺
绕过养殖场有路直通山腰的寺庙,澍鹫寺塔在维修,搭满了脚手架和网子,遗憾。
澍鹫寺塔位于张家口市阳原县白家泉乡窑儿沟村西南方的半山上,这里是恒山支脉鹫峰岭,所以澍鹫寺又名鹫峰寺,当地人俗称塔儿寺,有路可到塔前。
澍鹫寺
在路边发现了巨大的碑座,插石碑的隼孔里还有断掉碑身的残迹。百度载:碑座是安放碑身的石座,称为“趺”,早期的趺座为简单的长方形。这里的碑座和百度所述很像,这是粗加工的原石,没有装饰,这是早期的趺座。
澍鹫寺
这是一个正在开采中的蚨座石,周围的土层都已刨开了。
据《天镇县志》记载,澎鹫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咸丰年间(1851~1861)重修。
澍鹫寺
在路的另一侧还有一个巨大的蚨座,座面经过了加工,中心的隼孔里面也有残碑遗迹。估计这些蚨座由于太重,所以就留在了原处,这些石碑原来应该就立在道路的两边,没有弄到寺庙里去。
澍鹫寺
我们这些绕路的队员来到了寺庙底下,寺塔搭满了脚手架,那些直切上山的队员还没露面,他们还要从山上下到山沟里再往上爬到寺庙,真是欲速则不达。
澍鹫寺
在通往寺庙的小路旁,寺庙的东南方有个新建的六角形小楼, 水泥仿古建筑,真是有些难看。原来以为是钟鼓楼,其实只是个六角形的关室(关房)。
据说,2002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广惠和尚进入东南山坡上的这个六角关室内,进行三年的闭关苦修,三年内不出室,不见人,斋饭由人送到塔底的小窗口。由此,使得该寺院更加受到善男信女们的尊崇,香火日盛。这个广惠和尚为何人尚不得知。
澍鹫寺
工地旁边有一摞三块石碑,也许是刚才路边蚨座上的石碑,因为这里没有这些石碑的蚨座。最上面一块碑像是功德碑,碑额是“碑音题铭”,都是一些人名,有天成的,慈恩寺的,禅房寺的等等。也许这是背面,正面扣在下面无法看到。
佛教中的“闭关”,就是闭门谢客而隐居,一心一意于室中坐禅修行,我国佛教界颇流行闭关之风。所住之处称为关房或关室,时间上有数月者,亦有数年者。闭关期间,以不出关房为原则。有人护持饮食、医护等事,称为护关。
澍鹫寺
另外还有一副巨大的赑屃和碑身,但是字迹已经漶漫不清。
据原阳政府办公室说,这里有石碑三通,其中两通已残,字迹不清;另一通《澍鹫寺碑记》尚可辨认,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立,估计就是上面那块尚可辨认的碑。加上这块大碑,我们看到了四块碑。
澍鹫寺
工地上还有一个巨大的铸铁香炉,名字是:龙树山十佛禅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不得而知。这个龙树山,也许是龙澍山,也就是鹫峰山,这个山的名字多多。
澍鹫寺
澍鹫寺塔前有一块全国文保碑:澍鹫寺塔,国务院2013年公布。
文保碑背面文字:澍鹫寺塔简介,澍鹫寺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寺早毁,现存金、元年建砖塔一座。清咸丰年间(1851~1861)塔身局部修缮。1996年塔基加固。澍鹫寺塔高25米,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砖砌八角须弥座,束腰部满饰高浮雕花卉图案和佛龛,须弥座的上下枋、枭,均为重层仰覆莲瓣叠涩而成。澍鹫寺塔造型独特,上部的覆钵、相轮及塔刹占全塔总高近半。融合了汉地佛塔与藏传佛塔的特点,是现存佛塔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为张家口地区多元历史文化的珍贵的实物例证。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澍鹫寺
从高处俯瞰澍鹫寺全貌。
据原阳政府办公室说:原来的鹫峰寺依山就势修筑,坐西面东。寺内建筑高低错落,排布有致。寺院原有两座殿宇,西为正殿,东为过殿;南北建有禅房。咸丰年间重修时,北房也改建为殿宇。山门前有台阶,穿过山门,进入过殿。过殿也是寺院的东殿,殿内两旁有四大天王。过殿的中间,前有面东的接引佛相迎,后有面西的观世音菩萨坐待。继续前行就进入并不大的合院式布置的寺院。西正殿的正面供奉释迦牟尼佛,高达五米;两侧为十大明阳佛。所有佛像均为石雕,石像体态匀称,雕镌细腻,伟俊壮观。北殿是弥勒佛殿,东西两边塑有十八罗汉像,也为石雕。南面配房是僧人食宿,平时诵经做功课的禅房。寺外还有一些碾磨坊等附属用房。遗憾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佛殿均遭毁坏,现剩残石像九尊,石碑三通。(石像我们现场没看见)
澍鹫寺
这是正在维修中的澍鹫寺塔。澍鹫寺塔整体为八角形。
古塔通体砖砌,实心,基本形状采用了汉地密檐式佛塔的建筑手法,如须弥座、平面为八角形、叠涩出檐等。总体而言,八角形须弥座比较高,有四层拔檐(束腰下两层,束腰上两层)。上面是塔身,塔身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开有券门,内置佛像,另外四个侧向是假门。塔身上面是三层密檐(“三层”符合佛塔单数的习惯),密檐上是一个覆钵式塔瓶,这个却是个藏传佛塔的形式,类似北海的白塔,锯齿状的塔身外形中间加了一个圆弧状的塔瓶,十分别扭。塔瓶上是五层相轮,顶部是塔刹。有人称其为十三层密檐式佛塔,我认为不妥,三层密檐和五道相轮不是一回事。
澍鹫寺
这是维修前的澍鹫寺塔,塔刹已无。
据原阳县办公室载:鹫峰寺曾经是泥河湾地区最富胜名的寺院之一,相当壮观雄伟,而且神佛俱全,殿堂雕梁画栋,一派俨然肃穆的景致,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全毁,仅余一塔。
澍鹫寺
在全国文保碑旁边还有一块锥形的石构件,像是原来的塔刹旧物。
澍鹫寺
这是新修复的塔刹,由石头雕刻拼接而成,和地上的遗物有些不像,不知哪个对。
澍鹫寺
这是塔身上向南开的券门,门罩(也称门楼)上高浮雕的花饰非常漂亮,还有左右两个门簪,龛中的佛像已无。塔身正对的四个方向开有券门,内有佛像,其余斜侧的四面都是假门。
澍鹫寺
这是网友拍的维修前的四个正向券门中的一个,门罩上面还有门簪,里面有坐在莲花座上的佛像(已毁)。券门下面是须弥座上层的两层仰莲花瓣。
澍鹫寺
这是四个侧向的门罩,上面没有门簪,门额上的雕花繁缛华贵,采用了高浮雕的手法,颇下功夫。由于到处是脚手架,难得找到一处没有遮挡的地方,为了拍一特写,转了半天。
澍鹫寺
这是须弥座束腰中的壸门,壶门里的佛像全部砸掉,看不到残存的部分。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为佛像底座,我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台基,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枭混)和纹饰。
澍鹫寺
这是束腰上层两枋之间的装饰,形状比较特殊,是个鼓起的半圆花饰。
澍鹫寺
这是束腰上层两枋之间转角处的兽头,应该是狮子的形象。狮子是百兽之王,在佛教的许多经论中,都用狮子来比喻佛陀的无畏与伟大,佛陀说法也被称为狮子吼。狮子头上还顶着莲花,十分精巧。
澍鹫寺
这个转角处的花饰还刻成三面立体的。
澍鹫寺
这是网友拍的没有维修前塔基上的盗洞,现在已经填上了。
澍鹫寺
则是网友冒着危险,下去拍的地宫的景象,砖砌的很规整。据说青砖表面印有规律的沟纹,应为金元时代的沟纹砖,这也是把此塔年代定为金元的一条理由。
澍鹫寺
这是佛塔西侧正在修建的二层建筑,上面三间应该是佛殿,供着三个佛,下面是僧舍寮房,不知原始状态是否如此。
澍鹫寺佛塔,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广惠和尚闭关三年后信徒日盛。2004年,鹫峰寺正式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方圆几百里之内(包括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善男信女出资重修寺院,到2007年夏在建的寺院已经颇具规模,前来膜拜的佛教徒甚多。
澍鹫寺
在佛塔的西侧和北侧,在塔基下面的开有两层佛龛,估计有三四十个,具体安放什么,不得而知。估计是根据遗迹恢复的。
据原阳县政府办公室载:这里最早的寺庙叫龙树普刹(和大铁香炉上的“龙树山”吻合),庙宇简陋,无寺塔。到了唐朝佛事兴盛的时候,寺庙重新修建,并筑塔三座,其中一座大塔叫鹫峰寺塔又叫道远塔(就是现在的澍鹫寺塔),旁边两座矮塔,一座叫鸡塔、一座叫狗塔。三塔相映成辉,颇为壮观。这三座塔还有一个绰号,叫“鸡犬升天”塔,隐含着一个历史的传说,至今还流传在附近村庄的街头巷尾,成为老年人标志阅历的谈资。
澍鹫寺
这是佛塔东北角的寮房,像是个大殿的样子。塔的正北有个三层建筑,最上面是一个圆形砖砌的高筒,南面开口,不了解何物。所有建筑都在新建中,不知最终什么格局。
故事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桑干河一带也是兵戎相见、一片混乱,鹫峰寺内只剩下一个大和尚独守,他收下一个孤儿作他的徒弟,取名道远。那时佛门一片清寂,大和尚见两人的生活难以维持,便对道远说:“我要下山化缘,以后的寺院就靠你自己了。”道远便问:“今后寺院谁来管?没吃没烧怎么办?我独自孤单谁相伴?”大和尚说:“寺院今后道远管,自己双腿能烧饭,山上石头当馍吃,鸡狗成群会相伴。”说完扬长而去。
澍鹫寺
在这个大殿式的房子旁边开有一个小龛,放着一尊韦陀像,供信徒瞻仰进香。
寺院只剩下小和尚道远和一些鸡狗了,心里十分难过,心想:“师傅走时还留下几升谷子,我把它种起来,到秋天不就有粮食吃了吗。”鹫峰寺经过道远和尚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香火日盛,道远和尚也成了当地有名的高僧,弟子遍及四方。这时老和尚回到寺院,问道远:“我走后你是怎样生活下去的?”道远说:“没有吃的吃石头,没有烧的把腿烧了。”随即捡了一些白卵石置于笼屉上,用腿当柴蒸了一锅白馍。蒸熟后,道远拿起一个给师傅吃,师傅拿在手里依然是石头,怎能咬得动,而道远却吃的津津有味,且鸡来鸡吃、狗来狗吃。吃完后道远坐化圆寂,鸡狗也相伴西去。师傅见道远已修成正果,内心为之感动,便修筑三座寺塔以作对道远以及鸡狗的纪念。于是最大的鹫峰寺塔为高僧道远的墓塔,在两侧还曾经建有鸡塔、狗塔各一座。根据这个传说,鹫峰寺塔也叫道远塔。“煮(吃)石头,烧大腿”也成为佛道界的一个传说。
澍鹫寺
看完澍鹫寺塔后,回到下车地点,这里有个村委会——原阳县揣骨疃镇小盐厂村,没有人,静悄悄的。
澍鹫寺
村里远处有一个高大的夯土墩台,应该是所谓的火路墩(烽燧)。
我们在这里等齐了大家,上车继续看古堡。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