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2019-07-03 08:53:41)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2019年6月6日随户外平台到山西游长城,昨天我走了20公里,从宏赐堡穿越到元墩村,今天(7日)计划从威鲁堡穿越到镇宁楼,弱队说是9公里,强队要从威鲁堡以东的徐达窑上墙,据说要14公里。我是拍照片比较费时间,而且69了,还是老老实实走弱队。(本文作者李辛海)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这是我们昨天夜里住的农家院,在这里就算是比较高档的了,但是一晚上没电可把我们害惨了,带着一身的汗睡了一觉。早晨,又是一个晴朗无云的艳阳天,这里距离我们要去的威鲁堡也就几百米。
威鲁堡在今山西左云县北四十里的威鲁村。《清一统志·朔平府》载: 威鲁堡 “在县东北。东至边墙三里,北至边墙二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筑,周二里有奇。属助马路”。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威鲁堡俯瞰图,可以清楚看到这个村子左手一半为老房,右手一半是新房,威鲁堡就在左手的老房处,一个正方形的城堡,北面和西面的堡墙清晰可见,东南面的堡墙由于与新房连接,而被拆毁许多。除此之外,还能看出在老城墙之外,堡墙的东南角又接出一个不规则的小堡,好像还有一个突出的南门。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大巴车把我们送到村口,我们下来先转着看看威鲁堡,这是威鲁堡西北角的墩台。
威鲁堡在明代属大同镇左卫道北西路所辖,据《三云筹俎考》载:威鲁堡,周二里二分,高三丈八尺,驻兵781人,骡马209匹,嘉靖二十二年(1543)土筑,万历元年(1573)砖包。明时在此守备,分守长城十二里,边墩十六座,火路墩八座。本堡设在极边,西南地势平旷,戎马易驰。边外地名秃墩一带,虏酋忽都儿、大同部落住牧。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威鲁堡墙外还有一条壕沟,阻挡骑兵非常有效。
威鲁堡口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明称威虏堡,明嘉靖年间蒙古贵族曾多次率兵由此攻入长城,隆庆初年此关亦多次被围。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威鲁堡西墙高大的马面,从残存的外墙看,威鲁堡除了四个角墩之外,每个角墩之间还有三个马面。
威鲁堡为明代和清初边关重地,属明代西路边堡之一,明清两代曾在堡内修庙十余座,威鲁堡既是明清口岸,亦是蒙汉商贸交易中心和茶马互市之地。今城堡毁坏严重,仅四周围墙尚有遗址。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威鲁堡的北墙,已经是残垣断壁。
嘉靖十八年(1539)内五堡修成后,大同镇城不再孤悬于外。第二阶段嘉靖二十二年(1543)所修的就是靖虏五堡,也称外五堡,即靖虏(后名镇宏堡,现名正宏堡,在阳高县)、破虏(在新荣区)、灭虏、威虏、宁虏五堡(后三堡均在左云县,后来虏字均改为鲁字),布列于内五堡之东、西,增强了了大同镇的防御体系,延长了防御线。威鲁堡属靖虏五堡之一。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网友制作的威鲁堡,月华池和威鲁口的位置图。下面的红方块就是威鲁堡,中间有一个黄色图钉。在威鲁堡正北面的黄色图钉处是月华池,大约有一里多地。它的西面又有一个黄色图钉,那是威鲁口。威鲁堡左手(西面)不远有几排灰色房子,就是我们昨晚住宿的农家院。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里是月华池。
月华池说明牌内容:月华池是沿明长城唯一的一座袖珍小堡,堡呈正方形,边长66米,周长264米,南距威鲁堡0.5千米,西距威鲁口关城200米。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里有一块山西省文保碑:明长城遗址——威鲁堡段。
月华池依长城而筑,背靠长城骑墙建敌台,筑基与边墙平,台高处城墙5米,敌楼原来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均倾圮)。门开西边,设专用台阶与长城衔接,走墙上廊道直达威鲁口关城,以兹互援。战时起瞭望侦查、点火传信、守关御敌等作用。和平时期起到茶马互市、通关贸易等作用。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有接片环拍了一张月华池。
月华池由明代总督翟鹏修边,与威鲁堡同筑于1543年,并于威鲁堡、威鲁口关城形成“品”字形,更好的巩固防御。翟鹏修筑月华池时,官邸在左云城鼎榆宫真武大帝庙旁,其宫左右有“日精”、“月华”两个牌楼,官兵又都敬奉真武大帝,遂为筑好的小堡起名为“月华池”,取日月精华之意。(参考介绍标牌)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月华池小城内现在空空如也。据说:南墙正中与北侧的敌台对正,在底端有拱形门洞,由于村民在门洞内寄埋过棺材,所以用土堵死。
宣大总督翟鹏(1481~1545),抚宁县城内人。正德三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河南卫辉、开封知府,陕西按察司副使、按察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宁夏巡抚,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偏保总督(嘉靖初总督兼辖偏保)。嘉靖二十三年二月,晋升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同年冬,俺答部落由顺圣川至蔚州,犯浮屠峪,直抵完县,京师戒严,翟鹏遭弹劾入狱。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初七日,翟鹏冤死于狱,享年65岁。隆庆元年,皇帝朱载垕下诏,恢复翟鹏原官职。六月二十五日,赐祭葬。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百度介绍:月华池,又名悦华池,北墙上有高出墙体两丈的烽火台,腹内有洞梯81级。月华池南墙下只有一个独门,拱券上方,有一块嵌入城墙的石匾,上刻斗大三字“月华池”,字体苍劲有力,现石匾已剥落丢失。月华池是威鲁口的关城,是走西口的通道之一。队友宁肃专门找了文中所示的洞梯和南城门,一无所获。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月华池的俯瞰图,可以清晰看到月华池除了南面的小城以外,北面还有一个稍大的方形围墙,这是各方面没有介绍到的,有专家论证,月华池北面另一长方形小围城为马市交易场所。此种布局同镇宁楼布局非常相似。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站在月华池城墙上往东远眺土筑的长城。这里还有个摩天岭风景名胜区界桩第14号,这里离摩天岭还挺远,界桩就钉上了。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据说这是威鲁口的关城,由围墙和墩台组成,特别是墩台四方周正,墩台中间开一券洞。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墩台券洞中设蹬道,这是很少见的,也是我在这里唯一看到的。台阶做的也很有意思,这里没有条石,台阶都是用泥土块做成,一块一块拼成的。
我在内蒙河套地区插过队,那里盖房子就用的就是方形的大土块,具体做法是:1.先找出一块黏土性的平整的地块。2.四周围起围堰,蓄水浸泡数日。3.水渗下去后用石磙子反复碾压。4.用铁锨(一种长方形平板状的铁锨,古字为“臿”或“锸”)插入地下,一下一下竖着裁出所需要的土块宽度,宽度要基本一致。5.用铁锨再横着插入地下,在两条所需宽度的竖线之间翻出一块一块、大小基本一致的大土块,全部翻完。6.数日晒干后就可盖房用。效果如同夯土一样结实,不会开裂。这里的台阶其工艺很是类似,在坚硬的大土块上凿出台阶,然后拼在一起,加以砌筑。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墩台映衬在风云下,更显地老天荒之苍然感觉,墩台前有一圈围战墙。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就是威鲁口,边贸通道和走西口古道之一。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豁口中间有一个水泥砌的台子,还涂成红色,不知何意?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威鲁口俯瞰图,可以看到长城从右上斜至左下。最右面有月华池,有一条路穿过城墙到北面的小村子,那是后人为走捷径扒了城墙形成的,下面有一条白色的季节河,有地图标为西河湾,这里才是真正的威鲁口。威鲁口右边能看到刚才的关城墩台,在它北面不远有个小的火路墩(下面一图可见)。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威鲁口外的小村子,地图标着“口子”,这种在关口处建的村子多叫口子村,旁边有一个火路墩残台。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看看这巍峨的土长城,也是挺雄伟的。我走在弱队的最前面,后面的人都在互相拍照,我是笨鸟先飞。这里没有密集的森林,顺着城墙走基本不会走丢。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将要西去的长城,盘桓在大地上,没有高山峻岭的山险,很容易被蒙古军队攻陷。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苍穹下,云团笼罩着的边墩和城墙,更显古朴雄浑。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远处山头上有一个圆形的火路墩,看样子是个空心夯土台,由于太远,无法一窥奥秘,但一定是个有趣的、不同一般墩台。
有文章说这叫烟岗,也叫腹式接火台,它呈内空的圆锥柱体,类似拔火桶,底下有孔,燃柴可以通过孔放进去,遇到紧急军情,守卫的士兵即点燃柴火,升烟传递信号。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水土流失造成的,这一路上没少上上下下。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些墩台真有些甘肃一带的风情,这里的长城一路向西。
烽火台又称墩台、狼烟台、接火台、举火台。修在长城附近叫边墩,修在交通线上的叫路墩,估计这是山西一带的叫法。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个墩台不是夯土建造的,应该是一块一块的大土块砌筑的,和我上面所述的内蒙盖房工艺一脉相承。
关于烽火台的情况,文献中有所记载。明嘉靖二十四年巡按黄洪毗上疏提议:“乞敕兵部咨行宣大山西巡抚衙门委官相勘,各路建设墩台连属内地,使东西毕达。有军处,每墩拨军五名住居,其下架炮传烽,无军处佥居民五名,免其差役,有警时给以口粮,一体传报。其墩须高广其制,上盖平房二间,周以女墙,置以军器、炮药。真保等府一体建设。”这里明确的讲述了烽火台的驻兵用人情况和基本形制。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墩台林立,反倒城墙看得不明显了,顺着大方向一个人匆匆赶路,这里好像是摩天岭景区了。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翻过几个山头长城转向西北,一个山头上有太阳能板组了四个大字:美丽左云。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山上的茅草随风飞舞,翻滚扭动,在垂直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山西的天气就是干爽。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远处的残墩显得如此荒凉。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在山沟里上下颇费体力,但无险境,前面到了明长城遗址——后辛庄段。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城墙上随意扒口子,为了一时的方便。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过了后辛庄段长城不远,就能远远地看到八台子村。天上的云朵给大地蒙上变化多端的巨大阴影,犹如阳光下魔鬼的巨手在舞动。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用长焦头拍了一下八台圣母堂残楼,一束阳光从阴云中洒下,颇有舞台的戏剧效果。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天主教传入山西左云,由山西北教区驻大同的外国传教士及教徒,来八台子村传播并发展教徒,并修建能容纳850人的圣母大教堂和附属房子70间。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八台子村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座落在摩天岭长城脚下,八台子村因村边长城墩台数为“八”而得名。在这里长城、教堂、村庄形成完美的一体。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夏金官、曹老五为首的义和团杀死外国传教士14人,中国教徒4人,烧毁教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按照《辛丑条约》签订的赔偿内容,清政府在八台子村长城西面百余米的地方,出资重修圣母天主教堂。从此,八台子村天主教堂成为了左云、右玉、大同、凉城等地区天主教的活动中心。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村里的健身器材,直接竖立在荒地上,无人理睬,这都是彩民们的贡献。
同年(1901年)意大利籍穆神甫来左云县鹊儿岭村传教,主持和发展天主教组织。到民国三年(1924),左云天主教被划为朔县教区后,鹊儿岭天主教由德国神甫石米德主侍,修建教堂所属房屋27间和能容纳300多人的讲堂一处。先后在鹊儿岭村发展教徒44户150人及附近村庄数十人,并在乔家窑村建教堂一处。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正是中午时分,村里静悄悄的,几乎没人。
民国十八年(1929),朔县教区又在左云城西街投资3000银元建天主教堂一处,常住外国神甫1人,工作教徒6人,县城始有天主教的传教活动。民国二十二年(1933),全县天主教徒291人,其中女123人。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里的民居建筑几乎一色的土黄色,除了蓝天白云,就是一片土黄。
新中国成立后,正当的宗教信仰得到保护。1953年,全县11个村共有天主教徒407名,鹊儿岭、八台子两村有会长和天主教教堂5处,较大的是八台教堂,其次是鹊儿岭,而西街和乔家窑两处教堂已被学校占用,教徒集中活动甚少,组织发展停止。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村里教徒们的聚会场所。
60年代,全县天主教有名无实,原教徒老者相继去世,较年轻者多数自弃。80年代以来,虽宗教活动再度复兴,但本县天主教一直没有发展。到1990年,全县仅有八台子、鹊儿岭两村有教徒十多人。
威鲁堡、八台教堂、镇宁楼穿越之一
这是在八台子村外北侧山上,天主教徒们捐资建造的耶稣受难十四处苦路的雕塑,一共有14座。雕塑外体犹如长城墩台,这是第一处:耶稣被判死刑。
尽管八台子圣母堂地处偏远的山区,它也没有逃脱岁月的摧残。抗日战争时期,教堂被日军的飞机炸的千疮百孔,上世纪60年代再次受到破坏。(以上参考百度)
本节到此,下节接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