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2019-06-16 09:08:18)
标签:

历史

图片

文化

旅游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在北京爬了一年多长城,开始向外省扩展,河北涞源的长城爬的不多,今年1月份爬了一段,从边根梁穿越湖海村,这次看到户外平台有从湖海村穿越到白石口的活动,便报名参加,正好接续上次的活动。
我们三十多人于2019年5月25日从北京坐大巴车到了涞源县,在城边的一处公路旁下了车,由于进山的路比较窄,路况不好,领队联系了七辆小面包在这里接驳,走村级公路把我们送到湖海村。(本文作者李辛海)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我们在湖海村村委会附近下车,赶紧准备行装,往山里进发。
湖海村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南屯镇,在代家庙村南。今年1月份来的时候是从边根梁穿越到这,在村委会的下面,当时天色已晚,向老乡打听过这里是否有关口,老乡指着村委会说还在上面,今天要来观看一下,了却上次没有看到的遗憾。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顺着山沟走了不太远就看到沟边两端各有一个墩台,尤其是右面的保存尚好,精加工的石条包砌还在,这就是关口所在地。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左面墩台破坏较为严重,条石已无,一堆散乱的碎石台芯,但是方形的平台还是清晰可见。两墩台挟一谷,明显的关口迹象。古书记载,这个关口应叫“西水沟口”,这里以前应该有“正城一道”,现已无踪迹。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这个墩台看规模应该建有敌楼,驴友也称“镇关楼”,算是我们这次行程中的1号楼。我们顺着上面的残墙向上攀登,由于有新手,队伍一度上行缓慢。
这里的长城应该由明代真保镇紫荆关白石口所辖。据《四镇三关志》<真保镇形胜·疆域>载:“紫荆关,东至易州九十里,西至山西广昌县九十里,南至蒲城县一百二十里,北至马水口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沿河口昌镇界三百里,西南至插箭岭一百二十里,东南至保定府一百八十里。……白石口十三隘口,东至关,约一百三十里。”最后一段说白石口辖隘口十三个,辖区130里。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上面的坡度还挺陡,残墙到山险而止,绕过山险继续往上爬,不少人气喘吁吁。
据《四镇三关志》<真保镇形胜·乘障>载:“白石口下,隘口十一,……葫孩口,正城三道,冲;西水沟口,正城一道,与葫孩口相连,冲,上四口俱正统十四年(1449)建;”这里所说的“葫孩”,就是湖海的谐音,指湖海村,村里曾经有“正城三道”,是要紧之地。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在上面俯瞰对面的残墩和残墙,对面的残墙也是到山险而止。
而这里的关口就应该是“西水沟口”,曾经有“正城一道”,而且果然是“与葫孩(湖海)口相连”,古籍描述正确,这里也是紧要之地。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第2座敌楼就在山脊上,这里的坡度也是相当陡。
葫孩口和西水沟口建于正统十四年(1449),当年正是土木堡之变,多事之秋,时年不利。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在上面回看刚才山险处上面的断头墙,左面的残墙是对面山上的,下面是关口。
涞源县的长城属于明代的内长城。明代以前位于山西和河北的长城基本和漠南蒙古的边界吻合,也叫“外边”或“边墙”,称为外长城。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这是队友拍的一张即将上墙的照片,陡坡上前面穿灰衣服的爬行者就是本人(放大可辨),69岁了,和小伙子们有一拼,也可以看出此处的险峻。
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又沿太行山在山西、河北一段加建了一段长城,东起怀柔,经八达岭向西南到涞源,再延伸入山西,作为第二道防线,称为内长城。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2号敌楼是3*3眼的规格,三面墙体保存尚好,但是中间已经塌平了。
涞源境内的明代长城为内长城,修建于万历元年至万历十一年(1573~1584),属真保镇管辖。从县域的东北的乌龙沟乡入境,自西南狼牙口出境,在涞源境内的峰峦峡谷间穿行,总长度约120公里,是全国县境长城最长的之一。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从2号楼后面的进兵道台阶可上到敌楼,巨大的条石阶梯保存完好。这里的长城由于隶属于白石口所辖,这里的敌楼排号也应该是“白字××号台”。
涞源县长城从东至西设有乌龙沟、浮图峪、宁静安、白石口、插箭岭、独山城、狼牙口七座城堡。本人去过三个:乌龙沟,宁静安、和这次的白石口。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回看2号敌楼,三面墙体基本完好,中间一堆废墟。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过了2号楼上面又是一段残墙陡升。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上了残墙回看下面的队伍。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在顶上遥看前面的路程和景色。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残缺的堞墙碎石垒砌,下面是大块碎石,射孔上面是小块碎石,涞源段的城墙大多如此。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由于残墙塌毁的比较厉害,为了好走,时常下到墙下贴着墙走,踩踏之处也是很窄,需要小心对待。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前面是3号敌楼,4*4眼的规格,保存尚好,真奇怪,为什么人们对于门上的石匾那么感兴趣,都给挖掉了。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3号楼是个木芯楼,中室四周是砖拱箭窗回廊,中室上面架横梁,铺木板,上建楼橹。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箭窗拱廊保存挺好。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过了3号楼,前面是个山险,残墙到山险下而止,从山险上面接续。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过了山险,下面是4号敌楼是3*3眼的规格,像是个缩脖楼,缩在城墙之下,建筑形式同3号敌楼差不多。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4号敌楼在中室一角有个凹槽,应该是登楼的梯口。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4号敌楼的楼门。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回看刚才那个山险的后面。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这是5号敌楼,同3号敌楼一样,是4*4眼的规格。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敌楼内部砖拱回廊塌了一部分,也是个木芯楼。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前面是6号敌楼,3*3眼的规格。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从中室结构看也是个木芯楼。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登楼口在砖拱回廊的一角。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回看6号楼,6号楼前面又是一个山险,城墙到此为止。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这是山险上面的城墙,队友在往下拍照片,可以看到这些黄色的山险岩石,像烟熏过一样。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这是山险岩石和城墙的结合部,黄色的岩石十分醒目。城墙碎石垒砌,白灰填缝,和岩石结合的十分坚固,而后面的城墙却没有使用石灰,所以倒塌严重。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这里有一个残墩,应该是7号敌楼,楼体已经塌没了,宽大的墩台还在。
我认为这个山险前应该是“白石口下,隘口十一”中的“烟熏崖口”。《四镇三关志》载:“烟熏崖口,正城一道,缓。”这个关口的记述排在西水沟口之后,而且那个山险的岩石是黄色的,周围的岩石多为白色,所以我推测:由于黄色的岩石而称之为“烟熏崖”。这里的残墩也像是关口之处,地形平漫,适合通行。由于在山脊上,所以称之为“缓”,不是紧要之地。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上面是8号敌楼,前面又有一个陡峭的残墙要爬。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一小段残墙挺陡。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上面是8号敌楼。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8号敌楼也是3*3眼的规格,保存较好。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从中室墙情况看是个木芯楼,四面是砖拱箭窗回廊。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回看8号敌楼。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在8号敌楼的北侧有一条残墙延伸拐向山谷,这是一段支墙。由于8号楼是三道墙的交汇点,所以墙友也称“三龙聚首楼”。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在山谷上,支墙的顶端似有一个墩台,但是没有石条包砌,不像有敌楼,估计只是一个敌台。有墙友考证这个山谷关口是古书上的“常家沟口”,据《四镇三关志》载:“白石口下隘口十一:……常家沟口,正城一道,缓,上三口俱景泰二年(1451)建。”上三口指:烟熏崖口,黄土岭口,常家沟口。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在山谷的另一侧也有一道城墙,守在山谷的另一侧,这道城墙的另一端,在鹰鸽岭同主城墙连接。图中右下方有条小路穿过山谷,那道支墙就是为了守卫这条山谷,形成了一条拱形的二道边墙。这个山谷地图上标着“大台沟”。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这是网上的示意图,蓝色线是我们的行程,有一个红色线围成一个圆圈的就是这条支墙。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继续往前就是9号敌楼,残损得厉害。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
9号敌楼应该是3*3眼的规格。
白石口、湖海长城之一它的中室看起来也是个木芯楼。
本节到此,下节接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