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子、罗锅长城、将军楼、陈家堡穿越之一

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长城游记 |
对于罗锅长城早有耳闻,曾于2018年5月12日随山哥户外走了一趟,从石峡关西侧上长城,但是因为下午下雨,路程没走完,从鸳鸯楼前面的垭口就下撤了,这次看见户外平台有活动反穿,于是报名参加。(本文作者李辛海)

陈家堡是一个小山村,隶属河北省怀来县东花园镇,坐落于一个叫大黑沟的山沟里,四面环山,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在地图上分为上、下陈家堡,东、北、南三面有长城,全长约26公里,有敌楼26座。
“双关子”,顾名思义就是有两个关口。有驴友细心,专门找了一下,从标牌沿路前行,一拐弯处,山坡上似有石块垒砌的墙垣痕迹,只是树草茂密,难以近前细观,这里可能就是第一道关。而我们上长城的地方,山谷狭窄,最是易守难攻,应有水关于此,但是关城痕迹全无,只有两边的残墙,这里应该是第二道关。
陈家堡段长城最早这是始建于北齐、续筑于北周和隋代,全以毛石筑成。从明洪武年到万历200年间开始重新修缮,边墙按一等边建造,形制严整,墙体高大(平均7.8米,最高14米),墙顶宽阔,(平均6米),敌楼高耸,长城依山势雄伟连贯,气势如弘。此地东临北国锁钥的八达岭,是明代居庸路重点防守城段,但是仍有一些地段没有重修,还是碎石垒砌。
此处的长城应属明代昌镇横岭路白羊口所辖。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疆域>载:“横岭路,东至软枣顶,西至挂枝庵,延袤一百三十里。南至居庸关,镇边城属下隘口约一百三十里,横岭属下约隘口约一百里,长峪属下隘口约一百里,白羊口属下隘口约一百五十里,北至怀来城宣府地,属下隘口一百里。”
据《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乘障>载:“横岭路隘口三十九。白羊口下,……,牛腊沟,嘉靖二十三年建,通大川,平漫,通众骑,极冲。”我个人推测这里的牛腊沟很可能就是这条大黑沟,也就是双关子(当地人俗称)关口。又说“边城一十一里,嘉靖三十年建,四十四年増修。附墙台三座,空心敌台一十九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据专家讲:明朝前期的长城,基本都是毛石垒砌的,大约到了万历年间,国家才大量以条石和包砖重建或加固长城。而国家对每段长城的投资额度也不是平均的,所以就会出现这种精装与简装并存的现象。
陈家堡段长城始于山险止于山险,东端是插箭岭断崖,西端是大黑沟山险。石峡关和双关子踞守着这段长城的两端,望京楼,勺子城,将军楼,鸳鸯楼,罗锅城是这段长城的著名景观。
双关子也有闯王破关处的说法:1644年李自成兵临八达岭,面对明军重兵把守久攻不下。后来由当地老农献计说:“八达岭西面有一山谷,山上守军不多,如果一举拿下,则可攻占八达岭以西的双关子,然后绕过八达岭而直取居庸关。”于是李自成下令全军越过陈家堡,攻占双关子,突破了明军的最后一道防线,闯王入关进京之处便是双关子。《四镇三关志》也说:“牛腊沟(也许就是大黑沟),嘉靖二十三年建,通大川,平漫,通众骑,极冲。”说明此地很容易被突破。
闯王破关处我知道的有三处:1是八达岭古长城,有标牌讲解。2是石峡关。3是这里双关子。不管是哪里,反正是绕过了八达岭关口,从西面的关口破关而入。我个人认为双关子破关的可能性大些,上面走过的一段碎石墙根本挡不住闯王大军的攻击,而且这里的山势并不太险,比较平漫。也有可能是小分队在这里攻破以后,袭击石峡关后面而破石峡关,大军从石峡关而入。大多数墙友也是认为从石峡关破关可能性大些,古长城口到八达岭太近,而且山势险峻,关防高大。
这种毛石砌成的墙,北京这叫“干插边”,在山区叫“干插墙”,是的一种传统砌墙方式,它不用石灰或水泥,看似用石块随便垒砌,可是其坚固程度并不比水泥混凝土的差。
(本节到此,下节接续)
后一篇:八达岭古长城穿越八达岭景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