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山长城之二

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长城游记 |
接续上节。

1933年3月10号下午,日军第8师团先头部队开始全线向这一带防御的中国军队进攻,天黑之前,日军就占据了将军楼。连夜将炮兵阵地移到山梁上的制高点,向西南俯瞰,古北口镇尽收眼底,中国军队的指挥所就设在下面长城尽头的关帝庙,完全暴露在日军炮火射程之内。
房顶的圆洞其实是一个圆形弹洞,有资料说属于日军飞机投掷的小型航弹造成的,看来炸弹威力不大。也可能是迫击炮的炮弹造成的。
日军第8师团是日军热河南线作战的核心力量,将军楼被占领,就意味着古北口战役失败了。时任25师师长关麟征立即命令73旅旅长杜聿明代替他指挥战斗,由他亲自率149团去夺将军楼。这样,以将军楼为核心,双方投入了5个团(联队)展开激战,战斗极度惨烈,149团团长王润波在激战中為日軍武士刀砍杀,25师师长关麟征也被手榴弹炸伤五处迅即被后送。副师长兼73旅旅长杜聿明代理师长指挥,146团团长梁恺则代理73旅旅长。
《关麟征传略》记载了古北口作战的情形:“关麟征亲率149团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炸五处受伤,浑身是血,身边官兵全部战死”。3月12日下午3点,古北口失守。
50来人的队伍走到这里只剩下我一个了,还继续沿着城墙走吗?天色已晚,前面的土城墙都是灌木丛,还挺窄。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心里有些发毛。正好发现前面有个村子,于是下了城墙,从果树园里生切下去,到村里问到了公路和进京检查站就踏实了。这个村是滦平县的巴克什营村。
据《四镇三关志》<蓟镇形胜·乘障>载:“古北口关,洪武年建,通大川,平漫通众骑,冲。”
又说“边城五十五里,嘉靖三十年建,隆庆元年修。附城台一座,空心敌台四十八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古北口营城堡一座,洪武年建。”
旁边有石碑介绍:瓮城位于古北口村与河北省的交界处,是古北口关的重要防御设施,可加强关隘的防守。该瓮城建于明代,隶属蓟镇总督管辖,属于蓟镇西协古北口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此督建,瓮城平面呈三角形,周长238.2米,设在通往东北的重要关口“铁门关”上,也称“铁门关瓮城”,墙体用城砖和毛石混合建造,设有两门。
从《四镇三关志》记载来看,洪武年间(1368~1398)先建的古北口关和营城。从石碑介绍来看:隆庆年间(1567~1572)戚继光督建的瓮城。
又有资料说:古北口关城位于蟠龙山脚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城池随山势上下起伏,全城呈三角形,周4里310步,有东、南、北三门,城墙高5米,陡峭处以山石垒成,平缓处以条石为基,青砖包砌,是明代守军的防御指挥中心。出关城东、南两门就是东关、南关等商住区域。
这时天色已经黑蒙蒙的,来到检查站没看到我们的大巴车,有些转向,觉得是在检查站的南面,后来一问才知是北面,过了检查站就看到我们的大巴车停在路边。由于50来人最后是各走各的,还有提前下车的强驴,哩哩啦啦等了快1小时,6点半人才齐,发车回京。
对于蟠龙山长城最大的感触是:这里是古北口长城抗战的战场,那时的古北口一定是凄凉而悲壮的。每次游览完了一定要查查资料整理一下,能发现很多你所未知的知识。
全文完。
前一篇:蟠龙山长城之一
后一篇:大榛峪长城穿越铁矿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