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2018-12-11 16:20:18)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续接上节(三节)。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是砖垛口关和砖垛口楼前面的小广场,一群小学生来活动。砖垛口是金山岭长城景区的正门所在地,所以各种纪念性建筑比较多。
景区介绍:砖垛口(史称砖垛子关)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3),由明朝开国大将军徐达主持修建,是金山岭长城最早修建的四个关隘之一。隆庆年间,谭纶、戚继光支持蓟镇防务时,对关隘进行了修改扩建。此关可通人马,车不能行。关内山脊上建百总指挥所,现存房屋遗址。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砖垛口楼下面的炮台,这是新修复的,没有回复老样子,所以觉得有点傻。
据《四镇三关志》<蓟镇形胜·乘障>载:“砖垛子关,洪武年建,通大川,正关并各墩空,俱通众骑,极冲。”就是说:这个关口是明洪武年(1368年-1398年)建的,当时还是徐达所建,通大川就是通大路,正关和各墩之间空旷,都能通大队骑兵,极其冲要。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左面就是砖垛楼,下面雕了一个戚继光骑马像。此关口没有大的城门洞,只有侧面一个小门,金山岭长城的各关口都一样,只是一个穿过城墙的券门。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是砖垛楼楼橹非常独特,三面砖砌高墙,一面木结构二层楼,对关外开有三个箭窗,两侧各一个箭窗。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是敌楼朝关内的一面,是个二层木芯楼,等级挺高,在金山岭长城一带独一份。
据说1948年夏,北京解放前夕,解放军曾经从砖垛口、龙峪口等关口突破,包抄古北口国民党守军的后路,很快攻下古北口。所以说,砖垛口自古就是一个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是砖垛口的关口,也是游人参观的入口。
在关前路边还有一个石碑《金山岭长城碑记》:“隆庆四年夏孟之吉,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宜黄(其祖籍)谭纶。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潍县(其祖籍)刘应节。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高安(其祖籍)傅孟春。整饬密云等处兵备山东布政司右布政兼按察司副史太仓(其祖籍)凌云翼。总理练兵兼镇守蓟州等处地方总兵官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定远(其祖籍)戚继光。协守西路副总兵官鄱阳(其祖籍)李超。分守古北口等处地方副总兵官崞县(其祖籍)董一元。山东领春班都司定远(其祖籍)戚继美。管工营州后屯卫经历临潼(其祖籍)焦尚福。委官中军指挥山阳沂署把总张彦洪、张永安。鼎建。”(文中标点可能不对,能力有限)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俯瞰砖垛口关。
《金山岭长城碑记》据称是1985年秋,在将军楼(库房楼)侧支墙上发现的。文中记有“总理练兵兼镇守蓟州等地方总兵官,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戚继光、山东领春班都司戚继美”等文字。这是朝廷为修筑长城做出贡献的官员所立的铭记,证明民间关于戚氏兄弟合筑长城的佳话。原碑估计已经收藏了,现在的是新刻的。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它的西侧是一列障墙,通往砖垛口西方台。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是砖垛口西方台,应该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木芯敌楼,柱础还在,四周砖墙都没了。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后面有高台阶通往西五眼楼。
1992年11月15日,香港的“中国特技王”柯受良驾摩托车成功地飞越了金山岭长城,就是在砖垛口西方台。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是西梁砖垛楼,4*3眼的规格。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也是个砖木结构的木芯楼,四面砖墙保存完好。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从西梁砖垛楼远眺西五眼楼,有一列长长障墙防卫着。从这里开始城墙的海墁就不再维修,对于敌楼也是要紧处加以修补,不再大修如新。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由于是周六,障墙上游人如织,外国人比中国人多。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从障墙上回望西梁砖垛楼。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西五眼楼与东五眼楼形制一样,两侧五眼,两端一眼一窗。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上面是登楼橹的梯口。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前面是西岔沟楼。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也是砖木结构的木芯楼。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敌楼下面有个进兵券门,对面还特意做了一个素面影壁。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下面是桃春东楼。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形制和前面的一样,中间地上有个砖墩,估计是固定楼梯的底墩。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下面的楼子是桃春楼。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在桃春楼基座的一侧是通往长城内外的桃春口关口,明显是楼、墙、关一起同时建成,应该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时所建。此前的很多处关口一般都是先建关,后建楼,再建墙,这里是一开始就统一设计好的,一起建成。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从这里远眺砖垛口关东西两侧的圆形烽燧。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是桃春楼,4*2眼的规格。
关于桃春楼有个传说:金山岭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美貌的姑娘,艳若桃花,因此人们都叫她桃春姑娘。姑娘看到修长城的将士们用水困难,口渴难当,她就每天翻山越岭,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泉水。后来不慎跌落山崖,将士们把她埋葬在金山岭长城西端的一条沟里。为了怀念她,在沟里又栽上满满一沟桃树,并把这条沟取名为桃春沟。长城修好后,又把桃春沟上坡上的一座敌楼取名为桃春楼。把桃春楼跟前的一个重要关口,取名为桃春口。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敌楼是砖拱结构。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是通往楼橹的蹬道,保存的十分完好。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再往西就是六眼楼,这里是景区能参观的最后一个楼子,再往后就是军事禁区。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个六眼楼也是砖木结构的木芯楼,通往后面禁区里长城的门洞堵上了。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个砖墙里面的砖都松了,真危险。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我们穿越到古北口的队友需要返回桃春口,下城墙,沿着外城墙穿过军事禁区。城墙上的悬眼溜道清晰可见,只在关外一侧有。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里的城墙上围着铁丝网,远处有白色牌子的敌楼就是军事禁区中第一个敌楼,游览图上标着是12号楼,军事禁区中的敌楼一共有12个,还包括两个关口,龙王谷关和龙峪口,当地人称五里坨军事禁区。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我们顺着长城外墙往下走,看不到禁区里的敌楼还是很遗憾的。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只能眼巴巴的看到禁区边上的景色,高高的障墙,这里可能是师坡谷关所在。
据《四镇三关志》<蓟镇形胜·乘障>载:“古北口路关寨一十八”,“师坡谷关,洪武年建,通大川,众关各关各墩空,通众骑,冲。”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是8号双臂楼,在禁区里面,有个介绍牌子:此楼为砖木结构,四周墙体已塌,仅残存两角,如巨人的双臂,故称双臂楼。建国初期,苏联专家在这里帮助建立军事基地,现已属军事禁区。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我们从这里离开长城脚下,沿着山上的小路往景区西门走。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秋色中远眺军事禁区一带的长城,蜿蜒曲折。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在山路上远眺龙王谷关,左侧的敌楼和障墙还在。有介绍牌子:龙王谷关修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3),由大将军徐达主持修建。此关建于两山之间,经几百年沧桑,关墙和敌楼已无存,关隘门洞北侧已经淤塞,状如窑洞。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由于集体活动,无暇靠近一览细节。
据《四镇三关志》<蓟镇形胜·乘障>载:“龙王谷关,洪武年建,正关各墩空,俱通众骑,极冲。”1933年3月10号下午,长城保卫战正式打响,日军第8师团先头部队开始全线向这一带防御的中国军队进攻,戴安澜将军(当时为中央17军25师145团团长)率领军队与抗日群众在金山岭长城一带进行抗击,其中历时最长,歼敌最大的一次就发生在龙王谷关一带(景区介绍)。其简历中也提到: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这是军事禁区里的第2号楼——20眼楼,每面5个箭窗,也是非常少见的。
金山岭长城之四(砖垛口—景区西门)
最后来到金山岭长城景区的西门,这里无人值守,逆向进入的人可以逃票,真是够棒的。
本文完,下面的蟠龙山到古北口长城游记另文介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