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2018-12-11 16:15:29)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续接上节(之二)。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小金山楼下面是二号敞楼。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其实是砖木结构的木芯楼,楼芯毁坏了,只剩下四周的砖墙。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从二号敞楼下来又是一段障墙。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紧挨着的是一号敞楼,形制与二号一样。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下一个是黑姑楼,建有修复后的楼橹。景区介绍:此楼据推断原先为砖木结构的木芯楼,后改为砖拱券结构。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黑姑楼的楼橹可是等级高了一些,是硬山式砖木结构的单脊房。传说此楼修建时曾发大火,随父修城的女子黑姑在救火中丧生,后人为了纪念她,在重建后命名为黑姑楼。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里也是下沉式出口,一是为了减少与城墙连接的坡度,省工省料,二是为了更好的防御。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可以看到右面箭窗下面的出口券门。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下一个是沙岭口东方台。原来也是砖木结构的木芯楼,只剩下原来的柱础还在。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在它的不远就是沙岭口关,里外各有券门相通,这里有步道可以下山。
可能这里以前还有个关寨,据《四镇三关志》<蓟镇形胜·乘障>载:“古北口路关寨一十八”,“沙岭儿寨,洪武年建,通大川,各墩空,俱通众骑,极冲。”沙岭口关和沙岭儿寨可能有一些关系。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对面的是沙岭口西方台,右手下面的门洞就是沙岭口关,由此通到西方台(应该是敌楼,形制与东方台一样),有层层障墙。在关口处建障墙还是有道理的。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从障墙上回望来时的景色,长城曲折,敌楼错落,在阳光下煞是壮美。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翻过这道障墙就是西域楼。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进入西域楼的蹬道。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个3*4眼的砖木结构木芯楼,分为上、中、下三层。顶部设有铺房。西域楼由于是宁夏人修建因而得名。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西域楼后面就是将军楼了,这里是整个金山岭长城防守最严密的地方。敌楼左面的有指挥所,右面有关口,两侧均有障墙。前面宥挡马墙,敌楼下面有围战墙。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道石墙就是挡马墙,也有挖沟的称拒马沟。挡马墙(拒马沟)是长城城墙外面,敌方在冷兵器的射程范围内修建的矮墙或沟堑,阻止敌兵快速靠近城墙的辅助防御工事。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通往将军楼的障墙。以前,将军楼也有叫库房楼的,就是因为旁边有座带前廊的硬山墙单脊房,人们一开始认为是库房,所以旁边的敌楼(将军楼)就叫库房楼。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将军楼指挥所,是明代长城中难得一见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军事指挥机构。根据金山岭长城的砖垛口、后川口、沙岭口个关口的指挥所遗址推断,这里应该是几个关口的中心指挥所。根据戚继光所述:一楼一百总,十楼一千总来看,这里应该是千总指挥所。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将军楼的内部,为3*4眼的砖拱券建筑。根据史料记载,将军楼应是戚继光主持修建的最早的7座敌楼之一,也是金山岭长城防卫最严密的一座楼。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将军楼的楼橹,也是砖拱建筑。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将军楼下面的围战墙,有小门通往城墙内,是非常少见的,也应算是一绝。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将军楼旁边的关口,口内口外两道门。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将军楼另一侧的障墙,远处是三岔墙,往右边伸出的是支墙,往左延伸的是主墙。
       支墙是从长城主线分出的一段单独构成的防御墙体,两侧均为垛口墙,马道上炮台密集,左右均设。一是防止敌人从山脊上接近主城。二是能够插入敌人纵深,牵制敌人进攻。三是作为关隘的前沿阵地,与砖垛口和沙岭口形成犄角的防御阵型。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支墙三岔口的地上有很多方形墩台,这是炮台,尤其在支墙一线,左右排列很多。因为支墙是深入关外敌方的后方,所以需要左右开弓。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支墙敞楼,对面箭窗支了一个梯子,翻过这里还有一段支墙。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在支墙外面还有一道挡马墙(城墙下面),它是从将军楼一侧延伸到这里的。这也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之一,其实在河北的样边长城也有挡马墙。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前面是支墙的尽头,叫四方台。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四方台中心有个大铺房,在入口两侧也各有一个小房子遗址,不知何用,也许是武器库。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从支墙敞楼到四方台一段长城墙体有明显变化,支墙敞楼往里的长城墙体是青砖漫砌,而敞楼往外是毛石垒砌,估计敞楼以外的墙体是根据地形和防卫需要后来増加的,而且敞楼通往四方台没有门,而是从窗户过去的,所以推断为后修的。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在三岔支墙下面是砖垛口东方台,这里地上未见柱础,但是从连接的高墙来看,应该是座砖木结构的木芯楼。由于此台位于砖垛口的东面,所以叫砖垛口东方台。
据介绍,中央电视台每日清晨的开篇《国歌》曲中,长城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自1986年金山岭长城开放以来,先后有100多部影视的剧组和许多广告单位来金山岭取景。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从上面俯瞰东方台和砖垛口、砖垛口楼(最低点)。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雉堞下面的礌石孔,也叫悬眼,一个大窟窿,以前没怎么注意,在这里感觉特别的醒目。礌石就是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推下以打击敌人的大块石头,在这里应该是圆形的有一定规格的大石头,也许还有装了火药的礌石。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它的砌法比较复杂,内口下半是砌墙时预留的方孔,上半用异形砖拼成券状砖脸。其外口上沿放石盖板,盖板内侧凿出弧形缺口,外侧凸出墙面成为垛墙外壁的一层拔檐。外口之下的外檐墙面上砌有圆弧形的凹槽溜道。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礌石的半圆形溜道。
金山岭长城之三(二号敞楼—砖垛口东方台)
这是从外面看礌石溜道,礌石口(也称悬眼)上面一层石盖板,凸出墙面成为垛墙外壁的一层拔檐。
本文未完,下节(之四)续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