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2018-09-18 19:54:59)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上星期去了密云的白马关堡和完美楼长城,这星期看到虫虫长城队有从西台子到僧帽山的长城穿越,不免动心,这两个地方相隔不远,都是人迹罕见的地方,决定一游。
2018年9月15日早上7点30从地铁大屯东站发车,两辆大巴80人,浩浩荡荡杀向密云西台子,估计我的岁数最大,68了。(本文作者李辛海)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一路顺风,这是到达西台子下车的地方。
西台子这是个地名,在行政村的目录里没有它。这里属于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陈家峪村所辖,在镇政府的北面。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上图那个白房子侧面有一块文保石碑:长城(乍儿峪城堡)。当时看了很奇怪,周围没有城堡的遗迹,不知这块碑说的是哪里,大家都匆匆忙忙往里走,我也没来得及找,拍张照片再说。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穿越回来,听先回来的人说城堡就在停车场的南面,估计有个2里路,顺着方向看去果然有个城堡残墙,这就是乍儿峪城堡,听队友说城门已经没有了,只有城门的条石墙基还在,城里大约十几户人家,估计其他古迹已无存。由于怕自己过去看时间来不及,耽误了大家的行程就没敢动,就拍了一张照片。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我们顺着山间石子小路往东走,这里应该是西台子沟。
西台子乍儿峪城堡归明朝蓟镇石塘路白马关所辖。蓟镇所辖长城由十二路镇守,东至山海关,西至石塘路,与昌镇的慕田峪相接,绵延1765里。乍儿峪城堡南面是陈家峪城堡,西北是西坨古城堡。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在进山路上看见的、我们要去的1号楼。
明长城主要建筑时期分为两段,前期为洪武至正统年间(1368~1449),这一时期主要防范蒙元势力的骚扰,这一时期主要是设立关隘:“祖宗设立边关,止以设察非常,盘诘奸细耳。”后期为景泰至万历年间(1450~1620),这一时期为大规模建筑时期。由于“土木堡之役(明正统十四年,1449)”的惨痛教训,和蒙古部落的频繁骚扰,迫使明政府大规模修筑长城和城堡,隆庆年间形成高潮。出于对京师和明陵的保护,加强了对于密云、怀柔和延庆一带长城的修建,很多地方借用了北齐长城的遗址,重新修建。至此长达200余年的明长城基本构筑完成。
今天走的这一段应该是明代隆庆年间修建的长城。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在路上看对面(西面)山上从西坨古到西台子一线的敌楼。
据《四镇三关志》载:“陈家峪关,永乐年建,通步,缓(可步行通过,不是冲要之地)。边城一百五十五里,嘉靖三十年建,隆庆元年修。空心敌台三十六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这就说明陈家峪关建的早,城墙次之,敌楼最晚。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路边看到了又一个文保碑:关门水关遗址,这就是我们上山的地方。这个水关遗址已经在地面上看不到了,但是在我们从这里登山的路上,能看到似乎有城墙遗迹和烽燧遗迹,它们应该是连接到水关的。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这里由于多年少人光顾,所以下面树丛密集,很难找到小路。有两拨人分头在两边找,只有领队坚定的说,3年前就是从这里上的,上去就有路了,于是80人的队伍就在这强行上山。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果然山上有了小路,但是树丛密集,穿短袖的和短裤的就吃苦了,又扎又划。
明朝建立以后,创立了“卫所”制度,“革旧元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卫所者,分屯设兵,卫所兵即其兵,屯操、镇守、运粮、番易,仿唐府兵遣意。”由此看来就是屯兵制,屯垦戍边,开荒种粮,自给生息,减轻中央政府的负担。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山上眺望对面(西面)山脊上的敌楼。
明代卫所的规模和级别大致为“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卫指挥使司),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百二十人为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成军。”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就是陈家峪完美楼,带楼橹的,十分高大雄伟。
明长城沿线的镇守由大小各种城堡统辖,从大到小基本是: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城堡、关城。镇城是“镇”总兵驻地,路城是“路”统领官驻地,城堡和关城是守备驻地。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我们见到的第1座楼,楼体已经塌陷,仅余残墙。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残破的箭窗。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坍塌的楼体形成了土墩,箭窗都在脚下,上面长满了树丛。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脚下的小路依稀能发现,这里可能是城墙的墙体,边缘有垒砌的毛石,就是树木太密,看不到下面是否有墙。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大队人马在树丛中前行。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遥看2号敌楼,后面的高山就是僧帽山。僧帽山没有查到相关的信息,可能是驴友或是当地老乡所起,承德有个类似的山名,但是位置不对。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脚下的小路看来还真是城墙的墙体。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里有一堆石块,估计是个烽燧遗址,很多队员站在上面四处眺望。我想是由于老乡为了种树,防止水土流失,需要石块垒梯田,所以这个烽燧的石块被拆的遗留无几。这里姑且算是01号烽燧(烽火台),在1号楼和2号楼的中间。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01号烽燧是个高点,从这里看2号楼和右面的小山头,前队已经到达那里了。
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那个小山顶,队员们像是在绿色的海洋中游泳。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山上眺望远处的景色,有一个水库,有人说是密云水库,我查了一下地图,好像是半城子水库,在我们的南面,那里有个不老湖风景区。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队员们在高处拍照留念。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我在这里接拍了一个西北面的景色,2号楼在中间。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2号楼,上面已经挤满了先来的队员,看着我们这些刚来的。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2号楼还好没塌。内部结构尚好。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其中一个支撑拱顶的墙基已经成了倒三角形,悬了,只要倒一个就全完。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里的箭窗在墙体上凹进去一块,下面刨了一个坑,不知有人何为。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登顶的阶梯,是整块石头砌的,一般多是砖砌。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敌楼顶上的景象,全是树和草。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要从敌楼侧面过去,看着真危险,侧着身靠在墙上过。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前面是3号敌楼,塌的面目全非。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真像在绿色海洋中前行,看着好看,但是真的很辛苦。脚下看不清路,树丛太密,手被划,腿被扎,磕磕绊绊。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3号楼的毛石墙心,外面的包砖让人拆了。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3号敌楼塌的没有样了,这是敌楼北面的出口,拍了一下。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敌楼一侧的墙体。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敌楼的上面,是条小路,就是从这上面走过来的。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过来以后回拍了一下3号敌楼,就有一些墙体外露,不注意就容易错过。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用长镜头回拍了一下2号敌楼,墙体还是很整齐的。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需要下一个山坳去02号烽燧。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里是02号烽燧,在3号和4号敌楼中间。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个烽燧在后面看的比较清楚,是个毛石垒砌的圆形墩台。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远处的是4号敌楼,是个独眼楼,不多见。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陡崖边上的小路,前人和后人不能相错,由于树和草很茂密,有时会疏忽它的危险性。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4号独眼楼,看着很高大,前面是个箭窗。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4号楼的侧面墙基,有一排孔洞,像是建筑时留下的,不像是后人所为。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些墙基里的孔洞像是插有木棍所留,不明白当时的情况。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4号楼里面也是全部倒塌,中间就是一个土墩。这里的敌楼由于没有城墙相连,所以只有一个楼门。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回望4号敌楼,挺漂亮的敌楼可惜是个独眼“实心”楼,只有一门(北)一眼(南)。如果是个不塌的,能进去看看里面的布局该是多有意思。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过了4号楼又是一个深U,对面是个石头山尖,看着挺危险。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队员都小心翼翼的前行。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看看这个石头山尖,需要两只手扒着石缝上去。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这个石头山尖上拍一下下面的烽燧,就是那个小黄点,上面的队员向我们招手。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用450MM长焦头拍一下墩台上的队友。这是个03号烽燧,在4号楼和5号楼之间。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从这个石头山尖上下去还是挺惊险的。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下去后用长焦镜头拍一下后队队员下山的情景,最下面穿白衣服坐着的的那块岩石挺高,不好下。当时听到一声女孩的尖叫,看见扬起一片灰尘,幸好有惊无险。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03号烽燧,一个毛石垒砌的石墩台。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后面可以看清是个圆形烽燧。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5号敌楼前面回拍尖石头山(左)和03号烽燧(右)。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5敌楼的前脸(南面),由于距离太近不好拍全。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5号敌楼的东门。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个敌楼的内部还比较完整,很多队员在此休整吃饭。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强烈的阳光下,点着小气炉,热气腾腾,各种吃喝,香烟点着,凉爽的小风一刮,多么惬意。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里的箭窗都是这种的,挺有特点。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登顶的阶梯,又窄又陡。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上面的洞口。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敌楼外面树上还挂着青鸟户外的布条,看着挺亲切。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6号敌楼(右)和僧帽山(左)的位置,6号敌楼是最后一个,领队说僧帽山非常险峻,不可攀越
最后向6号楼进发,原来准备和我一起去的人,看见前队已经去过6楼后返回到这里了,于是跟着他们一起下撤了,领队的计划是先下来的凑满一车先走。我就一个人独行,还好有不断返回的前队给我提示道路。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04号烽燧,也是个圆形墩台,但是坍塌的比较厉害,没有直立的墙体。这里是小路由向东转向北的转折点。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这里拍了一个接片,僧帽山和6号楼东面的景象,这里快到河北省了。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个6号楼是建在一块崖壁上,右侧东面的崖壁几乎垂直。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6号楼,里面也都坍塌了,就剩四周的墙体,入口还不好爬,一人多高,需要找好踩踏的位置才好上。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里面的残骸堆得挺高,箭窗得趴着看。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里面全是树丛,没啥好看的。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下面的人还在不断地往进爬。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年轻人真有不怕死的,站在残墙上摆姿势,外面可是6~7米高的墙体和悬崖。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残缺的箭窗洞里拍一张外面的景色就开始下撤,下城楼时还得有人在下面指挥着,先踩哪后踩哪。
下撤的路口在5号楼和03号烽燧中间的鞍部,非常不起眼,有个前队的队员坐在那里守候,如果是我一个人还真找不到。说是树枝上挂了一个塑料瓶,在提示下我才看见,挂的一人来高,谁会往上面看。一般人都是平视,或者往下看路。真幸运有人等候。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下山的路也不好走,但是没有树丛了,不刮人。先是很陡的土坡,让前队的人都踩成虚土了,全仗着登山杖。下到三分之一处就是乱石沟,蹦来跳去的,又没风,还挺热。在那等候的小伙子看到后面没人了,就和我一起下,陪着我走到沟底,真是暖男。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终于下到沟底,夕阳西照,静谧的小路景色挺美。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在路上又回到早上上山的地方,整个是一个回环。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路上又碰到几个队员,觉得回来的路还挺长,老也走不到。早上来的时候体力好,新鲜劲大,不觉得。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终于走到了停车场,傍晚的光线已暗,后队还有很多人没到,我算是第二辆车中队的,我们的前队还有人到乍儿峪城堡去看了看。最后我们是5点多出发回京,到家8点半。
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这是我“六只脚”的轨迹,由于开的晚了,所以起点和终点不在一个位置上,别人记录的“六只脚”里程是11公里多,领队用专业表记录的是14公里,“六只脚”的缺点就是只记录平面的距离,没有爬升和下降的距离。
总结这次穿越:1是对于密云地段的长城有一定的了解,这里的城墙不连贯,所以敌楼多是孤楼,没有联通城墙的穿堂门,只有一个门。
2是在连续的敌楼地段,基本每楼之间隔着一个烽燧,《明史·王翱传》:“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 讲的就是长城沿线的情况。
3是这一段一共有6个敌楼,4个烽燧。
4是这次穿越比较辛苦,树丛太密,路不好走,基本全程都是,手腕小腿多有划伤扎伤,体力倒是没问题。领队说这是回家最早的一次,队伍比较整齐。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