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2018-09-28 15:48:37)
标签:

旅游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关于乌龙沟长城的信息还是在网上浏览时发现的,曾于两年前探访过一次,没有穿越细看。这次看到義户外平台组织有从煤窑村穿越到乌龙沟长城的活动,就提前两天了报名,当知道我是最后一个报名时,暗自窃喜。
2018年9月22日早上7点15从北京北土城地铁站发车,10点20到达河北涞源县煤窑村,一路顺风,全队52人,浩浩荡荡。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煤窑村的过街楼,楼子不见,仅余门洞。
       两年前是和朋友坐公交来的,途中碰到一群年轻人包车来玩,正好空两个座位,于是交了些钱一块到长城上看了看,也就呆了一两个小时就回了,因为是蹭别人的车。小商务车居然在狭窄的山路上几乎开到山顶,轱辘经常贴着崖边,山路又挺陡峭,十分惊险。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煤窑村隶属于乌龙沟乡,听说煤窑村历史上确实出过煤,后来挖完了,但是名字却延续下来。
咱们国家传统的过街楼指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这在农村多是一种仪式性建筑,就像牌坊一样,村口建一个,一是比较醒目,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二是门洞上的建筑经常是小庙,供奉一些神祇,人从下面过去,象征对神祈的膜拜,就像过街塔一样。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农村村口、重要集会场所或者寺庙,经常会有一棵老树,也是农村的一种传统习俗。这是煤窑村过街楼后面的老槐树。颇有年头。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过街楼的后面,这个过街楼有毛石垒砌,门洞两端上面有整齐的花岗岩拱券装饰。
煤窑村属乌龙沟乡所辖,乌龙沟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东部,距县城27千米,辖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乌龙沟村。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村中的老屋,还是用黄土加麦秸抹墙,墙体里面是碎石垒砌。
涞源县是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三合一”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河北省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重点县),所以这里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民风非常古朴实在。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家以前就算是比较殷实的,老房子建的非常规矩。
历史上煤窑村也是个兵家要地,明代《四镇三关志》中<真保镇,形胜,乘障>一节所载:“煤窑沟口,正城一道,冲。”就是说这里曾经有一道关城,冲要之地。书中的“形胜”指地形有利的地方。“乘障”指防卫的屏障。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我们队伍穿过村子,来到后面的玉米地,远处的山脊上长城已经清晰可见。
书中的真保镇是指:明朝为了强化边务,先后设置了九个重镇,统称“九边”。嘉靖三十年(1551),为保护皇陵和加强京城的防务,明廷于蓟镇又析置出昌镇和真保镇,时称“九边十一镇”。真保镇是十一镇之一,乌龙沟煤窑沟口属真保镇所辖。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收玉米的老乡看到我们这些花花绿绿的队伍,也不稀奇了,看到我拍照,笑着伸出两个手指打招呼。我们穿过村子和玉米地,下到山沟里,顺着小溪往山里走。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9月的下旬金风送爽,一扫夏天的酷暑闷热,让我们这些吃饱撑的爬大山的,心情飞扬。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里人烟罕至,原生态的野外美景在北京是不多见的,如果北京有这么一块地方,早就人头攒动了。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溪水潺潺,伴随着我们的进山路,真是不错的一趟秋游。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溪水在巨大的岩石上冲刷出了水潭,一层一层的流下去,在北京还不得圈起来收费。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我们来到山脚下,前队走的快了,我们中队找不到登山路,我(68岁了)和一位76岁的老人及三四个女队员顺着山沟小路脱离大队去找路,后来又听大队喊道:从哪里上都行,我们就按着眼前的小路登山,这里真的是非常陡峭和危险。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那位老先生给我(左面)拍的,很陡的,我想拍一张都没法难转过身来。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段山路角度有七八十度,攀爬时几乎和山体面对面,依稀沿着小路,踩着略微突出的岩石和树根往上爬,后面是深深的山谷。那位老先生真棒,还爬到我前面去了,据他讲曾经在川藏当过兵,爬山绝对好手。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身后的几个妹纸也安全到达山顶,在山顶上看到了大队从左面的敌楼里出来向我们这个方向下来,我们从沟底斜切过来,省了上面的一段路,但是我们没有看到那个敌楼。
乌龙沟乡境内的乌龙沟长城与白石山长城同是一线,全长22.2公里,敌楼71座,战台8座,马面7个,烽火台5座,是我国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地段。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我们的大队是从左面敌楼后面的石头山上翻过来的,右面的敌楼是通往唐子沟方向(西面)的,不在我们今天的路线中。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我们几个人登上长城的地方,这个敌楼在东面,一个领队去找路线,据说前面是断崖,没路,又返回这里。这个敌楼也不方便穿越,楼口距下面有三米多高,下来的时候要有人接着。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回望我们上山的那个沟底,没看六只脚,这里的海拔不知多少。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那位老先生站在残缺的雉堞上摆姿势,真悬!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我们要翻过这个山脊下到对面的沟底(右面),山路上已经能看到蛇行的队伍。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面的山坡也有一定的斜度,但是比对面刚才上山的地方好多了。涞源县是抗日根据地:黄土岭战役,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被击毙。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我们到达沟底,在这里吃了饭,歇了一下,山风习习,透心的凉爽。涞源县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饭后,沿着沟底的小溪往左面继续上路。白求恩大夫1939年10月在涞源县孙家庄为伤员施行手术的小庙依然保存完好。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溪水在巨石上冲刷出的水道,说明这里是常年有水,不是季节性河流。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冰晶玉洁,如水晶般的透亮,山泉泪泪。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一路上咕噜咕噜的山泉声相伴左右,大家兴致勃勃,有的拍照留影,有的采蒲棒,有的戏水,欢声不断。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绝对是个原生态的野山沟。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我们又来到长城脚下,远处山脊上的长城就是我们今天穿越的目标。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争先恐后向目标冲击。这里的山体基本上是砂砾岩,风化以后形成很多碎砂砾,容易打滑。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下面的队伍上来了。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山脊上蜿蜒的长城历历在目。
乌龙沟长城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内长城的一部分。西接山西省平型关南的下关,东北入涞水县,涞源境内全长150公里,经12个乡镇,修建这段长城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防止蒙古族的入侵。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我们登城的豁口,城墙墙基是粗加工、不太规则的方石垒砌,内填碎石和黄土夯实,做工不如北京的长城城墙。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我们登上的第一座敌楼,外形基本完好,气势恢宏。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看看墙体的制作,多么精美,就是在今天也是无可挑剔。磨砖对缝,勾缝的灰浆还相当饱满,几百年了,令人五体投地。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第一座楼的入口,匾额丢失,门券残破,这是没有修复过的,后面有几个楼子是修过的。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敌楼的环廊,上面的窟窿是登上楼顶铺房的洞口。这里的敌楼形式基本一样,都是中间是个方厅,四面是环廊,全部拱券砖顶,敌楼上有楼橹(也称铺房,值守士兵住房),铺房为砖木结构,多已倒塌。有门一侧为一门两眼箭窗,无门一侧为四眼箭窗,通往楼橹没有建砖石蹬道,使用的是木梯。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中间的方厅,拱券砖顶,由于是砖构,所以保存完好。方厅有四个拱门,通向环廊。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方厅的角柱。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敌楼的箭窗,也是基本统一格式。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从残门洞看对面的敌楼,这个敌楼的后面是山险,由于是集体活动没有爬上去看。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从远处看前面的第一个楼子和后面靠近山险的楼子。
长城在修建中利用悬崖绝壁的险境代替边墙,叫做山险墙或者劈山墙。这里最后面的敌楼位于险峰前,所以险峰上没有再修建城墙。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多么完整的石头雉堞,现在这种石头雉堞完好的不多,样边长城几乎没有完好的。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种毛石垒砌的雉堞不同于北京砖砌的,宽4米多,高2米左右,垛口离地面有个70~80厘米,方便俯身向下射箭,有的还开有瞭望孔。雉堞两面用灰浆抹平,增加其坚固性。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是我们即将登上的第二个敌楼,但是它的这个楼门距地面有个5~6米高,只能从它右面的门进去。
据乌龙沟“阅视碑”和文献记载:“乌龙沟长城属真保镇紫荆关路管辖。”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从侧面拐过去也要走悬崖边上,不可大意。
明朝为了强化边务,先后设置了九个重镇,统称“九边”。九边是在明初边地都司、行都司的基础上,根据当时边防形势、实行分地守御的原则形成的,它的形成以设置镇守(都督、总兵官)为标志。《明史·兵志》记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右面是第二个楼子的楼门,左面是经过的第一个敌楼和远处的山险楼。
嘉靖三十年(1551),为保护皇陵和加强京城的防务,明廷于蓟镇又析置出昌镇和真保镇,时称“九边十一镇”。到了万历年间,又从蓟镇析置出山海镇,从固原镇析置出临洮镇。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些敌楼基本是一个模子,区别就是开门是根据城墙的走势各有不同,第二就是通往楼橹的梯口各不相同。
蓟镇,总兵官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三屯营镇)。管辖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至黄榆关(今河北邢台市西北太行山岭),全长 1500多公里。蓟镇长城分为蓟州镇、昌镇、真保镇三个管辖段。所以真保镇属于蓟镇管辖。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个敌楼没有修过,拱券上的砖掉了不少,看着挺危险。
真保镇总兵设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初驻保定,万历元年(1573年)令春秋两防时节移驻浮图峪。管辖的长城东自门头沟的沿河口连昌镇(北京昌平)长城,西至故关鹿路口(今山西省平定县境内)。北起紫荆关,经倒马关、龙泉关、娘子关、南至故关,全长390公里。
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这个楼的梯口在中间的方厅上面,有别于其他敌楼。
真保镇又分紫荆、倒马、龙泉、固关四路镇守,每一路设一参将。
本节到此,下节续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