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上)

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长城游记 |
关于乌龙沟长城的信息还是在网上浏览时发现的,曾于两年前探访过一次,没有穿越细看。这次看到義户外平台组织有从煤窑村穿越到乌龙沟长城的活动,就提前两天了报名,当知道我是最后一个报名时,暗自窃喜。
2018年9月22日早上7点15从北京北土城地铁站发车,10点20到达河北涞源县煤窑村,一路顺风,全队52人,浩浩荡荡。

这是煤窑村的过街楼,楼子不见,仅余门洞。
咱们国家传统的过街楼指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这在农村多是一种仪式性建筑,就像牌坊一样,村口建一个,一是比较醒目,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二是门洞上的建筑经常是小庙,供奉一些神祇,人从下面过去,象征对神祈的膜拜,就像过街塔一样。
煤窑村属乌龙沟乡所辖,乌龙沟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东部,距县城27千米,辖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乌龙沟村。
涞源县是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三合一”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河北省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重点县),所以这里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民风非常古朴实在。
历史上煤窑村也是个兵家要地,明代《四镇三关志》中<真保镇,形胜,乘障>一节所载:“煤窑沟口,正城一道,冲。”就是说这里曾经有一道关城,冲要之地。书中的“形胜”指地形有利的地方。“乘障”指防卫的屏障。
书中的真保镇是指:明朝为了强化边务,先后设置了九个重镇,统称“九边”。嘉靖三十年(1551),为保护皇陵和加强京城的防务,明廷于蓟镇又析置出昌镇和真保镇,时称“九边十一镇”。真保镇是十一镇之一,乌龙沟煤窑沟口属真保镇所辖。

我们来到山脚下,前队走的快了,我们中队找不到登山路,我(68岁了)和一位76岁的老人及三四个女队员顺着山沟小路脱离大队去找路,后来又听大队喊道:从哪里上都行,我们就按着眼前的小路登山,这里真的是非常陡峭和危险。
乌龙沟乡境内的乌龙沟长城与白石山长城同是一线,全长22.2公里,敌楼71座,战台8座,马面7个,烽火台5座,是我国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地段。

我们的大队是从左面敌楼后面的石头山上翻过来的,右面的敌楼是通往唐子沟方向(西面)的,不在我们今天的路线中。

这是我们几个人登上长城的地方,这个敌楼在东面,一个领队去找路线,据说前面是断崖,没路,又返回这里。这个敌楼也不方便穿越,楼口距下面有三米多高,下来的时候要有人接着。

回望我们上山的那个沟底,没看六只脚,这里的海拔不知多少。

我们的大队是从左面敌楼后面的石头山上翻过来的,右面的敌楼是通往唐子沟方向(西面)的,不在我们今天的路线中。

这是我们几个人登上长城的地方,这个敌楼在东面,一个领队去找路线,据说前面是断崖,没路,又返回这里。这个敌楼也不方便穿越,楼口距下面有三米多高,下来的时候要有人接着。

回望我们上山的那个沟底,没看六只脚,这里的海拔不知多少。

绝对是个原生态的野山沟。

我们又来到长城脚下,远处山脊上的长城就是我们今天穿越的目标。

争先恐后向目标冲击。这里的山体基本上是砂砾岩,风化以后形成很多碎砂砾,容易打滑。

下面的队伍上来了。

山脊上蜿蜒的长城历历在目。
乌龙沟长城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内长城的一部分。西接山西省平型关南的下关,东北入涞水县,涞源境内全长150公里,经12个乡镇,修建这段长城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防止蒙古族的入侵。

这是我们登城的豁口,城墙墙基是粗加工、不太规则的方石垒砌,内填碎石和黄土夯实,做工不如北京的长城城墙。

这是我们登城的豁口,城墙墙基是粗加工、不太规则的方石垒砌,内填碎石和黄土夯实,做工不如北京的长城城墙。

这是敌楼的环廊,上面的窟窿是登上楼顶铺房的洞口。这里的敌楼形式基本一样,都是中间是个方厅,四面是环廊,全部拱券砖顶,敌楼上有楼橹(也称铺房,值守士兵住房),铺房为砖木结构,多已倒塌。有门一侧为一门两眼箭窗,无门一侧为四眼箭窗,通往楼橹没有建砖石蹬道,使用的是木梯。
长城在修建中利用悬崖绝壁的险境代替边墙,叫做山险墙或者劈山墙。这里最后面的敌楼位于险峰前,所以险峰上没有再修建城墙。

多么完整的石头雉堞,现在这种石头雉堞完好的不多,样边长城几乎没有完好的。

这种毛石垒砌的雉堞不同于北京砖砌的,宽4米多,高2米左右,垛口离地面有个70~80厘米,方便俯身向下射箭,有的还开有瞭望孔。雉堞两面用灰浆抹平,增加其坚固性。
据乌龙沟“阅视碑”和文献记载:“乌龙沟长城属真保镇紫荆关路管辖。”
明朝为了强化边务,先后设置了九个重镇,统称“九边”。九边是在明初边地都司、行都司的基础上,根据当时边防形势、实行分地守御的原则形成的,它的形成以设置镇守(都督、总兵官)为标志。《明史·兵志》记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嘉靖三十年(1551),为保护皇陵和加强京城的防务,明廷于蓟镇又析置出昌镇和真保镇,时称“九边十一镇”。到了万历年间,又从蓟镇析置出山海镇,从固原镇析置出临洮镇。

这些敌楼基本是一个模子,区别就是开门是根据城墙的走势各有不同,第二就是通往楼橹的梯口各不相同。

这些敌楼基本是一个模子,区别就是开门是根据城墙的走势各有不同,第二就是通往楼橹的梯口各不相同。
蓟镇,总兵官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三屯营镇)。管辖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至黄榆关(今河北邢台市西北太行山岭),全长
1500多公里。蓟镇长城分为蓟州镇、昌镇、真保镇三个管辖段。所以真保镇属于蓟镇管辖。

这个敌楼没有修过,拱券上的砖掉了不少,看着挺危险。

这个敌楼没有修过,拱券上的砖掉了不少,看着挺危险。
真保镇总兵设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初驻保定,万历元年(1573年)令春秋两防时节移驻浮图峪。管辖的长城东自门头沟的沿河口连昌镇(北京昌平)长城,西至故关鹿路口(今山西省平定县境内)。北起紫荆关,经倒马关、龙泉关、娘子关、南至故关,全长390公里。
真保镇又分紫荆、倒马、龙泉、固关四路镇守,每一路设一参将。
本节到此,下节续接。
前一篇:西台子到僧帽山长城
后一篇:煤窑村穿越乌龙沟长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