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关堡、洪桐峪水关、完美楼长城游记

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长城游记 |
本人一直对古长城和古迹颇有兴趣,又喜欢户外郊游,正好看到山哥户外有到白马关长城的活动,于2018年9月8日报名参加。
白马关村,隶属密云区冯家峪镇,位于密云城及镇政府北部。当天天气预报多云,初秋气温还是挺高,28度。
由于领队也没来过,所以也是探路,所走的路线有些来回曲折,我是回家后按顺序整理了一下。

白马关村沿着公路一侧有好几里长,这是村里广场上的白马雕像。白马关村是明代长城的一个关口,是密云通往塞外正北方向的重要通道。
白马关之名源于白马川,白马川之名又源于旁边的白马山。从城堡北去十余里的长沟即为白马川,山川长三十余里,白马关河流经其中,山峡路窄,山峦起伏,地势险峻。
明代密云隶属蓟镇,蓟镇为明九边重镇之一,所辖边防从山海关到昌平的居庸关全程1200里。密云境内设边城四路,白马关属石塘路长城段,亦属边城要塞。明永乐年间开始在白马关修建城堡,起初是一座简易小城堡。
据《四镇三关志》<蓟镇形胜·乘障>载:“石塘路关寨二十三,白马关下,……白马关,永乐年(1403~1424)建,通大川,正关河口,通众骑。极冲。红土峪并庄叶峪,通单骑,余通步,缓。”而这座城堡,《四镇三关志》载:“白马关营城堡一座,洪武年(1368~1398)建。”这可能是最早的记载。
明朝时白马山自然形成了与蒙古部族的分界线,大山南面为明朝属地,大山北面为蒙古部族地域。明朝政权在白马川的山峡路窄的战略要塞修筑长城关隘,筑起了这座城堡。
嘉靖三十年(1551年)重修城堡,关堡坐北朝南,东靠山,西邻公路河流,北侧为明长城和白马关隘。城堡呈长方形,周长四百多米,设一南门。驻提调官守关筑城修边,统领军兵加固边城,加高加厚,设垛口,筑子城墙,建观察楼,防御城等,使边城能攻能守,防战全能。
《四镇三关志》载:白马关辖关寨十一:陈家口关,东驼古关,西驼古关,左二关,响水谷关,白马关,划车岭寨,白崖谷关,冯家峪关,营城岭关,黄崖口关。俱永乐年间(1403~1424)建。边城一百五十里,空心敌台三十六座。由此可见是先有的城堡,后有的城关。
《三关边务总要》载:要蚕房谷十里至陈家谷横岭北平漫,通单骑。又五里至东驼谷关,北平南险,通单骑。又十里至西驼谷关,正关并迤东墩共通骑,冲。又三里至左二关,正关通骑,极冲,余通步。又十里至响水谷,通步。又十里至白马关。
《读史方舆纪要》载:白马关在石塘岭东北四十里,东去潮河川九十里,有城,有水关。关北七十里有汤河,又北百里为满套儿,要冲也。自汤河上稍正南行,顺白河至石塘岭,可二百里,山恶水深。由此可见白马关御敌的重要性。
据《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1992年版)中记载:“明初修长城时,从东北野马川窜进一匹暴烈的白色野马,到处狂奔,糟蹋庄稼,时而伤人,后被修长城的兵将擒服。长城关口定名‘白马关’,河称白马关河,成村后以关命名。”至于杨六郎白马一说更是民间臆造。
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唐代,连枷就经过加重改造用于军事,主要用于守城。
嘉靖三十八年(1559),堡内建有“广丰仓”,嘉靖四十四年(1565)置提调署。后至清代,白马关战略位置虽减弱,但清政府仍不失对其的重视程度。据《密云县志》记载:“清乾隆时期,石塘路守营由白马关移驻,隶提标把总1员,外委2员(驻白马关、大水峪关)”戍守。
看完了白马关堡,回到公路上去找洪桐峪水关。在路边有一条白色、干涸的碎石河沟,顺着往里走就到了。

水关的墙基,巨石完好,两侧墙壁上有门闩孔,我看周围的景象,这里更像是泄洪洞。通过水关的是一条沟涧,乱石堆积,很难通车过人,但是这里的门闩又说明有城门(也许是栅栏城门,水旱通用)在,真是匪夷所思,难道是历史的变迁?
明朝建立后,蒙古族人退出关外,明朝政府为加强了边关的防御,除了重新加固白马关城堡,又将大批移民迁至于此,填充要塞空缺。
经济的繁荣加速了贸易的发展,于是以白马关城堡为中心,出现了一条向南直达石匣古镇,向北直抵丰宁,长约200公里的商旅通道——白马古道。

我们找到了进山的路,在小公园的南边不远,有条水泥路通往山里,顺着水泥路走到头就是一条泄洪的山沟,顺着它继续前行,满是乱石,行走比较艰难。

突然发现路边有两块长城文保石碑,一个是脑峪沟东水关遗址。

一个是脑峪沟北水关遗址,但是没看见有任何遗迹存在,也是因为集体活动,没时间在周围细细查看。

由于这个楼的三面墙基很窄,所以不能拍到完整的敌楼。

敌楼的北面(我的感觉)是入口,有比较宽的余地,拍一张完整的敌楼。

这个敌楼的入口不太大,拱券由巨石搭建,底部石梁左右各雕有一朵花,这在长城的敌楼里是不多见的。
佛朗机炮由欧洲发明,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传入中国,按葡萄牙国名称之为“佛朗机”,成为中国明代中期火炮。发展种类众多。
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他镇守蓟州十六年,为长城配置了大量的佛朗机炮和火铳。
这次活动比较顺利,虽然有些迂回,强度不大,大约20来人,队伍整齐,准时回家。
通过这次探访对于密云的长城感觉与其他的地段有些不同,就是孤楼多,城墙也是一段一段的,没有连成一条线,就是在紧要之地建有关城。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