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到此一游。

从玉皇阁前面的停车场看玉皇阁。
蔚县春秋时为代国地,秦置代郡,两汉时称代郡,南北朝北周宣帝时(公元579年)置蔚州,自此为蔚州地,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始置蔚县。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蔚州卫指挥史周房将蔚州土城改建为砖城,辟东、西、南三门,正北无门,建玉皇阁一座,与三门遥相对峙。

蔚州城北城垣上有一座弘整高峻、庄严壮观、气度不凡、整体保存完整的典型古建筑——玉皇阁,又称靖边楼。这是从东侧看城墙上的玉皇阁。

龙虎殿前面的石狮子,古朴简洁,像是明代遗物。
据《蔚州志》记载,昔日城垣有楼阁24座,独此楼最为弘整高峻,雄伟壮观。现存玉皇阁坐北朝南,总面积为2022.3平方米。
龙虎殿东西两侧各有小式硬山布瓦顶角门一座,由此可进达上院。

山门已不见,直接就是龙虎殿(佛教的天王殿),供奉青龙白虎,以渲染朝拜玉皇大帝的临前威仪。

龙虎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梁架上有彩绘。脊檩下题“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冬朔旦元吉创立”。
玉皇阁分前后两院,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前院由龙虎殿、东西禅房等组成。后院东南、西南两角分立钟鼓楼,正北耸立着玉皇阁正殿。

过了龙虎殿就是第一进院子,东西为道士房各三间,对面后院山门下面左右道士房各三间。

通过十八步石砌台阶进后院山门,直通正殿。

山门还是老建筑。

山门和钟楼。钟鼓楼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建筑格式均为重檐歇山布瓦顶。

西侧的鼓楼。钟鼓楼的建筑挺有意思,为了加长挑檐,四个角都增加一根柱子(每个角前后两根柱子),四边增加一圈横梁,显得钟鼓楼头大脖子细,别具一格。

从二进院山门看龙虎殿后面的院子。

玉皇阁大殿,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历代均有修缮,端庄而敦实。
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为三重檐歇山琉璃瓦顶。正脊为琉璃花脊,两端砌盘龙大吻,脊上为琉璃八仙人,边脊砌大吻跑兽,四角脊梢装有兽头,下悬铁铎,微风吹拂丁当作响,气势非凡。

前廊檐下大门左右共有八通石碑。其中重修碑七通,分别为: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康熙五十八年,乾隆四十六年,光绪二十二年,光绪廿三年(两块),道光廿五后重修碑记。另有明嘉靖廿二年山西右参议苏志皋题《天仙子》词碑一通。

前门柱上的楹联。

草写字体,不好辨认。
前廊的梁架结构,整个建筑木架油饰,彩绘为"和玺"、"苏式"图样。
正殿按“明三暗二”格局建筑,外观三层,实为两层,平面呈长方形,上下阁楼均为面宽五间(24米),进深四间(20米)。

有一层简易斗拱,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老料,颇为沧桑。

上阁楼四周有游廊,下阁楼有前出廓。

上檐的斗拱,有明显的明代式样。

大殿的前廊一侧。大殿用柱36根,柱上有精美的斗拱。

大殿内登上二层的楼梯,遗憾不开放。

底层梁上钉有长方形木匾三块,分别为:康熙廿二年,乾隆廿九年,光绪廿三年重修匾。

山墙顶部绘有墨色云龙图案。

大殿内,正面(北面)塑有玉皇大帝神像,墙壁上绘制有大型人物壁画“封神图”。在玉皇大帝塑像两侧的墙壁上,绘制着五元大帝及王母娘娘。此为北墙王母娘娘的画像。

东西两壁上绘有“三十六雷公”。帝王威严,雷公狰狞,侍者秀目,场面宏大,色彩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东西壁画各长7.4米,高2.5米;北壁画长12.8米,高2.5米。
帝王威严,雷公狰狞,侍者秀丽,场面宏大,设色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风格相承“吴带当风”。

壁画上的图题字。

各种神祇形象生动。

二进院子的东西两侧有小门通往城墙和玉皇阁的后身。

登城的步道。

玉皇阁的侧面,气势恢宏,三层挑檐出檐深远,檐角上翘指苍穹,如雄鹰展翅,风铃清脆悦耳。

原木的柱子凝聚历史的沧桑。

三层挑檐和钟鼓楼相映成趣,显示明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卓越的审美。

檐下的斗拱。

从侧后面看大殿。
玉皇阁造型独特,规模宏伟,结构严谨,对称平衡,亭台楼阁,工艺精细,高楼气势宏大,小阁玲珑剔透,主体突出,陪衬有致,互为竞相媲美,楼阁出檐深远。
玉皇阁西面的北城墙,尚未修复。
蔚州城周七里十三步,城高四丈,东为安定门,南为景仙门,西为清远门,惟北城墙未开城门,而建有玉皇阁一座。蔚州城不设北门,这与明初防御元朝残余势力骚扰的形势有关。

这是玉皇阁东面的北城墙,经过了修复,为了方便进出开了一个城门洞。
蔚州城墙由结实的夯土累筑而成,外包城砖以防止风化。整座城池布局呈龟形,北面突出一块,类似头部,上建玉皇阁。且为防守考虑,北面不开城门,大有靠着护城河严防死守之意。

从城墙上远眺城外的新城,这一点蔚县做的不错,老城不动,新城建在老城外面,不像北京,毁得一塌糊涂。

玉皇阁东面,上有额匾,目穷千里。楼上所有匾额都是新人所写。
所有楼阁尽为雕梁画栋,刀笔冼练,功底深厚。迈进大殿使人肃然起敬,登临高阁可凭栏远眺,上扶白云,下履轻风,大有飘飘欲仙之感,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平罗县城全景尽收眼底。

玉皇阁东侧的步道。

最后用接片展示从龙虎殿后面看玉皇阁。
登临玉皇阁可凭槛眺望塞外大好风光,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