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中国旅游 |
西古堡位于河北省蔚县暖泉镇,在它的西侧。古堡集古城堡与古戏楼、寺院、宅院于一体。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明末清初续建,是古蔚州“八百庄堡”中最独特、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堡瓮城形制结构别具一格,古式建筑呈明清建筑风格。
2018年2月到此一游。
西古堡的北城墙,左边的牌楼后面的城门就是进入景区的北入口。
历史上蔚县有“八百庄堡”之说。十里一堡、五里一庄,有村便有堡、见堡便是村。蔚州古村堡最早的始建于商周时期,现大多为元、明、清三代所建。从功能上有“军堡”、“民堡”之分。
唐宋时期蔚州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之地。明朝之始,地处华北平原以北的雁北地区成为游牧民族和汉民族的拉锯战争地带,促使修边固防成为第一要务,所以明代实行军屯制度,修建村堡成一时之风,出现了“凡村必堡”的壮观景象。遍布蔚县山川的古村堡为本地的先民们抵御兵祸匪患、天灾兽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籍中的蔚州疆域图,里面记载了大量的村堡图。
明正德十年,张钦纂修《大同府志》载,蔚州有堡寨46座。
明嘉靖四十年,孙世芳修《宣府镇志》载,蔚城属堡109,属寨3,共112堡寨。官户四百十二,军户九千六百五十,口五万三千二百八十五,屯丁千八百六十八。
正德版《大同府志》载的是蔚州属堡寨,嘉靖《宣府镇志》载的是蔚州卫属堡寨,由这两本志书推断,明中期蔚县境内应有堡寨约158个。
明崇祯八年来临纂修《蔚州志》载,州堡79,卫军堡78,村堡共计157个。民户、军户、匠户共有一千八百七十四户,男子一万一千一十六名,妇女一万五口。

西古堡北城的瓮城城门,向东开,瓮城城墙高10米左右,高峻坚固,既是进出的关口,又是瞭望的岗哨。
从这些村堡的构建上分有独门堡、多门堡、城中堡、连环堡、堡套堡、品字堡之别。蔚州的古村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形态各异,并自成体系。
西古堡建于明中叶嘉靖年间,初建时仅有一南门(明代不建北门),清初顺治年间新建北门,并在南北门增建二座瓮城。城堡墙平面布局呈方形,边长230余米,黄土夯筑,墙外凸出土筑马面,高约10米。
南北瓮城内的建筑布局多样巧妙,工艺精细,体现了古代民间建筑的高超技艺。两座瓮城的内城门为明代所建,外城门及瓮城内的建筑是清代顺治年间增建。
西古堡平面呈方形,南北长330米,东西宽260米,总面积67300平方米,城墙为黄土夯筑。南北堡墙东部设一座砖包砌的小瓮城。南北瓮城平面均呈方形,边长约50米,两瓮城均朝东开门,各建有堡门一座。
北真王供奉的是殷商太师闻仲(当地人写为“文仲”,费了半天劲才弄明白),有坐骑墨麒麟,能须臾千里,手执雌雄双鞭。头生三眼,中间的眼睛拥有神通,可以放射出数寸白光,辨奸邪忠肝。《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神时,将太师闻仲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昔化天尊,行“催云助雨法”。两侧侍立雷公电母。
村堡人家,院墙不开窗。一色的黄垣朝外。站在街上,看不到院子里的名堂。那就猜,门脸高大深阔的,就是昔日的村上大户吧?
西古堡沿街巷两侧分布着完整的明清古民宅。现存古民居院落180余处,其中较大的连环套院5所,亦称九连环院,小巧规整的古四合院49所、有观赏价值的古民房246间。每条街巷、每片民居均为青砖灰瓦、雕花门楼,完整地保留了明清古村堡的历史风貌。
一般人家的住宅,前院的倒座房与厢房直接用于居住。而豪门大户的前院则用来停放骡、马拉的大车,围绕此院的倒座房与厢房则供佣人居住,或用来豢养骡、马、牛等牲口。
老宅大红灯笼高高挂,苍老而气派。

俯瞰南瓮城,这里建筑很多,内有殿堂、楼阁、戏楼、寺庙等74间(房间),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地藏殿、鬼王殿、十阎君殿、三义殿、马王庙、观音殿六座庙宇与一座戏台、两座钟楼、两座鼓楼错落分布,相映成趣。一座小小的瓮城既能拜佛敬神,也能开展文娱活动。现在依然在使用着的古戏楼上,逢年过节悠悠的唱腔,袅袅不绝于耳。
这里有三义殿(左)和马王殿(右)。三义殿供奉的是三国里的刘备,关羽和张飞。马王殿供奉的是马王爷,全名叫“水草马明王”,道教的神明,全称“灵官马元帅”,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之一。传说长有三只眼,又称“三眼灵光”、“三眼灵曜”。
西古堡是蔚县800庄堡的杰出代表,是现存最完整、规模最高的明清村堡文化遗存,是蔚县9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之一,瓮城、岭圣寺、地藏寺、九连环清朝民居、郭家祠堂、东西楼房院……精致典雅,古朴厚重,徜徉在古堡之内,仿佛岁月倒流,穿越了时空,梦回明清。每年写生的画家、拍摄的摄影家、研究古建的建筑学者、影视剧组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全文完。
前一篇:蔚县玉皇阁游记
后一篇:龙泉峪长城穿越大云峡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