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北京旅游 |
田义墓在北京海淀区法海寺西南500米处,是中国的第一座以宦官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监墓,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珍”即道教的三环套、宝珠、画、犀角、珊瑚、方胜、祥云。佛教“八宝”民间说法略有不同,以为雍和宫关于“八宝”的解释应该是较权威的。这“八宝”是:法螺(具菩萨意,妙音吉祥)、法轮(大法圆转,万劫不息)、宝伞(张弛自如,曲复众生)、白盖(遍复三千,净一切药)、莲花(出五浊世,无所染者)、宝瓶(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金鱼(坚固活泼,解脱坏结)、盘长(回环贯彻,一切通明)。

墓东有崇祯年葬此的太监马龙湖陪葬墓。十块青石围成的墓体,分别雕刻了十幅八仙故事图案。毫不费力就可辨认出的有:张果老捧寿、韩湘子吹箫、蓝采和挑篮……。这些画面都在适当位置雕有鹿、鹤以及树林、流水等景物,布局之巧妙令人叫绝。无论是刻画人物,还是动植物的点缀,这些图案都体现了写实与夸张巧妙结合的特点。
2016年2月到此一游。
田义墓又称慈祥庵、石香炉庵,坐北朝南,占地6000平米,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脚下,模式口大街80号。景区由墓园展区、宦官文化陈列室(慈祥庵)和田野石刻展区三大部分组成。
景区西侧南北中轴线是田义墓,东南两排古建平房(慈祥庵)为中国宦官文化史展览室(全国唯一一个太监博物馆),东北为田野石刻收集展区。
田义墓规制很高,帝陵的格局基本它都有,有陵门、神道、华表、石像生、棂星门、碑亭、享殿、寿域门、石五供、宝顶和地宫。缺少金水河和金水桥,还有方城明楼和宝城等等。已经是有僭越之嫌,不仅证明了明代贵族官僚常常超过礼制的丧葬习俗,而且证明了宦官在明代的专权和跋扈。
田义墓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葬有明朝万历皇帝身边最宠幸的当红大太监田义及其他十几位明清太监的墓群。到了清代,此墓已废弃,无人管理。有一僧人至此,对墓园景物十分钟爱,恐其遭贪利奸徒破坏,于是奏请康熙皇帝批准,在墓园东邻建“慈祥庵”一座,称为“东曲”,并将田义墓作为“西曲”归入庵中。又由于庵前有一巨大的石香炉,“石香炉庵”便由此得名。
慈祥庵有殿宇两进,三楹,内供观世音像,两侧为禅堂,有一小门与田义墓相通。目前殿宇作为“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展室。
田义官至正四品,按明《会典》规定:正四品官员墓前应配享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对,现在我们着到的田义墓的规制显然是越制了,只有一、二品官才配享有石人。
宦官田义,号渭川,陕西华阴人,生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九岁入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皇帝见其办事恭谨,练达老成,赐其蟒衣玉带,以示嘉奖。万历十一年,南京盐贼四起,民不聊生。万历皇帝派田义到南京,委以南京守备之职,缉拿盗贼。田义在南京六年,忠实执行旨意并完成了任务。
回京后,田义先后掌司苑局,巾帽局,司礼监印,同时兼掌酒,醋,麦局印,并御赐上方剑,许在禁地乘马,这在封建社会是少有的恩遇。
在田义担任的这些要职中,司礼监随堂办事、提督教习、督礼仪房、司礼监掌印、总提督礼仪房等都属司礼监系统中至为关键的职务。礼仪房也属司礼监,一般由掌印或秉笔兼摄,掌管“一应选婚、选驸马、诞皇太子女、选择乳妇诸吉礼。”
至于田义兼掌的司苑局、巾帽局、酒醋面局又分别是“八局”中比较实惠的职务,司苑局掌蔬菜瓜果,巾帽局掌宫中内使帽靴、驸马冠靴,酒醋面局掌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诸物。
田义整整当了10年司礼监掌印,直到因病去世,这一职务在明代可谓举足轻重。正因为司礼监负责批阅奏章、传达圣命,所以大臣们对司礼监太监也是拱手听命,仰其鼻息,就是大臣入阁,照例要拿着名片,捧着礼物,先拜谒司礼太监,然后才正式就职;平时路上遇见则叩头跪拜。
伴随着田义职位的上升,也由于他忠于职守、谨慎操劳,因此备受万历帝赏识,得到的赏赐格外优厚。万历初年田义当内官监太监时,皇帝就赐他蟒衣玉带。万历十四年(1586年)赏他岁加禄米。万历十七年(1589年)又“钦赐坐蟒,许禁地乘马”。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再“钦赐内府坐橙杌”。此后,他还奉旨“团营大阅”和“法司录囚”,这些在当时都是特殊的恩典。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田义卧病不起,万历帝特派医官诊视,不久田义去世,万历帝悲痛不已,特为他辍朝三日,五天之内派三人去谕祭他,并赏给大量冥钱,“赐祭三坛”,又赏“东园秘器”,下令工匠挖地宫埋葬,特“树享堂碑亭”,永久祭祀——这是少有的恩典。至此,田义荣贵善终。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
在宋代,棂星门又称“乌头门”,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
在古代,皇宫被比作天宫,入灵星门就是入天门,因此,灵星门被广泛用于宫室、坛庙,作为象征帝制、点缀皇家宫室坛庙的标志性礼仪建筑。
由东西两侧浮雕的石狮子把守着火焰棂星门,纹饰精美,南北两面均布满了寓意深远的石雕故事。
亭内立着明万历十一年(1583)敕谕碑一座,阴刻楷书体碑文。为万历皇帝《敕谕南京司礼监太监田义为南京守备》圣旨全文。
东亭内立着《乾清宫近侍司礼监掌印兼酒醋面局印总督礼仪房司礼监太监渭川田公墓表碑铭》,足见朝廷对于田义的重视。西亭内立《敕内官监太监田义》圣旨碑。
石五供始见于明代永乐帝长陵,后为定制,从佛教中借用的供养祭器。

石五供由石祭台和一个炉、2个花瓶、2个烛台组成。分为上枭、下枭和束腰三部分,束腰部分有八仙、八宝图案,所刻器物是用其谐音表示吉祥,如事事如意、平平安安、吉庆有余等。象征着皇陵香火永旺,神火不灭,仙花常开,长眠于地宫里的帝后们一年四季都在享受后代子孙的供养。

“七珍”即道教的三环套、宝珠、画、犀角、珊瑚、方胜、祥云。佛教“八宝”民间说法略有不同,以为雍和宫关于“八宝”的解释应该是较权威的。这“八宝”是:法螺(具菩萨意,妙音吉祥)、法轮(大法圆转,万劫不息)、宝伞(张弛自如,曲复众生)、白盖(遍复三千,净一切药)、莲花(出五浊世,无所染者)、宝瓶(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金鱼(坚固活泼,解脱坏结)、盘长(回环贯彻,一切通明)。

墓东有崇祯年葬此的太监马龙湖陪葬墓。十块青石围成的墓体,分别雕刻了十幅八仙故事图案。毫不费力就可辨认出的有:张果老捧寿、韩湘子吹箫、蓝采和挑篮……。这些画面都在适当位置雕有鹿、鹤以及树林、流水等景物,布局之巧妙令人叫绝。无论是刻画人物,还是动植物的点缀,这些图案都体现了写实与夸张巧妙结合的特点。
田义墓地宫多次被盗,于1998年5月被清理修缮,墓中剩存楠木板两块,墓志一盒。它是北京地区继明十三陵定陵、大葆台西汉墓之后第三座供游人参观的地下墓穴。
全文完。
前一篇:丫髻山(上)
后一篇:鸡鸣(山)驿古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