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灵山游记(上)

(2017-11-16 19:24:36)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北京旅游
北京千灵山公园位于北京市王佐镇西北,与戒台寺紧临,距京城30公里,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景区千峰竞秀,景色奇佳。主峰海拔699米,是北京西南第一崇山,有最大石窟洞群。
2017年11月12日和朋友到此一游。在苹果园赶7点发车的948,到戒台寺下车,进戒台寺到第二个停车场,顺着右手戒台寺边上往西的小路走700多米就到了千灵山北门。通过这次游览觉得从北门开始玩最好,因为北门在半山腰上,而南门几乎在平地上,要走长长的上坡路,又费体力,又没啥看的。坐公交车的话也是到北门最方便。
千灵山游记(上)
千灵山北门。
2003年王佐镇政府投巨资对千灵山进行了全面开发修建。重修后的千灵山已成为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身,以佛教洞窟为特色的著名风景区。
千灵山游记(上)
从景区大门看千灵山顶峰。
千灵山,史称极乐峰,位于王佐镇西北部马鞍山,主峰海拔699米,是北京近郊一座最高的山峰之一。登上山顶,可以俯瞰京城全景;天气晴好时,西南的猫耳山,西北的白草畔、百花山、老龙窝、清水尖,北面的阳台山、妙峰山,东北的鳞龙山、莲花山、凤凰坨、黑坨山、云蒙山等千米以上的远郊名山均清晰可见,是北京近郊远眺视野最佳的山峰。
千灵山游记(上)
这天我们来得很早,8点多就到了,景区没开门,这里8点半才来人。和看门人交涉了一会,才买票进去,一般人30元,65岁以上的25元。这里是由王佐镇出资修建的景区,所以不能免票。
千灵山游记(上)
进景区不远左手有孙膑洞,相传为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
千灵山游记(上)
洞内的供奉。
这里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是北京最大的石窟寺群,千百年来山中香火鼎盛,佛教建筑比比皆是。山谷间布满大小若干个洞窟,是隋唐以来佛教僧人隐修的处所,并留下许多佛像、碑刻、佛塔和石井等遗迹遗物。
千灵山游记(上)
从北门通往主峰的山路,修得很平整。
据史料记载推测,早在唐代以前这里就有佛教传播;民间流传有“先有极乐峰,后有戒台寺”的说法。从唐至今,它一直是戒台寺属地,作为该寺僧人隐修之所,与戒台寺同兴同衰,共同演绎了一千四百余年的辉煌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佛教文化资源。
千灵山游记(上)
顺着北门山路往上走,看到的第二个洞是观音洞。
观音洞,是千灵山诸洞中最大、最深的一个洞窟,因洞前原有“观音庵”而得名。又称“庞涓洞”,传说是庞涓在千灵山学习武艺的居所。也称“太古化阳洞”,有浓郁的道教色彩,可能与道教有关。原为天然溶洞,后经人工改造为佛教洞窟。洞口处辟为佛堂,正中供观音菩萨,观音左右分别供善财童子和龙女。洞口往里极深,相传与永定河相通,当地人称无底洞,洞内仍保留天然形态。
千灵山游记(上)
观音洞内景象,在观音像的后面有红色木隔扇,有个小门锁着,因为洞里巨深,有危险。
千灵山游记(上)
观音洞左面有一处龙泉,山石缝中有水的湿迹。右壁上嵌有一块古碑。
千灵山游记(上)
山缝中的水潭。
千灵山游记(上)
古碑碑额:万古流芳,碑文抬头:重修太古观音洞众善捐资等等,落款年代不清。
千灵山游记(上)
观音洞有侧高台上有石塔一座。
护国宝塔,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由京都东直门外牛房主禅明辉及其徒普照、信官郝春共同建造。高6米余,为八角十一层实心密檐式石塔。
千灵山游记(上)
塔座腰上的狮子。
塔身刻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大肚弥勒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佛像154尊,以及狮、龙、羊、象、犀角、金钱等吉祥瑞兽和杂宝纹饰。造型大方,雕刻精美,堪称塔中精品。
千灵山游记(上)
塔座上的佛像,莲花瓣上也雕着佛像,但是没有全刻,有意思,也许没耐心了。
千灵山游记(上)
石塔的密檐。
千灵山游记(上)
路边残留的红叶沐浴在晨光中。
千灵山游记(上)
继续往前的路上有一座拱门,应该是老物件。
千灵山游记(上)
过了拱门不远就是文殊庵。
千灵山游记(上)
文殊庵洞口。
朝阳三慧洞,由文殊庵、财神洞和娘娘洞三洞组成,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财神和送子观音。现存有“四神咒塔” 塔碑、塔铭及塔基、摩崖石碑等文物。“四神咒塔” 碑记载住持法现建塔缘起。摩崖碑首题《戒坛朝阳三慧洞建礼忏施茶功德碑记》,记载信士杨大林、谢爵等人布施茶钱,帮助三慧洞僧人能省等于每年四月初八日举办的“梁皇忏”佛事活动。
千灵山游记(上)
洞门门额题字:文殊庵,瘦金体。
千灵山游记(上)
洞内的文殊菩萨像。
千灵山游记(上)
说是朝阳三慧洞由文殊庵、财神洞和娘娘洞三个洞组成,但是其余两洞没看到,继续往上走。
千灵山游记(上)
路边的摩崖石刻。千灵山游记(上)
天空多云,晨光迷蒙。
千灵山游记(上)
附近有个功德碑,刻了很多人名。
千灵山游记(上)
看到了一个古井。
千灵山游记(上)
千灵山景区内有石井十二眼,深者五、六米,浅者一、二米,皆由山中僧人在岩石上凿刻而成。主要用于储存泉水,解决僧众日常生活所需。井壁凿刻痕迹仍历历可见,由此可见当年僧人凿刻之艰难,而古代僧人修道之精神和毅力可见一斑。
千灵山游记(上)
过了文殊庵登高看看景色。
千灵山游记(上)
往上不远就看到了金灯洞。
千灵山游记(上)
金灯洞,为清中期千灵山高僧金灯长老修行的洞窟。金灯长老为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后裔,曾传授门徒“范小人”武艺,使之成为侠义之士。范小人为门头沟石门营村人,因长得瘦小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大学士朱桂曾亲自撰写碑文记载金灯长老事迹。
千灵山游记(上)
金灯洞里的供奉。
千灵山游记(上)
漫漫登山路。
千灵山游记(上)
景区新建的大金佛,现在有钱了,各地都弄这玩意,土豪。
千灵山游记(上)
在这张图中,最上面是大金佛,底座处是缆车的终点,下面山脊处有个喇嘛塔——实山上人塔,山根处是药师洞前的道孚塔。
千灵山游记(上)
俯瞰道孚塔。
千灵山游记(上)
路边有个北方天王洞,不太显眼。
千灵山游记(上)
洞顶的崖壁。
千灵山游记(上)
路边有个功德碑,抬头:重修道路万古流芳,中间是捐资人名,落款:中华九年冬月上旬吉。应该是民国九年(1920年)。
千灵山游记(上)
往上走又有一座券门。
千灵山游记(上)
门额:山门镇静,镌刻清晰,好像是新的。
千灵山游记(上)
券门的另一面。券门比较深,平面是个正方形,估计上面原来有个过街塔。
千灵山游记(上)
再上面就是极乐洞。
极乐洞,位于千灵山极乐峰下,为千灵山最早改造为佛洞的洞窟之一。
千灵山游记(上)
极乐洞高约5米,深约16米,面积约80平方米。据洞口《万古流芳》功德碑记载,最早开创者为一位外来游方僧人,但不知创始年代。到明万历时有僧人明信住此弘法。
千灵山游记(上)
洞门门额:天开灵?,最后一字没认出来。
千灵山游记(上)
洞口两侧有四大天王像。
千灵山游记(上)
洞中央砖彻佛龛为民国时修建。
千灵山游记(上)
龛内供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佛。
千灵山游记(上)
两侧供十八罗汉。
千灵山游记(上)
后面小洞内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尊石雕像是老的。
千灵山游记(上)
极乐洞前面的月台,太阳出来了。
千灵山游记(上)
栏杆上的连心锁。
千灵山游记(上)
在这个地方有岔道,左手往下又有一个券门,问工作人员叫极乐洞南天门。
千灵山游记(上)
这个券门没有门额题字。
千灵山游记(上)
过了券门有座塔。
千灵山游记(上)
实山上人塔。
实山上人,为清代千灵山高僧。出家前为石匠,曾为戒台寺雕刻石狮。受佛教思想感染,每凿一锤,即口喊一声佛号。石狮刻成后,出家为僧。一度云游四方,遍访高僧。最后回到极乐洞,面壁苦修,十年未出山洞,发长可绕臂,终成一代高僧,为临济正宗第十九代宗师。
千灵山游记(上)
在塔的旁边还有一个古井。
千灵山游记(上)
回望上山的远景。
实山上人塔这里是个死路,需要回到极乐洞前走另一条上山道,来到缆车终点站。
千灵山游记(上)
缆车终点站后面有条路上到大金佛。
千灵山游记(上)
大金佛是为了旅游新建的,多土豪。他的头后面是极乐峰,景区最高峰,左面是千灵亭。
千灵山游记(上)
大佛前远眺景区,长长的索道为北京地区最长的。
千灵山游记(上)
从大金佛后面远眺。
且看下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