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灵山游记(下)

(2017-11-16 18:33:51)
标签:

杂谈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分类: 北京旅游
千灵山游记(下)
从大金佛后面是登极乐峰封顶的步道,非常陡峭。
千灵山游记(下)
从步道上看千灵亭。
千灵山游记(下)
终于登顶极乐峰。
千灵山游记(下)
峰顶是个平台,立着两块巨石,一面刻着“高瞻远瞩”和“祥云捧日”。
千灵山游记(下)
一面刻着“极乐峰”和“海拔699米”。
千灵山游记(下)
从峰顶看大金佛。
千灵山游记(下)
从峰顶平台看千灵亭。
千灵山游记(下)
千灵亭匾额:烟云尽览。
千灵亭,仿明代六角攒尖式,为纪念千灵山佛教圣迹而建。
千灵山游记(下)
亭中的灵鼓。
千灵山游记(下)
从千灵亭看峰顶,感觉亭子比峰顶要高。
千灵山游记(下)
从亭子看大金佛,这是建在一个峭壁上。
千灵山游记(下)
从峰顶开始下山,俯瞰道孚塔遗址,塔是新复建的。
千灵山游记(下)
下山途中路过佛岩垂笑的小岩洞。
千灵山游记(下)
洞中有个连山体雕成的小石佛,有些难度。
佛岩垂笑,史称“佛岩山”,因山崖上刻有连山石佛一尊而得名。当人们跪在佛前礼拜时,抬眼可见佛在微笑,因此又称“佛岩垂笑”。此石佛为阿弥陀佛接引像,右手下垂作接引状,左手当胸捧紫金台。佛教净土经典宣称,如果众生在临终时念诵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便手捧紫金莲台,率领众菩萨弟子前往接引。
千灵山游记(下)
下到药师洞附近,远处是新建的道孚塔。
千灵山游记(下)
药师洞附近的伏虎亭。
伏虎亭,仿明代六角重檐攒尖式。亭内横梁上彩绘千灵山高僧舍身饲虎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观音洞有位得道高僧,为救山羊和兔子,先后两次割下自身腿肉喂养老虎,由此感动老虎。后来老虎主动来到观音洞听法修行,并保护高僧。唐武宗灭法时,这只老虎吓退了官兵,使观音洞免遭劫难,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千灵山游记(下)
左面是药师洞洞口。
药师洞,原称“小观音洞”,共有三个洞窟,称“三洞连珠”。上洞独立,下二洞相连。主洞原供观音菩萨,现供奉药师佛及日光、月光二菩萨,是人们祈求身心健康的理想场所;洞顶垂一奇石,状如虎头,故俗称伏虎岩。右侧石壁间刻有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佛龛山观音洞修造殿碑记》摩崖石碑,记载京城各王府太监和信官共同捐资重修佛殿经过。
千灵山游记(下)
药师洞里并无供奉,只有两口石井。
千灵山游记(下)
在药师洞上面的道孚修行洞。
道孚(1402-1456年),明代北京著名律宗高僧。号知幻,俗姓刘,江浦人。七岁在南京灵谷寺出家。宣德元年(1426年),随师入京,居庆寿寺。宣德七年朝礼五台山,途中自悟“一翳在眼,空花遍界”,自号“知幻”。宣德九年,住持戒台寺。
千灵山游记(下)
修行洞里的供奉。
千灵山游记(下)
道孚修行洞口看道孚塔。
千灵山游记(下)
在道孚塔遗址新建的道孚塔。
正统元年(1436年),道孚受僧录司左讲义。正统五年,英宗为戒台寺赐额“大万寿禅寺”,知幻受命开坛传戒,成为大万寿寺第一代开山大坛主。景泰七年(1456年)圆寂。荼毗后塔葬小观音洞(今药师洞)旁。
千灵山游记(下)
从药师洞往下去看关公洞,路边有个韦陀菩萨洞。
千灵山游记(下)
下面就到了关公洞。
千灵山游记(下)
关公洞,史称万寿朝阳洞,坐东朝西。洞内正中供关羽,其左右分别供关平和周仓。相传关羽曾避难此洞,日以卖枣为生,后为山下百姓除灭盗匪,由此受到敬仰供奉。
千灵山游记(下)
关公洞外有佛龛和石碑。石碑首题《戒台马鞍山万寿朝阳洞碑记》,记载第一代住持圆杲、徒明慧及捐资太监营建朝阳洞经过,反映了朝阳洞明代时与戒台寺、朝廷的密切关系。洞前原有万寿朝阳寺一座。
千灵山游记(下)
关公洞内的供奉。
千灵山游记(下)
关公洞外的古碑,抬头:戒坛马鞍山万寿朝阳洞碑记,落款:万历乙巳年孟夏中澣吉日。
千灵山游记(下)
从山顶俯瞰关公洞。
千灵山游记(下)
从关公洞返回药师洞,由南线下山,这是南线的廊亭。
千灵山游记(下)
回看关公洞。
千灵山游记(下)
突然发现在关公洞下面不远,还有一个达摩洞,因为整个景区山上没有游览图,不知道还有这个洞,惋惜。
千灵山游记(下)
来到南线下山的廊亭,建在山脊上,两边是悬崖。
千灵山游记(下)
走在廊亭里像走在空中一样。
千灵山游记(下)
廊亭的尽头,四周都是陡崖。
千灵山游记(下)
下山的阶梯。
千灵山游记(下)
北京地区最长的缆车。
千灵山游记(下)
山脊的南侧有一大套古建,下去后才知道叫报恩真庆观,道观。
千灵山游记(下)
报恩真庆观牌楼。
报恩真庆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因真武大帝《报父母恩重经》而得名,现在的建筑完全新建,估计比原建筑扩大了规模。
千灵山游记(下)
山门。
主要建筑有:牌楼、山门、忠孝殿、真庆宝殿、通明殿、报恩殿、三清殿。全部建筑依山而起,层层升高。
千灵山游记(下)
山门二将,白虎监兵神君。
千灵山游记(下)
青龙孟章神君。
千灵山游记(下)
山门正对的太极八卦图。
千灵山游记(下)
忠孝殿。千灵山游记(下)
层层升高的建筑群。
千灵山游记(下)
通明殿。
千灵山游记(下)
三清殿是个二层楼。
千灵山游记(下)
旁边有口古井,新做的井口和井架,起名磨针井。
千灵山游记(下)
树上的小红果分外鲜艳。
千灵山游记(下)
从报恩真庆观出来就是净乐谷大门,景区有两条山谷,南面的是净乐谷,北面的是仙人谷。
千灵山游记(下)
净乐谷大门外的石桥和放生池。
千灵山游记(下)
放生池里有个玄武的雕塑——龟蛇相交。
千灵山游记(下)
路边的秋叶。
千灵山游记(下)
还有一个残石塔或是残经幢,中间的塔身和塔刹用木头代替,没有说明。
千灵山游记(下)
石塔上部的雕刻,很像明代雕刻,披帛飘逸,形态婀娜。
千灵山游记(下)
塔座雕刻。
千灵山游记(下)
景区大门。
从净乐谷到景区大门有较远的路程,其中还有一个千灵山灰窑遗址公园。
千灵山游记(下)
景区大门,中间是千灵山额匾。
千灵山游记(下)
大门附近有个瀑布,估计是人造的,挺高,水量稍欠。
千灵山游记(下)
从景区大门出来路边的摩崖石刻——千灵山。
千灵山游记(下)
景区大门外面还有一个售票厅大门,这是在售票厅大门回拍极乐峰山头。
千灵山游记(下)
出了售票厅大门才真正出了景区,路边层林尽染。
千灵山游记(下)
枝头的柿子没人摘,很是漂亮,寓意事事如意。
千灵山游记(下)
过了一段音乐马路后就能看到路边的标牌:千灵山怪坡。
坡道长约200米左右,明显能看出南高北低。但是在坡底停车,不拉手刹,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发生了: 车子竟然倒退着向坡上滑去,而且,越接近坡顶,车速越快,时速达20km/h。经过勘测人员的测量,南侧坡顶比北侧坡底海拔高度低近3米,由于周围山势地形和两侧树木的排列,给人以“南高北低”视觉错觉,这应该就是“怪坡”现象的由来。
千灵山游记(下)
从景区南门出来到大灰厂赶公交车回家,由高德指路,穿过小村,荒地,墓地,顺利到达大灰厂公交站坐574回家。
千灵山游记(下)
最后发一张山顶远眺图,4张拼接。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