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2017-11-19 07:49:40)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北京旅游
在王佐镇千灵山风景区内有一大片废弃的石灰窑址,在这里建立了北京市第一家灰窑遗址公园,并于2010年9月灰窑遗址公园正式挂牌,被区科协确定为科普教育基地。它的存在,是为了让多的人了解传统的石灰烧制过程,同时也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将石灰烧制工业历史文化传承至今。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的雕塑。
千灵山石灰遗址公园地质上属于石灰山体,具《房山县志》记载:后甫营、羊圈头沿山皆产灰,有青白两种,青者出自然,白者本石质,必加火烧,而后性粘细。白者固砖,青者染色(屋顶铺瓦用)。目前尚存明代石碑一通,正面:“内官监马鞍山后甫营灰厂地界”,背面为禁约条款和地界方位。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存留的石灰窑遗迹。
元代以来,北京城营造所用的石灰都是从这里出来的,长城、故宫、天坛、景山等等各处都是这里的用料,是王佐地区石灰窑矿业发达的见证。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公园雕塑——解放前开采石灰石的方法,打钢钎。
朝廷为了管控采矿烧灰,除了立碑禁约外,还派驻军队看守,山上尚有古军寨遗址。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开采工序之扒
据记载,该地区烧制石灰的历史可追溯至上千年,建造北京城的石灰皆由此处供应,附近大灰厂村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开采工序之挑楂。
解放后,首都北京的建筑都使用这里所产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石灰。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这是个老式的石灰窑,也叫“笨窑”:青石垒成一个玉米粮垛似的圆筒,里面最底下放着木柴,之后是一层煤一层矿石。烧窑后得拆了窑才能取出石灰,下面的小方口就是点火的地方。当地流传下一句俗语:“拆了垒、垒了拆,不拆不垒不经营。”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还有一处工人休息的小石屋。
原始生产石灰的加工过程非常辛苦。一般要选择碳酸钙含量较高的岩石,用锤将大石击碎成块状,分层放入石灰窑进行烧制,下层是烧煤,上层是岩石碎石块。主要加工过程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适当温度下煅烧,排除分解出的二氧化碳后,所得的以氧化钙(CaO)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即为石灰,又称生石灰。经过长达24小时的烧制才能真正出炉成为真正的石灰。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遗存的石灰窑有几十个,可见当时的生产规模。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60年以后,窑工们在坑窝开始用风钎机机械打孔,取代人工钢钎打孔,开采石料,并用人力轨道车运送。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笨窑生产的石灰量已经供不上建设的需求,60年以后扩建窑筒式石灰窑生产石灰。这是窑工往窑筒中填窑,撒煤炭填石灰石。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这就是当时改建的窑筒式灰窑。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窑工从窑筒中用双轮车运出石灰的场景。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这种灰窑填料多,保温好,节省能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灰窑紧贴着采矿岩体,图中后面的山体已经开了大半。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在遗址公园中间有个草亭,里面有块明代石碑,正面:“内官监马鞍山后甫营灰厂地界”。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背面为禁约条款,碑文写着:“……系本监烧造石灰、开取石料,专备营修宫殿陵寝等用……”。最后是地界方位,“东至官槐,西至佛二门,南至后甫营,北至化阳洞”(大概辨认)。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据说天安门金水桥上刻着“取灰于大灰厂村”的字迹,可见这里石灰的质量。
千灵山(石)灰窑遗址公园
      近年来,王佐镇政府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该地区关闭了数十家石灰厂、采石场,并对山体进行了修复,同时还在一些过去被开采过的山体断面上,绿化上了植物。安置了当地村民就业,栽植了上千亩树木与花卉,开发了千灵山旅游风景区。
      如今,一个美丽的千灵山风景区屹立在北京西南,纯朴的民风、悠久的佛教历史、优美的民间传说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些曾经使用的石灰窑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作为历史遗迹展示给后人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