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玻璃看你跳舞之后
标签:
陪课陪读育儿逆反心理空间健康 |
分类: 《家庭医生孕育宝典》 |
家庭医生解读陪课:
-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女,可谓殚精竭虑。给孩子施加过重的精神压力所引起的心理暗示——成绩、结果就是生命的全部,势必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厌倦和反抗心理,这就是物极必反的结果。
-
即使是在兴趣班也处处严防死守,往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严重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
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被高度关注的家庭氛围中,身心健康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一些父母希望通过“陪读”、“陪班”来督促、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在兴趣班上学到真本事。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一万个不放心,担心他作业做得不对,舞跳得不好,画画画得不对,担心不集中精神……于是,寸步不离地陪伴在孩子身旁。有些父母喜欢在旁唠唠叨叨,指手画脚,使孩子根本无法安静地做作业、学习一门特长;有些父母虽还懂得“安静”,但孩子一犯错,就心急如焚,甚至直接说孩子笨。
关心孩子无可非议,适当的辅导和监督也是必要的,但这种奉陪到底的“父母陪读陪课”方式并不可取。
父母陪读陪班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一旦形成了对父母的依赖,不愿意独立思考,不愿意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这就妨碍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寸步难行。将来长大了要步入社会,便会缺乏自立的能力。
父母陪读陪班还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有些孩子在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能够表现自如,但在自己父母面前就会施展不开、畏手畏脚,甚至故意去做一些错误的举动来“回报”窗外的父母。时间长了,不仅不能让孩子学到该学的内容,甚至会让孩子和父母变得非常“敌对”,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要给孩子留下一点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孩子有时间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得到真正的休息。判断一个孩子聪明与否,既不在于孩子会背多少唐诗、会弹多少乐曲,也不在于考试的成绩是否都100分。这些,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智能高低,而必须从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来加以衡量。
如何指出孩子的缺点
以身作则:父母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因犯了过错而被领导或师长批评的事,比如领导吩咐的某一件事忘记做了,比如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因自己的迟到而让大家焦急地等待……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说自己的这类事后,不妨自言自语地说:“算啦,算啦,下次要注意喽!”此时,聪明的孩子马上会联想到自己因做错而被批评的事,并会用相同的心态来处理。
就事明理:父母可以借助一个故事,或者别人的一件事,告诉孩子,犯错有两种:一种是明知不对而故意做错,比如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肯还,比如打骂比自己弱小的同学,比如懒惰不做作业……这种过错是不应该犯的,应该感到难为情和羞耻;另一种是因不会或不懂而做错了,比如跳舞的姿势不正确,比如背书时突然记不起来了,比如作业做好而忘记交了……这种过错不是故意的,而且差不多每个人都可能会犯,用不着特别记在心里,只要改正就是了。
直截了当:父母自己的心态要调整好,不要把跳舞姿势不好而遭批评之类的事看得很严重,要用坦然自若的方式,淡化处理。像对上面例子中的孩子,不妨用很随意的态度,直截了当地说:“哎,我发现你们在跳舞时,有好几个同学开始时没跳好,后来都改正了,进步还蛮快的。”也可以这样说:“你们的老师真细心,一点点帮你们纠正。”有些事,挑明了说,公开着说,反而会显得轻松;如果欲言又止,含糊其辞,就会让小孩感觉沉重和紧张。
快速归纳:
-
千万不要斤斤计较小孩在取得进步时犯的错误,应该多鼓励,并在鼓励的同时给出意见。
-
大人也会犯错,不要遮掩大人的失误。让孩子敢于犯错、敢于尝试新鲜事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