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蜡笔小新
标签:
多动症儿童调皮注意力不集中育儿健康 |
分类: 《家庭医生孕育宝典》 |
家庭医生解读多动症:
-
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患有多动症的孩子,身体就像装了马达,坐不住,是父母眼中的“调皮捣蛋鬼”;他们智力不低,可上课总是走神,学习成绩差,是老师眼中的“聪明笨孩子”;他们难于相处,跟同学吵嘴、打架是家常便饭,是同学眼中的“麻烦制造者”。他们常被父母痛打,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
-
多动症分为三型: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其中,注意缺陷型比较容易漏诊,女孩多见。
-
天生我材必有用,教育得当,多动症儿童也有自己美好的未来。
错误观点:
-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
多动症,只不过是孩子成熟得比别人晚,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
不爱动,肯定不是多动症。
-
注意力一不集中就是多动症。
权威观点:
-
能否控制自己:正常好动的孩子,在你要求他必须安静片刻的特殊场合里,他一般都能配合;而多动症的孩子,则不分场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这是多动症区别于多动的一个特点。
-
是否有功能性损害:多动症的孩子会出现学习困难,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不好,在家里与父母、兄弟姐妹关系也不好。
-
医生诊断:医生必须了解正常儿童的行为发育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孩子的实际行为表现,才能判断孩子的情况是否属于异常。同时结合智力测试、量表等检查综合判断,不能因为父母的描述或孩子在医生面前短暂的安静就断下结论。最起码得认认真真看半个小时。
你的孩子患有多动症吗?
好动、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躯体活动明显比同龄儿童多,且自控力差,时刻不能安静下来,就要警惕你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一般来说,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成年以后犯罪行为风险和性格缺陷是同龄正常孩子的5~10倍。所以,学龄前与大多数同龄儿童相比,下列行为更为频繁,(只要符合下面10条中的4项),并持续6个月,便要警惕是否多动症,必要时父母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①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②容易兴奋和冲动;
③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④做事常有始无终;
⑤注意力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
⑥所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⑦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⑧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⑨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
⑩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
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上述行为不应该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否则就不应诊断为多动症,而需要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多管齐下来治疗
1.药物治疗。
主要是中枢兴奋剂(哌甲酯,商品名:利他林、专注达)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盐酸托莫西汀,商品名:择思达)。其他种类繁多的药物,并没有可靠证据证实有效。
2.父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与老师联系和沟通,请老师多提供机会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并对他的努力给予及时的表扬;不要唠叨,不要讲大道理,也不要打骂,而要采取奖励与温和惩罚相结合的方法;让他先做他不喜欢做的事(如家庭作业),后做喜欢的事(如看电视或玩电脑);和孩子共同订立合适的奖惩合约,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还可做一些认知训练,如指导他按照图纸装配一种玩具,认真按步骤做,每做一个动作嘴里念出来,可训练其自我督促、自我控制的能力。
3.学校是孩子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老师角色很重要。
老师要协助医生和父母对多动症儿童给遇特殊的关注。对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动的孩子,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容忍孩子在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偶尔伸展手脚;多提供机会让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并对他的努力给予表扬;对于经常有多动行为的儿童,老师可以在讲课中给予悄悄的提醒,而不是大声呵斥。孩子的活动要动静交叉,既要有活动量大的,如打篮球、排球和跑步;也有活动量小的,如在花园赏花,寻找某种植物;或是安静地看书、下棋,并逐步提高安静活动的时间和要求。让孩子有目的地动,而不是经常处于无目的的乱动之中。
快速归纳:
-
患多动症的女孩,一般多动程度相对较轻,多表现为小动作增多。
-
通过判断能否控制自己、是否有功能性损害,结合智力测试、量表等检查综合判断多动症。不要让多动症诊断过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