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俗话说“长治才能久安”自然有它的道理。许多乙肝患者往往病急乱投医,相信小报、广播里的偏方、秘方,不仅没有取得治疗效果,相反还延误了病情。所以,请大家认清,目前国家批准的临床上运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不外乎以下两类:
其一,是核苷类似物家族。这类药物到达人体内后会变成一种与我们人体里“生产基因”的原料——核苷酸十分相似的物质,病毒往往会错误地把它当成核苷酸来合成自己的基因,但是这类冒牌货始终是假冒的,它们一旦被用于合成基因,就会阻碍正宗的核苷酸参与加工,使得病毒无法合成出更多的基因来产生后代,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
这类药物中较早运用于临床的是拉米夫定,它的商品名叫贺普丁,相信这个名字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应该不陌生,在中国,它曾连续数年成为抗乙肝类头号药物。
目前国内3000多万乙肝患者正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稍后上市的同类药物有阿德福韦酯(由于生产的公司不同,拥有不同的商品名,如贺维力、代丁、名正、犹贺丁)、恩替卡韦(商品名为博路定)、替比夫定(商品名为素比伏)等等。这些药物在抗病毒机制上是相似的,但是各自针对病毒的靶点又不同,抑制乙肝病毒的强度以及长期应用过程中耐药发生率不尽相同,不同病情患者的使用的药物也有不同,所以应该在正规医院的肝病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另一类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干扰素。我们每个人的体内自身就有干扰素,当外界的敌人攻击我们的身体时,免疫系统就会拉响警报,派出大军来保卫我们的身体。这浩浩荡荡的大军中就有干扰素的身影,它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把这些罪恶的入侵者杀死。但是,在很多乙肝患者身上,干扰素像是被绑住了手脚,无法施展法力,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从外界派出援兵了。我国常见的临床用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普通干扰素有多种国产药;聚乙二醇干扰素就是所谓长效干扰素,现有2种产品,商品名分别为派罗欣和佩乐能。聚乙二醇干扰素是在人体天然干扰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用聚乙二醇修饰一翻,就如同猛虎添翼,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每周注射1次,疗效也较普通干扰素增加了。
除了以上这两大类常用的药物,我们还有一些保肝、护肝的辅助药物,使得治疗乙肝的道路不再遥遥无期。尽管如此,慢性乙肝的治疗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应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有恒心和毅力,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使治疗的路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