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三阳”、“小三阳”是困扰乙肝病人的两把刀,很多人(包括一些非肝炎专科的医生)认为“大三阳”一定比“小三阳”病情严重,或“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或者期望通过抗病毒治疗达到“大三阳”和“小三阳”全部转阴。实际情况如何呢?简单的说,不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反映的是传染性的大小,未经抗病毒治疗的“大三阳”者均为HBV
DNA阳性,而“小三阳”者中的一部分HBV
DNA阴性,而HBV
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最直接指标,因此,一般来说,“大三阳”患者的传染性较“小三阳”患者强,但“小三阳”患者如果HBV
DNA阳性,则具有与“大三阳”一样的传染性。而病情的轻重主要看肝功能的变化,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反复升高、肝功能正常但肝活检证实有较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B超显示脾脏增大等。不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HBV
DNA阳性,同时有肝功能异常(当然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脏损害),就有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而对于HBV
DNA阳性、肝功能完全正常者,暂时不推荐抗病毒治疗,但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一旦出现肝损害,就应予以治疗。对于HBV
DNA阴性、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要排除其他损害肝脏的因素(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并不一定会发病,可长期共存。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可能终生携带病毒而不发病,部分感染者会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其中的少数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发展为肝癌。所以,肝硬化和肝癌绝对不是慢性乙肝患者的唯一结局。但大多数病人经过医生的治疗,特别是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病情会好转,且传染性降低,可以正常学习和工作。
况且,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招生时除部分院校、招工时除餐饮业、幼教等岗位外,其他的学校和单位不能拒绝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员,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有正常工作、学习和享受婚姻生活的权利。
乙肝表面抗原是很难消除的,只要HBV
DNA阴性且肝功能正常,就表明病情稳定,这是目前可以达到的现实目标。因此,不要一味去追求表面抗原转阴,更不能轻信那些吹嘘能够彻底根治乙肝的虚假广告,否则,不仅治不好乙肝,还会劳命伤财,甚至将与人体和平共处的病毒激发出来,最后真正导致乙肝发作,得不偿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