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诗者——在”星汉灿烂'分享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把“树人诗者”这四个字讲清楚:树、人、诗。
一、树——向下扎根,向上成林
四年前,我带着 11 位刚从“新手期”走出来的年轻班主任,成立了“江彬名师工作室”。当时,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只有一句话:用我 30年多年班主任的粗粝经验,做他们脚下那块最肥沃的土壤。四年后,这片土壤里长出了三片林子——
• 课堂之林:陈慧娟老师摘得市级道法课金奖;
• 班级之林:何晓芹老师获评区十佳班主任,吴运琴、沈高洁两位老师跻身武汉市“百优班主任”;何毓萍在区名师工作室展示课中获得好评。
• 辐射之林:我们牵手余娟工作室、区内 6 个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联盟,辅导姚芳、戴玉老师连夺区级班会课一等奖,惠及全区二十多所中小学。
有人问,四年凭什么能成林?我的答案很简单:向下扎根。我们把班会、家访、突发事件,都切成微案例,每月雷打不动“解剖麻雀”,一年12期,四年48期,就是48次向下扎根。
二、人——彼此成全,共生共长
我常跟伙伴们说:“我不是来当导师的,我是来当同桌的。”
记得上学期,六年级的“小钢炮”在课堂上情绪失控,把作业本撕得粉碎。我按老办法:先隔离、再安抚、最后反思。90 后的宋婧却拉我一把:“姐,咱们试试‘情绪便利贴’怎么样?”结果,孩子把便利贴贴满整个黑板,哭完笑完,自己把碎片捡干净了。那一刻我明白:所谓“树人”,首先是“树己”。年轻人的勃勃生机,反过来治愈了我的职业倦怠。教学相长,不是成语,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场直播。
三、诗——把日子过成诗,把教育写成诗
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把火,在树人工作室,就是“让每一次带班都留下作品”。
• 我们给每届学生做一本“成长手账”,毕业那天,学生把最后一页撕下来,贴进教室的“时光隧道”,留给下一届;
• 我们把班会课拍成微电影,《一封家书的旅程》点击量破 10 万;
• 我们给自己建了一个“树人诗社”,每月最后一个夜晚,读学生写给世界的诗,也读自己写给学生的诗。
教育,一旦被记录,就成了诗;教师,一旦会写诗,就再也不会老去。
各位同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的是挺拔的躯干,更是会思想的灵魂;树的是眼前的学生,更是未来的先生。愿我们都能做那个手持种子、肩扛星光、心中有诗的人。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