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虚拟与实在
(2011-03-13 20:28:51)
标签:
互联网网络虚拟实在政策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把互联网经济说成是虚拟经济,更糟糕的是在使用中大家又常常下意识把虚拟和虚幻、虚假不加区分,好像互联网只是一个符号,本身就没有真实价值存在。被贴上虚拟标签的互联网很容易被误解,广为流传的错误观念包括互联网是现实生活的对立面、网络经济就是泡沫经济、互联网的价值是靠想象力支撑的。如果这些谬误潜移默化地继续下去,就很难使立法者和全社会对互联网给予足够的重视,很难保证政府能制定充分有力的互联网政策,也无法保证互联网相关法律和政策被良好的理解和执行。曾经有人质问既然虚拟货币不能控制滥发,保护还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货币滥发和通胀在现实世界中本来就是屡见不鲜的经济现象,把真实货币的弊端都清算到虚拟货币头上可能正反映了对互联网中所谓虚拟的偏见。
之所以社会观念总是把互联网和虚拟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基本内容是信息。互联网是数字化信息传播和流动的通道,信息与占据有形空间的一般物质具有不同的属性和表现。由于互联网的数字化存在,人们往往忽视信息客观性的一面而凭经验把互联网归结为虚拟,信息不同于幻觉,信息具有自身的客观实在性。比如我们在线听一首歌或下载一部电影,就是实实在在的“获得”而不能说虚拟了一把。即使通过网络进行一次沟通、处理一次交易,也真实的完成了客观存在的信息交换,没有“虚拟”的过程就不会发生实际结果。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2009年中国网民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49分钟,年轻白领日均上网时间为4小时,全国网民一天上网总时间约为10亿小时。互联网承载了我们的通讯、社交、办公、娱乐、交易和学习,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说,互联网经济是实在而不是虚幻的。数亿网民不断在互联网投入惊人的时间和精力,掌握互联网就掌握了这些不可估量的注意力。之所以免费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非常普遍,就因为聚集了网民的注意力能够使包括广告在内的无数商业应用成为可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