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被蒂姆·亨特嫌弃的”理工女“们的心声。
文
/
当我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做科学家——酷炫的仪器、专注的眼神、高尚的抱负:多么浪漫!
然而,当我渐渐长大,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开始做科学研究了,回首走过的路,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对于无数喜欢理工科的中国女生来说,这条路上阻力重重,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所有方向所有的压力,都在恐吓她们,阻止她们学习理工科。
他们说,女孩儿数学考得高,是因为听话,上了初中、高中,或是大学,肯定就后劲不足了。
他们说,理工女博士呀,情商低、不会打扮,还不是嫁不出去?学历那么高,有什么用!
他们说,那些女强人的生活都不幸福的。女生嘛,还是要以家庭为重。
于是她们犹豫了:“我肯定竞争不过男生。”“我不想变成没有品位没人要的丑姑娘。”就这么放弃了。
但是!不是这样的!
我所认识的理工女们,有的还是学生,大学里养细胞、写代码、推公式,马尾T恤牛仔,干净利落,穿上漂亮的裙子去party,是所有目光的焦点;
有的已进入公司,做数据分析或是产品开发,每周四的傍晚,去舞蹈教室学习肚皮舞;
有的已是教授,兴高采烈地谈起自己的科研领域时,全身都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她们理性冷静,热爱着自己所做的事情,工作和生活有条不紊。我真喜欢这些姑娘们。
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条容易的路。
回想起来,虽然我没有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一路走来却也经常退缩、犹豫、愤懑着:
当发现自己是课堂里唯一一个女生的时候;
当看到招聘启事上明白地写着不招女生的时候;
当看到女老师忙于研究,一再延迟怀孕计划的时候……
理工科曾经是男性主导的领域,由于制度,由于舆论,由于某种并没被所有人明确意识到的偏倚态度,直到今天这个领域对女性仍然不友善——不管是学生,教授,还是公司员工,即使能力和男性同事一样强,作为女性的我们往往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得到同样的肯定。
不应该这样,这不公平。
朋友们商量着,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在的状况。于是,有了豆瓣和微信的联络,有了一些邮件交流,有了更多朋友的参与。就这样,“理工女”诞生了。
我们计划通过各种形式,讲述和分享女性在理工领域的求学、科研、职业经历。
我们希望,如果一个小女孩在逻辑、数字、抽象思维等方面有了兴趣,她应该被给予平等的机会和关注。
我们希望,如果有女生摇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她应该被鼓励坚持自己喜欢的的事情。
我们希望,理工科领域可以对女性更友善,不公平的政策可以被修订和改善。
最后的最后,我们希望,女生不再因性别而被拒绝在理工领域之外,因为她们只是一群认真追寻梦想的人,如同你我一样。
郑利昕
2015年6月,美国宾州费城
郑利昕,安徽合肥人,美国宾州费城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物理系博士生。
新媒体女性网络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女泉” :xmtnxw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