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生库
林生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81
  • 关注人气:36,7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守望荣誉---一位劳模的生活状态

(2008-12-31 09:34:38)
标签:

微型报告文学

林生库

旅游

分类: 小品文学

绿色的呼唤(微型报告文学)林生库

 

 

    “伐了去。”守望荣誉---一位劳模的生活状态

    “不能伐,那是我的命!”

    “你就这么穷着?”

    “就这么穷着。”

    “你这娃……”

    志远拄着拐杖把二大从门硷坡坡送到了塬畔畔,二大领着木头贩子走了。志远就站在塬边边出神地望着这片浸注着他的心血和汗水的林子——这片印记着他的痛苦与挣扎的林子——这片为他带来光荣的林子——这片诠释着他生命全部要意的林子。

    山洼里上万株山杏树花正开的烂漫,小蜜蜂在花的海洋里欢快的飞来飞去,近千棵钻天白杨吐出嫩嫩的绿芽,随着微微的春风在摇曳。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志远感觉清爽精神。“志远回来吃饭来。”是母亲在喊。志远应声就回去。母亲搬过凳子,扶志远坐上,就出去干别的去了。志远望着炕头上放着的盘子。一碗小米粥两个粗面馒头正袅袅地冒着热气,还有一小碟咸菜。这使志远的鼻腔深处陡然生出强烈地酸楚来,喉咙处像硬硬地哽了一个什么硬物,心底一阵猛然灼热,就有一股温热的泪水涌到了眼畔,他努力地不使它留下来。在他活过的四十四年里,母亲始终如一地把他象对待他刚呱呱落地的那阵一样,爱护着他,关怀着他。而他总觉得有愧于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啊。

    走过的岁月如梦一样在志远的脑际闪现。父亲过早地就离开了人世,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尽管日子过得清苦,母亲还是供他上完了初中。如果志远再继续求学,母亲还是要供帮的。可他怎么也不愿去了,不是他不愿去,而是过重的家庭负荷压垮了母亲,他要回来帮母亲分担。母亲熬他不过,只好作罢。志远就整天没命地干着农活。令志远心痛的莫过于十八岁那年的春天,他跟着张师傅学土匠的手艺,给家里箍窑洞时,一块硕大的胡墼塌了下来,砸在志远的双腿上,致使粉碎性骨折。母亲把家里能卖的全卖了,可志远还是不能站立起来,整日躺在炕上,一动不能动。山杏他大也来退了亲事。志远彻底绝望了,前面的路一片漆黑,他想到了死。他解下自己的裤带,一头系着枕头,另一头系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把枕头掀到炕楞洼里。重重的枕头使劲下沉,志远感到胸闷,在这一闪念之间,世上的一切他眷恋,他舍不得离开这人世,他才十八岁啊。志远极力伸手想解掉裤带,可他的双手已不能动了,包括整个身子象一个灵魂出窍飘起的空壳,任何一次努力都显得那么徒劳。脑子一片空白,慢慢地就失去了知觉,什么也不知道了。守望荣誉---一位劳模的生活状态

    当他醒来的时候,一大群人紧紧的围着他,他在母亲的怀抱里。二大用大拇指使劲地掐着他的人中,他感到一阵疼痛,这疼痛使他感到自己没有死。母亲见他的眼睛无力地睁开了,还有一丝微弱的呼吸,一丝惊喜掠过母亲那饱经风霜的面额,哗啦啦一大片泪就落下,母亲将志远搂得更紧,怕他飞了似的。二大长长地舒了口气,慢慢地将大拇指离开了志远的人中。志远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泪水就涌出了眼眶------

这么多年了,每忆起生与死的那一幕,至今还使志远心里震颤。

   嗤遢的脚步声和着一串串咳喘声从院子里传来。是母亲回来了。每年春季,母亲的哮喘病就要复发一回,挺厉害。志远要送母亲到医院住着看看,母亲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志远知道母亲怕花钱。志远今年已经四十四岁的人了还没个婆娘,这是母亲这一生未了的唯一心愿。自志远出了事故,山杏退了亲,母亲就为这事一直张罗到现在,哪家的女子或寡妇都摇头。一提起这事,母亲就垂泪百涕,在志远面前却从来没有。

“咋还没吃,米汤都凉了。”母亲提着一篮子葱走进窑里来。

    志远端起已凉透了的米汤,大口大口的喝起来。一直被抑制在眼畔的泪,这时却悄然滚落到嘴边,和米汤掺和在一起,咸咸地。志远尽量掩饰着这一切不让母亲发现,就大口大口的嚼着馒头,还有那咸菜在志远嘴里脆脆地响着。但胸口有些闷,噎噎地。

“吃完饭就歇着,我到集上把这点葱卖了,买点肉回来给你补补身子。”母亲一边安顿着,一边提着篮子走了集上。

    志远望着佝偻着身子提着篮子的母亲挪着一双小脚走出了院门。他已在嘴里嚼碎了的馒头怎么也咽不下去了,他就吐了出来,随手给了觅食的鸡们。母亲是怕累坏了志远。今年一开春,志远就在三亩洼洼开始造林工程整地。这三亩洼洼是志远的责任田,他因残疾无法耕种,就承包给别人种。他就一直务弄着树苗子,门前的荒山让他给造完了。今年上面号召退耕还林,志远就把这三亩洼洼要了回来,就没明没黑的干了两个月,总算把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按照县上的“88542”技术要求拿了下来。母亲疼儿子,就让他这几天好好歇着。

    志远撩起衣袖擦去脸上的泪痕,骂一声妈的一个大男人哪来这么多的尿水子,就卷了一棒子老旱烟吸着,看着墙洼上挂着的贴着的奖状、荣誉证、奖牌,还有和中央领导的合影,一种欣慰的快感使他新潮起伏。他感到幸福,感到光荣,感到他没有白活。在走过的历程中所有的艰辛痛苦和磨难,于现在的他,却如此变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就在志远轻生再次活过来之后,志远决心绝不再死了。他要坚强地活下去,不是静静地躺在炕上,而是寻思着要做点什么,或希望能有奇迹出现,他能够站起来。母亲在时就陪在他身边说话,做些针线活,出门干活去了,志远就整日地躺着,把他念过的书翻了一遍又一遍,都记熟了,就烦躁起来。他就对母亲说:“妈我咋急得很。”母亲就把三只鸡提到集上卖了,给志远买了个收音机。收音机就整日整夜地陪伴着志远。就是这收音机才使志远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张海迪的事迹后,他兴奋地整夜整夜睡不着觉。这种心情只有提在同一生命线上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党中央又发出了“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的号召,志远终于寻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每天天麻麻亮,就起翻下炕来,爬到门硷洼里挖呀挖。是植树的季节他植树,不是植树的季节他整地、拔草、松土、剪枝。不知多少次从洼里滚落到山根,脸划出道道伤痕,骨子里有一股力量在促使着他,母亲劝阻了好几次都无济于事。寒来暑往,他除了栽树,还是栽树,栽树已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一年、两年、三年------那片光秃秃的山洼绿树成荫了,好大好大的一片绿呀。志远望着这象征着生命的绿色,他激动,他兴奋。

    乡长下乡经过这山沟发现了这片绿之后,县上的领导来了,区上的领导来了,电视台、报社的记者来了,观摩团也来了。志远呼啦一下就成了方圆百里的名人。志远就在林子里放声地哭了一回,让所有的酸、甜、苦、辣随着泪水一股脑儿地懈了出来。

县上表彰了他,区上表彰了他,还被评为全国“优秀边陲儿女”、“绿化劳动模范”。志远就坐着飞机,飞到了北京出席大会,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他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游览了故宫,这一切令他终生难忘,他感到终生光荣。

    志远看着想着,视线最后落到桌子上放着的那个奖杯上。奖杯时景泰蓝的,花花地很漂亮,这是他第一次去北京开会奖的。他小心翼翼地从北京抱到这山沟沟里来的。他每天都要把它擦得呈亮呈亮。有个文物贩子几次缠着要以三百元钱买了去。他说我穷死也不能把它卖了。文物贩子只认钱,哪能理解志远的内心情感呢?志远捻灭了旱烟棒子,拄着拐杖站起身来,用袖口抹去奖杯上的尘土,奖杯顿时呈亮呈亮起来。

志远走出窑洞,鸡们在大花公鸡的率领下在院子里踱着细碎的步子,显得悠闲自得。大白狗跑了过来,亲昵的摇着尾巴。志远伸手抚摸一回大白狗的头额,提上树铲往林子里去,大白狗陪伴左右。守望荣誉---一位劳模的生活状态

    志远走进二大劝他伐掉卖钱的那片白杨树林,思绪万千。他不怨二大,二大还是为他好来。娃这么苦了几十年,如今树长大了,伐了卖了娃就能过上好日子了。这些白杨树伐了少说也卖他五六万的。而志远觉得说啥也不能伐,那是他生命的证物,是带给他光荣的证物,总觉着这片林子已不属于他了,他没有权利任意砍伐。穷就穷吧,再说那片山杏一年下来,杏核、杏干卖了也够维持一年的花销的,只是紧巴些。

    忽地一声,树林里窜出一只野兔来,大白狗就追逐兔子去了。志远靠在杨树上,用树铲吃力地铲着那些不利于树木生长的股子。铲乏了,他就 2008年12月5日,<经济日报 >记者佘颖采访李志远,20余年里,老李接受各媒体记者采访不下100次.

躺下来歇息,这时大白狗也踹着粗气回来了,它并没有将兔子捉住。望一眼志远,就有些愧疚地卧在志远的身边。柔柔地阳光透过树叶枝条泻下来,泻在志远的脸上,象母亲温暖的手,使志远惬意。鸟们在林子里欢快地歌唱,志远顺手摘下一片新绿的树叶,含在嘴里吹一段曲子,响响地,为鸟们伴奏,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在他疲倦的脸上泛着一丝甜美的笑意。他梦见满山遍野都是树,绿绿地一大片,望不到边,象海洋,象翡翠。树们手挽着手在翩翩起舞,微笑着呼朋引伴似地向他招手,他望着这醉人的绿色化成一片绿绿的嫩嫩的树叶飘起来了,和树们一起欢快地舞着、歌着------

       (2000年5月9日发表于<固原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