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九银十”楼市消费旺季的来临,以及轨交22号线开通时间的渐行渐近,座拥稀缺自然资源及强劲经济基支撑下,处于价格洼地的金山楼市正逐渐成为新的热点。
“桥头堡”效应
金山楼市日益引起关注,主要得益连接沪浙的“桥头堡”效应逐渐显现。
金山有关文件指出,区政府将推动金山发展从单纯依赖中心城区辐射的“一个扇面”向承接市区辐射、对接浙江的“两个扇面”转变。
金山区领导表示,金山将成为长三角环杭州湾重化产业带中创新发展的引领区、上海西南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环杭州湾产业生产性服务功能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为配合上述目标实现,金山区此前已斥资7亿元建设总长10公里的区对区、出省口对接道路,打通6条被视为经济发展瓶颈的“断头路”,让人流、物流、资金流脉络畅通,同时,金山还充分利用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高铁的拉动效应,主动将金山区“纳入”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系,真正把金山打造成为上海连接浙江的门户和“桥头堡”。
产业集群效果明显
年初以来,金山区政府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政策引导力度。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创意印刷、生物医药、重大装备制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食品加工、精细化工八个产业集群发展,金山经济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能级的同时,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金山区主要产业集群产值均实现稳定较快增长,新能源产业、绿色创意印刷产业、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产值增增速分别达到了25.9%、23.7%、19.5%,精细化工产业增长相对平稳,增速达到11.0%。
金山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区域总体规划密不可分。记者从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围绕“两个扇面”的发展思路,金山区政府还同时提出了“三个金山(创业、宜居、和谐)”的战略框架,并规划了“1158”新型城镇体系(1个新城、1个特色镇、5个重点镇、80个中心村)。其中,在1个金山新城核心部分,有40万人口导入规划。
目前,随着金山区城市综合功能日趋完善,与连接沪浙的交通枢纽相对应,金山经济也逐步成为长三角中心地带,枢纽地位逐步显现。
价格洼地 蓄势待发
不过,与丰富资源与强劲经济基本面相比,金山楼市一直处于价格洼地,目前区内楼盘均价在万元左右,甚至个别品质不错的“千元盘”。
在此前很长时间内,南濒杭州湾,西接浙江,北连松江、青浦的金山区楼市,因为交通原因,长期处于价格洼地,但随着22号轨交开通日期的临近,交通瓶颈有望缓解。据了解,22号线一旦开通,从金山新城至上海南站仅需30分钟,区域价值有望重新得到挖掘。
此外,在楼市调控背景下,以金山楼市代表的一些低价区域,是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重点,促进这些区域楼市的成交,既满足了新老上海居民的实质需求,也促进上海楼市健康、平衡发展,利于经济“稳增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