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豪宅进化论

(2010-07-21 10:58:40)
标签:

杂谈

    穷人买房,完全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中产阶级买房,兼有投资的需求;富人买房,则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追求,可能是为了某种理想、追求、嗜好甚至怪癖等等原因。这可难为了为富豪造房子的开发商,因为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富豪买豪宅就有一千种豪宅风格追求。


神秘富豪口述A:“我想有个大院子”
    有天有地、依山而居,虽然很传统,却是我未来的家所不可缺少的一项。如果大自然不给我这样机会,我想我也会想方设法会在一片荒地上堆山造景,开河设湖。
    最好,能在坡地建别墅,这样我就站在高处将远近的风景指给我的朋友们看,当然那里并不是只有我们一家别墅,不然也会显得很孤独,尽可以形成高低错落的别墅群,使居所本身也成为一道景观。
    我朋友圈都知道我喜欢大自然风景,所以我想在院子的一角里布置一个中式的山水庭院,青苔绿瓦小桥流水的感觉不仅是我们全家人非常向往的。不过,我也不会排斥来点“异域风情”,所以能够想象的是我家大院子不仅有中式的庭院,还会有花园草坪、室外游泳池,以及我喜爱的网球场。
    不能遗漏的一点是,我还会开辟一块“四亩三分田”,种上辣根、百里香、罗马生菜、紫叶生菜、水萝卜、胡萝卜、番薯、包心菜、蚕豆……辣根在美国是烧牛排的经典搭配,拔萝卜是有窍门的,不能用力过度,要感觉萝卜根部的那股劲儿,它一松就能拔出来……
    说完外面的布置,再来讲讲我准备怎么设计内饰吧。其中,我想我会设计至少两个餐厅,一个是中式的,一个是西式的,这样可以将院子里的菜派上用途,以便烹饪世界各地的美食。
    听说过比尔盖茨的家很高科技,我会稍稍地借鉴一下。清晨,卧室窗帘便会自动准时拉开,音乐响起;下班回家的路上,智能卫浴设备早就将洗澡水准备就绪;就寝时,所有家用电器和灯光全部自动熄灭,随之安防系统自动布防……
    因为不用“朝九晚五”,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完全可以自由支配,所以我会给自己一点压力,比如说绝不希望在日常琐事中浪费太多时间,一定要讲求效率,因此卧室最好离书房近一点、浴室最好能看到景观、客厅需要足够宽敞。
    类似于我心目中的豪宅,更像“定制”式的豪宅,在现在的别墅豪宅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的,不过还有时间,或许我可以慢慢设计,等哪一天有机会我自己买一块地自己造房子。

神秘富豪口述B:豪宅也是有年轮的
    50岁是一个可以退休的年纪了。我现在一年有一半的时间住在温哥华,另外一半时间还是要回上海处理一些工作。
    如果问我什么是豪宅?不同的年纪的标准是有所不同的。刚到温哥华的时候,我买了一个大别墅。那是一座有80年历史的房子,是从一位将军手里买下的,前后花园有一千多平方米。刚住进去的时候很新鲜,有一天早上醒来,居然看到屋外泳池边有一头小鹿在饮水,那种生活和上海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买下那座房子后,我花了半年时间把房子里里外外重新收拾了一遍:把空调系统重装了一遍,搭了一座阳光温室,种了一些新的植物,把维多利亚风格的内饰改成了我喜欢的明清风格内饰,结合英国风格的建筑,还蛮有意思的。那半年我几乎全部的精力都在搞这个了。
    可加拿大真的是地广人稀,从那座房子走出去前后一里地有时都见不到一个邻居,有时想出去吃饭,还必须要驾车半个小时。这样的地方住得时间久了,也有点闷。后来,我就在海岸线与森林公园之间的一处,重新觅了一个公寓,面积还挺大,房间面朝海岸线,每天都能看到楼下的游艇码头里各种漂亮的游艇开进开出,有了人气,住得更自在些。
    在上海,我主要住的房子还是在市中心。我也有朋友住在佘山,看着他们每天郊区市区来回赶,我不需要这样的生活——毕竟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我在温哥华过的就是田园生活了,在上海,就不必了。
    我在上海主要住在湖南路。进出非常方便,湖南路也足够安静,每次车一开进那条短短的但是林荫浓郁的小路,我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现在上海的豪宅和豪宅区越来越多,有些区域是一直以来上海人都认的,有些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新涌现的。可是无论是在有历史的大城市如伦敦,或是年轻的大都市如纽约,真正的豪宅区,都不是一日建成的。它要有历史的积淀——譬如以前这里住过怎样的人;也要有现实的支撑——譬如现在是哪些人聚居于此。一座豪宅或一片豪宅区没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是很难拥有自己的气质的。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好像是说区别世家与新贵的方法,是看他家宅门口的那棵树,世家老宅肯定是参天大树,而新贵即使置办了田产造下大宅,但树是新栽的,不可能像世家宅邸前的树那般拥有年轮带来的茂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