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东地产》小春风
春天一过,中介店的生意忽地又好了起来。周末晚上9点,徐家汇的漕溪北路中介一条街上,经纪人们一字排开,站在门口的台阶上,各自捂着电话嘈嘈切切错杂弹。
那条横贯整条长街的店铺门前三级台阶,老让我想到万盛米行的光景——知名的旧毡帽朋友们在多收了三五斗的年景里,却遭遇到了史上最坏的汇兑行情。冰火激荡的情绪和2010年春夏似有相同。
经纪人们的脸蛋虽然各有胖瘦方圆,但他们很奇特地有着某种眉眼间的共性:由于饮食不规律导致面泛菜色,眼珠子转动灵活,随时都堆在皮肤下随用随到的热忱笑容……他们在电话里嘈嘈切切的具体内容是听不清的,但你可以反复听到的高频率语汇有“真的,这个价格的的确确是最近少有的”、“我也是靠成交吃饭的,只要生意能做我干嘛不做呢,真的实在不行,要不你再稍微加一点”……
嘉定的公寓、太仓的商铺、松江新城的联体别墅……所有产品门类中的入门级项目,终于随着价格的松动,开始引起市场的兴趣。气滞血瘀的肿痛,总需要一贴麻麻利的膏药来活血,入门级产品,很可能充当了这一轮僵局之后的活血剂。
经纪人的脸色也活泛了不少——客户们终于肯在电话里和他们唠叨唠叨了,打探打探政策,听听行情,表现出兴趣就意味着破晓。中介店里的旧毡帽朋友们原本已经沉底的美满希望,现在又开始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浮向水面。
4月份的时候,一夜朔风,漕溪北路周围的中介店几乎周末全休。我常年御用的几位提供行情的经纪人,也纷纷不知影踪——在正常年份里,他们的电话几乎24小时开机,随时候命,每周都没话找话地发几条房源短信来试探客户最近的投资动向。然而,政策僵持的两个月间,那个声音甜甜的女经纪人回家乡操办喜事,另一个声音有点结巴的男经纪人改行开甜品店,我的手机简直寂寞到哀伤的地步。那些经纪人们见风使舵的灵活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习惯了信息爆炸的生活的我,突逢信息凋落,无比抓狂。
现在,新的经纪人又卷土重来。自从抄底大战的口号陆续发起之后,我的手机每周又开始固定收到那些似曾相识的房源短信和电话问询。他们的声音,又开始渐渐被我熟悉,女经纪人喉咙低沉有如阿妹妹出场,男经纪人语音混沌乃至于我永远记不清他的姓氏只在心里称他为“周杰伦”。
这一次。他们的信息又会喜气洋洋地包围我多久呢?
备注:万盛米行典故,详情请搜索中学语文课本《多收了三五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