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东地产》记者童丹霞
政府自己出钱建公租房成本并不会高,通过收购商品房做公租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让开发商从中赚了一大笔。
为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难问题,上海在相继推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后,备受关注的公共租赁房也已出台意见稿。
而有关公租房房源来源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将采取多种方式筹措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并在近期集中建设和筹集一批合适的中小户型租赁住房。”上海市房管部门表示。
与此同时,沪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日前透露,沪公共租赁房建设将以政府为主,亦有企业参与,参与的企业将是“一些国企”。
由于意见稿中并未明确指出是否通过收购商品房来增加公租房源,对此,业内人士担忧一旦区县政府通过收购商品房来解决房源问题,恐将无形中为开发商“托市”。
值得注意的是,楼市调控新政出台至今,上海楼市的观望情绪浓郁。《东地产》了解到5月上海一手房的成交量共2595套,环比4月上半月成交的8469套,5月成交量下跌70%。
低迷的成交现状短期内还将持续,如何突破成交低迷成为开发商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为政府提供公租房不失为一种方式之一,虽然利润有所摊薄,但却确保了现金周转。
对于这一看法,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曾指出,政府自己出钱建公租房成本并不会高,通过收购商品房做公租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让开发商从中赚了一大笔。
除了可能通过收购商品房解决公租房来源外,刘海生指出还将通过政府主导建设公租房,企业参与共同解决公租房来源。
事实上,开发商参与保障性住房并不是没有先例。同为解决夹心层住房难题,不仅有公租房,还有保障性住房,但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已有开发商参与其中。
在2009年7月底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披露的浦东周康、松江泗泾、浦东曹路、宝山顾村、闵行浦江、嘉定江桥等六大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区中,除城投控股外,其余由上海建工大股东建工集团、中华企业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隧道股份大股东城建集团、及绿地集团负责开发建设。
不过,政府也曾明确指出开发商参与建设保障性住房,其利润控制在3%以内。
利润的控制,在施永青看来在香港也有先例,“公屋的建设是由香港政府的房屋署负责,由房屋署自己找建筑商承建。亦有部分由私人开发商建设,政府只是把地卖给开发商,但将来卖楼时需按居屋的标准卖,发展商此时仅相当于建筑商。”
为开发商“托市”不同意见者认为,上海公共租赁住房的推出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买卖市场的需求,并进一步弱化业主前期的强势地位,年内上海房价仍有不小的下调压力。
跨国企业扩组
会德丰年底预租40%
By《东地产》记者童丹霞
原计划2009年上市的“浦西第一高楼”会德丰广场,终于在2010年6月1日竣工上市了。
根据会德丰广场内部人士透露,租金在6—15元/平方米/天不等,目前进驻的企业包含金融、证券、奢侈品等世界500强企业,预计年底出租率可达40%。而另据接近会德丰广场的人士透露,东芝、资生堂已确定进驻。
对于共耗资23亿元,其中土地价格约8亿元,建筑费用约15亿元的会德丰广场而言,必须加快招商才能创造收益。
不过,好在会德丰广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金融危机后跨国企业扩租潮帮了大忙。
南京西路1717号(近华山路),静安寺核心位置的会德丰广场,堪称上海浦西的顶级地段——建筑的东面正对静安公园和越洋广场、东北对街是静安古寺及久光百货;西邻上海市少年宫;南侧紧贴延安西路高架。
根据规划,会德丰广场拥有46个标准办公楼层及4个高规格的交易楼层。建筑的总高度达298米,从净高上看,建成后的大厦正是上海浦西的第一高楼。
而原受金融危机影响停止扩租的跨国企业重新加入市场,仲量联行常务董事顾东尼先生表示:“从去年第四季以来连续2个季度的净吸纳量可以看到,浦西的写字楼市场正在稳定地逐步恢复。在中国稳定的经济走势下,众多跨国公司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他们的拓展计划。这从会德丰国际广场日益增多的租赁询问中可见一斑。”
据悉,浦西超甲级写字楼目前的空置率为5.2%,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甲级写字楼面临供应大军,仅浦西核心商务区,今年上市的超甲级写字楼除会德丰广场外,还有名人商务大厦(恒基155项目)、上海环贸广场和华敏帝豪大厦,不相上下的租金报价,使得四大写字楼展开激烈的预租大战。
对此,世邦魏理仕(上海)办公楼部高级董事及总负责人江浩添先生指出,租户现在更关注办公楼本身的质素和设施的灵活性,而不是单靠成本作决策。在高增值的制造业公司、制药企业和专业服务行业,租务活动尤其活跃,而会德丰广场的配套设施也进一步满足了租户需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