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东地产》万云选 吴燕凌 白洋洋
从莲花河畔景苑倒下到中祥龙柏苑、南方城地基沉降,上海在建楼盘“余震未了”。
7月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6月27日“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倾倒原因。
专家组的结论是:倾倒楼房结构设计符合规范,大楼用的管桩质量合格。其原因系大楼两侧堆土过高、地下车库基桩开挖造成巨大压力差,致使土体水平位移,最终导致房屋倾倒。
消息甫一公布,争论之声更趋热烈。至今有超过六成以上网友坚持认为房屋倒塌是质量问题。
在新闻发布会前几个小时,距离“莲花河畔景苑”直线距离不过1.5公里的“南方城”
因临近的一处在建工地突然发生基坑坍塌,并导致小区内多幢居民楼出现沉降迹象,在当地居民中引起一片骚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从“莲花河畔景苑”转向一个更大的话题:上海,你住得安全吗?
莲花河畔景苑:我看着他倒下
邵良信每天清晨都坚持沿着梅陇镇的淀浦河跑步锻炼。这个习惯,让他在第一时间目睹了一个叫“莲花河畔景苑”的小区倒掉。
邵良信说:“我03年搬到这边,看着对面从河滩,到造楼,再到楼倒塌,突然有点历尽沧桑的感觉。”
03年入住淀浦河沿岸“嘉和花苑”的邵良信,曾经听朋友提起,河对岸的泥滩会由政府改建为一片绿化,当时满心期待。然而,三年之后,等来的却是一支施工队伍,开始盘踞河滩。转眼又是三年,一排四栋13层的楼房已然挺括地站立在对岸。
今年6月27日那天,就在邵良信和往常一样沿淀浦河跑步时,抬头一看,忽然发现对面原本齐整的“门牙”竟然缺了一颗。
……
与此同时的淀浦河对岸,众欣建筑公司的张投功,尚处在亲眼目睹一幢13层楼房倒塌的心有余悸之中。
2009年3月,张投功与工友一起跟随包工头来到
“莲花河畔景苑”项目,他的工作是每天用“铃鹿牌”涂料对已成型的大楼外立面进行粉刷。
工作虽然辛苦,但每日20块餐费,以及100块的工资,也能让张投功安心地生活下去。休息时间,他最喜欢守着宿舍中12吋的电视机,看暑假档期的热播剧《西游记》。
“假如真的有孙悟空,那么他一定可以在那天把那幢倾斜的7号楼扶住吧。”在和《东地产》记者聊天的时候,他无奈地这样说。
6月27日那天的5点多,习惯早起的小张正在楼旁等待上工,忽然,眼看着正在挖建地下车库的基坑中,堆积的泥土从坑底往上涨,再扭头一看,7号楼正在慢慢往下倒塌。他赶紧大声招呼工友离开工地。1分钟后,大楼已从竖立变成笔直地横躺在地面上。
事情发生以后,工人很快被结清工资并遣散回家。而小张仍坚守在冷清的工地中。“我在等下一个项目。”年轻的他希望继续留在上海。
王建辽也是留下的工人之一,他也在等候。“楼虽然倒了,活还是要有人干。那边那栋楼脚手架还没有拆除,现在只是停工检修。”
2007年4月13日,莲花河畔景苑打桩阶段结束,开始挖土起楼。王建辽就是在这个时候受命负责该项目的水电系统。两年来,他看着楼房从无到有,因而相信这些工人们辛劳的成果不会由于这次事故而付之一炬。
在他看来,施工程序与过往工地基本没有不同,房子不都是这么造的么?何况房子倒下以后还是完整的,连玻璃都没有碎,也可以证明施工没有懈怠。即使大楼封顶后再挖地下车库也并非硬性规定,只是需要做好维护。而地下车库的维护工作正是王建辽唯一耿耿于怀的环节。他认为后来悲剧的伏笔也正是在这里埋下。
“在大楼旁边挖坑一定要做好维护。一般维护桩打下要28天才能固定,然后才能开始施工。他们绝对没到28天就开始挖了。”说到这里,王建辽显得有些激动。
此外,王建辽说维护桩的数量、大小也并不符合常规。或许是为了赶工而节省时间的行为,和其他失误的累积之下,异象在6月26日那天发生了——沿河的防汛墙倒了。
当时楼房北侧(靠河一面)的堆土过高,约有10米,导致防汛墙下方的泥土受不住向外的挤压而流失,防汛墙倒塌。这时王建辽和其他工人才意识到工区存在险情,可能要出事。工人们立即着手清理沿河的堆土,然而此时的抢险已经来不及阻止悲剧的发生。(整个抢险工作直到7号楼倒塌之后的第四天,才在专门小组的努力下于7月1日完成。)由于一边堆土,一边下挖,7号楼两侧的压力严重失衡,地基滑移,最终整幢楼倾斜倒塌。
莲花河畔景苑进度表
2009年6月,莲花河畔景苑的房价达到最高2万。
2008年11月,莲花河畔景苑以1.2万开盘。
2007年4月,项目打桩完毕,开始建楼。
2006年,一支勘察队来到淀浦河沿岸考察。
2003年,这里只是一片河滩。
加载中,请稍候......